巾帼$85后“洪绣娘”为“黄梅挑花”勾勒新生
文章插图
李雄风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雷宇
“单面走针为挑,起针落针都在一处……”在湖北黄梅五祖镇花山村的巾帼“微工坊”里,洪利正在指导新学徒在绣绷上飞针走线,穿针、勾挑,不一会儿,五彩斑斓的丝线在她手中就变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案。
由85后女大学生洪利创立的巾帼“微工坊”里,墙上挂着《春华秋实》、《四凤朝阳》等一幅幅黄梅挑花佳作,目前培训出的100余名本土绣娘正为“黄梅挑花”勾勒新生。
文章插图
“黄梅挑花”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不同于一般的刺绣,“黄梅挑花”重挑,挑花时,只需在底布上方连续做挑花的动作,在土布上以十字交叉针法挑出寓意吉祥的图案,曾在民间广泛用于缝补装饰或制作头巾等生活用品。
改革开放后,“黄梅挑花”曾应邀赴美国、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向世界展现了挑花的艺术魅力,被誉为“无声的诗歌,立体的中国画,梦幻的楚辞”。
文章插图
洪利出生在挑花世家,外婆、奶奶都是当地的挑花能手。洪利自幼受到熏陶,对刺绣十分喜爱。她从湖北工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专门跑到上海、苏州、杭州学习法式刺绣,苏绣和古法香囊的技法,成了一名四级法式刺绣师。
去年年初,洪利因为疫情滞留家乡。她发现,曾经盛极一时“黄梅挑花”面临凋零,只剩下零星几位老绣娘还在坚守。
“问到‘黄梅挑花’是什么,现在的孩子都知道是黄梅的,却又说不出具体的内容,更别谈去学习和尝试了。”洪利说。
她记得,在学习法绣过程中,就曾经听到法国老师提起“黄梅挑花”。“当时我无比兴奋自豪,这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我们黄梅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我没有理由不去钻研它,发扬它。”
洪利走访民间艺人了解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黄梅挑花”作为地方特色获得国营厂立项,将挑花设计到床上用品上,虽多次获轻工类奖项,但千方百计做出来的产品,却“叫好不叫座”。
当地老手艺人陶培峰介绍,“黄梅挑花”以老旧实物为样本,实用价值高,审美体验差;要走高端路线,可缺乏品牌知名度。
文章插图
洪利开始琢磨将“黄梅挑花”与其他民间刺绣技艺交融,把刺绣的材料用在挑花上,把挑花的图案运用在刺绣上。
翻阅刺绣的书籍,不断尝试新的花样,洪利的两个手指的指纹几乎抹平,天天忙于穿针引线有时甚至忘记吃饭。她走访当地的挑花老师傅,学技法、学设计稿样,一本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
疫情期间,洪利加入了黄梅县大学生联合会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在那里认识了此后的创业搭档张鸿润。后者在北京从事文娱行业影视剧及电影的宣发工作多年。
两人经常一起探讨“黄梅挑花”的“新文创”话题。“我们认为,过去对技艺的传承往往停留在复刻,但随着时代发展,只有创新与超越才是对技艺真正的传承。技法、材料、图案几大元素只要保留一点,‘黄梅挑花’的特色就还在。”两人一拍即合,推出了“黄梅挑花+”的设想,并决定将思路转化为行动,进行创业实践。
文章插图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