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敦煌一棵树烽燧,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

在敦煌地区,考古专家们发现一处烽燧遗址,经过专业鉴定发现,该处烽燧遗址内居然还保存着一件特殊的文书,并且其上内容还是关于抓捕逃犯的告示。至于此文书是否能真正的抓住嫌疑犯?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简牍&敦煌一棵树烽燧,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
文章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9年3月16日,我国考古专家在敦煌境内发掘出一处古代遗址,该遗址位于我国敦煌境内汉代长城一百五十公里附近,是八十余座烽燧中的其中一座。此次新发现的汉代烽燧遗址,因为所处地理位置被老百姓称为一棵树,故此其也被称为是一棵树汉代烽燧遗址。
简牍&敦煌一棵树烽燧,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
文章插图
【 简牍&敦煌一棵树烽燧,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
一棵树遗址遗址位于敦煌市小方盘城遗址西南65公里处,处于敦煌西湖湾窑盆地中部,盆地多生长茂密的芦苇、红柳、胡杨、骆驼茨、甘草、笈笈草等,其周围约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均为碱湖滩。
简牍&敦煌一棵树烽燧,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
文章插图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一棵树烽燧修建在盆地中一处独立的高出地面13米、东西长30米、南北宽16米的东西向风蚀台地上,其残高1.8米,基础东西宽4米、南北长4.5米,地面有大量汉代灰陶片。与此同时,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们还在烽燧遗址中找到大量生活用品,包括木勺、木蓖子、木铲、木车轮、木楦头等木器残件18件,以及丝绸、麻布、毡片、麻、苇编绳、磨石、兽骨等等,它们都生动地揭示了当时屯戍活动的情景,甚至还部分实物还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生产和工艺水平。
简牍&敦煌一棵树烽燧,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
文章插图

在一棵树遗址中,考古专家们还清理出简牍19件,它们大部分存在残损,但经过仔细的清理和比对,仍能还原大部分简牍上的内容。有趣的是,在19件简牍之中,有一件简牍尤为特殊,它就是捕亡简。
简牍&敦煌一棵树烽燧,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
文章插图

捕亡简,其实就是古代一种特殊的通缉令,其中的亡字并不是死亡之意,而是逃跑的意思。考古专家大致还原了捕亡简中的内容,其内容为年卅五六,脸入黄色,中壮,美髯少须,坐典宽中,共投临泾狱,宇篡取,死罪,囚主。博等典借匚勒,亡时衣皁,布单衣,白丝。如果提取一下其中的关键词,我们不难发现,分别是年卅五六,脸入黄色,中壮,美髯少须,死罪,布单衣。大致翻译过来就是,逃跑的罪犯,年纪在三十岁左右,脸色微黄,中等个头且体态较壮,胡子不多却很漂亮,此人犯下了死罪,身穿布衣。
简牍&敦煌一棵树烽燧,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
文章插图

谈到这里,我们顿时产生一个疑问,虽然官府已经将罪犯的特征描绘出来,但仅仅靠以上描写,真的能将罪犯绳之以法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若是官府果真凭此特征抓人,恐怕肯定要做下无数的冤假错案,可是为什么官府还要发下此类通缉令呢?究其原因,可能共有三点:
简牍&敦煌一棵树烽燧,发现了汉代的通缉令,用这份文书真能抓住窃贼吗
文章插图

首先从第一点来说,朝廷之所以会颁布此类通缉令,目的就是要对犯人起到强烈的震慑作用,让各地州府县都对罪犯的特征加以公开,让罪犯看到之后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变成惊弓之鸟,甚至会因此露出巨大的破绽而被官府抓获。其次,官方向下级机关发布通缉令的同时,也能让下级官员对囚犯的外貌有大致的印象,虽然能够抓住罪犯的几率相当渺茫,但其总是胜于完全不知道,一旦瞎猫遇到死耗子,也同样是为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