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轻易指责别人书法错字,容易暴露自己的无知!”
自古以来,书法家写错字是个常见现象。如东晋王羲之,他虽贵为“书圣”,但在《兰亭序》中,他就将“崇山峻岭”的“岭”字误写成了“领”。
究竟“岭”与“领”在他那个时代是否通假,我们不得而知,但后世再写此文时,皆用——岭(见下图)。
文章插图
到了当代,书法家写错字的现象就更普遍了,其中尤以中国书协领导为最,苏士澍先生是个例子。他的书法作品里,经常出现与我们已知汉字不符的汉字,常被网友拿出来调侃,他也因此获得了“错字先生”的称号。
文章插图
一般理解,写错字会有这么两个原因,即:疏忽大意和不会写——前者是会写没写好,后者是根本就不会写。上升到书法的层面,则会多出两个原因,即:通假字和异体字——前者一字多义,后者字不同意相同。
其实,对于书法家写错字的问题,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先生曾作过解释。
文章插图
他说:“书写准确与否,不能仅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准,还要看《书法字典》,因为这是书法。不要轻易指责别人书法错字,容易暴露自己的无知。”从书法上论,《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确不能成为审核书法对错的标准,因为它们是当代的产物,经过几次简化。
而《书法字典》不一样,虽然它也是当代的产物,但收录的全是过去人写的字,而且是原版复制。
沈鹏先生认为,书法爱好者要多研究汉字的起源,对于理解汉字的变化有好处,也有助于把字写规范。
文章插图
比如“全聚德”的“德”就有好几种写法。《新华字典》中的写法标准写法,“心”字上面有一横,但是“全聚德”的招牌就没有这一横,我们看过去的魏碑和行书,“德”字中间也没有这一横。纵观古代书法字帖,“德”字不写中间一横的很常见。王羲之诸帖、李世民《祠堂铭》、欧阳询《千字文》、颜真卿《极致文稿》和米芾诸帖,其中的“德”字都没有中间一横。
文章插图
如果我们对这些不了解,认为《新华字典》里是唯一正确的写法,见到另外的写法就说是错字,的确会显得自己无知。沈鹏先生还认为,容易产生错别字的情形,一种是书法家书写时候的随意,第二种是简化字还原为繁体的时候,没有准确理解字的含义。至于一字多写的现象,不能随便指责为错字。
他还说,书法当参考《书法字典》,看看古人是怎么写的。虽然古人用过不一定照搬,但如果用过的确实是流传下来的,我们应该给予考虑。书法的“書”,上部一共五道横,有的写四道、三道,好像大家也没有什么异议。
另外,草书“书”字,原本没有一点,后世写的时候加上了一点,结果简化字的时候成为了规范的宋体字。
文章插图
古人为了书写简便,“書”字少写一横或两横的确有,清代王铎《王维诗卷》中,“書”就只写了四横;草书“书”字没有一点有,“二王”父子诸草书帖中,“书”都没有一点,甚至到了唐代还没点(张旭怀素草书帖可以说明这一点)。【 中国书协&“轻易指责别人书法错字,容易暴露自己的无知!”】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