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文明绽放 大河华章 河南百年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三 )


●汉魏洛阳城、帝王陵墓、画像砖石壁画墓、农耕聚落、冶铁作坊等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开创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
秦统一全国的时间较为短暂,但中原地区是秦国东出关中统一六国的必经之地。在今河南西部及西南部的三门峡、洛阳、南阳等地区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秦人墓。
河南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仍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个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和早期石窟寺等反映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遗迹遗物更为引人注目,佛教遗迹保存较多,佛教雕刻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汉魏洛阳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重要王朝的都城,东汉代洛阳城仍然沿用西汉的两宫制,到了北魏时期,改为单宫制,并明确突出中轴线的重要性。北魏洛阳城的宫城、阊阖门以及太极殿的发掘成果突出。始建于曹魏时期的太极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宫城正殿,其创建的宫室制度及都城格局,开创了中国及东亚古代都城布局的一个新时代。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古代都城布局一千多年。此外,汉魏洛阳城还发掘了东汉太学遗址和北魏永宁寺遗址。
东汉12座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焦作修武以外,其他11座帝陵都在洛阳故城附近。位于洛阳的东汉帝陵分为南北两个兆域,陵寝制度较西汉有了较大的变革。西晋和北魏的帝陵也分布在洛阳北部的邙山上。
安阳曹操高陵出土有多件带有“魏武王”铭文的文物,为确定墓主人为曹操提供了重要证据。而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的大量刻铭石牌和曹操高陵出土的同类器极其相似,为研究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的葬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安汉函谷关作为汉代最为重要的一处内关,为关隘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也为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河南小浪底水库发现的东汉时期黄河古栈道遗迹,以及黄河北岸有关黄河漕运与军事布防的建筑遗迹,对我国古代建筑、黄河漕运、军事守备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河南汉代冶铁考古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先后发现并发掘了巩义铁生沟、南阳瓦房庄、温县招贤村、郑州古荥镇、鲁山望城岗等冶铁遗址,获得了足以代表汉代冶铁业技术水平的考古发现。
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首次再现了汉代农业乡里的真实景象,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所揭示的汉代中下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庭院与生活环境,填补了考古学研究的空白。
●隋唐洛阳城、大运河、国家仓窖等反映了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与交流的繁荣景象。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两代东都城。其中,中轴线上的几座大型城门和宫殿已经考古发掘。应天门为宫城的正南门,为隋唐洛阳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处遗址,也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阙遗址。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一字阙”的城门在隋唐两京考古中也是孤例。武周定都于洛阳,在贯穿“神都”南北的中轴线上,修建有明堂、天堂、天枢等建筑。
隋代是我国古代大型国家粮仓建设的顶峰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地下储粮技术发展最完备时期。洛阳回洛仓遗址和浚县黎阳仓遗址,代表着隋代不同类型的大型国家粮仓,揭示了我国古代地下储粮技术水平。两处粮食仓储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
三彩瓷是巩义窑址的一大亮点,该窑址还有可能是青花瓷的发祥地。
●北宋东京城、西京洛阳城、宋金元瓷窑等显示了宋金元明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