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高贵泰然的生命态度

李白因人生之短暂 , 而想到凡物莫不有死 。 《古风五十九首》其八云:“月色不可扫 。 客愁不可道 。 玉露生秋衣 , 流萤飞百草 。 日月终销毁 , 天地同枯槁 。 蟪蛄啼青松 , 安见此树老 。 金丹宁误俗 , 昧者难精讨 。 尔非千岁翁 , 多恨去世早 。 饮酒入玉壶 , 藏身以为宝 。 ”
此诗借月色如霜 , 却扫之不去为喻 , 谓客愁不可开导(道通导) , 始终郁积于胸 。 何以如此?因为“客”非庸夫俗子 , 而是一位看清了人生真相 , 了解到宇宙生灭的清醒者 , 因为清醒 , 故而痛苦 。 但他在了知生命的痛苦后 , 却仍然葆有直面人生的大勇 。 他想到沾衣之露、腐草所化之萤 , 固然寿促 , 日月天地 , 亦岂能永生?蟪蛄不知春秋 , 想象不到青松也会老死 。 隐含的意思则是 , 人固然难逃一死 , 宇宙万物 , 又有何者可以恒久?太白的悲悯 , 不单是为人类 , 更是为上下古今一切有形之物 。 “金丹”四句 , 谓传说中令人服之成仙的金丹岂真误俗 , 只是世人蒙昧 , 不能得其秘要罢了 , 你我都不过是人间的过客 , 谁都不能长命千岁 。 他没有说出的话则是 , 纵然长命千岁 , 也终须一死 。 解决之道该当如何呢?不如像神话里的壶公一样 , 纵身跳入玉壶中 , 藏身自保吧 。 太白此诗 , 体现的是庄子《齐物论》的思想:纵为小年小知 , 亦自有其价值 。 统治者以富贵功名为诱饵 , 引士人上钩 , 为一家一姓卖命 , 太白却认为贵己全生才是每一个人所应当尽的道德上的义务 。 太白用诗阐释了庄子的齐物精神 。
人至了悟生死 , 则荣贵之事 , 何有于其身?太白以其极深沉、极沉重的悲悯写下了这样的句子:“生者为过客 , 死者为归人 。 天地一逆旅 , 同悲万古尘 。 月兔空捣药 , 扶桑已成薪 。 白骨寂无言 , 青松岂知春 。 前后更叹息 , 浮荣安足珍 。 ”
【扶桑|高贵泰然的生命态度】“生者”二句本出《列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 , 夫言死人为归人 , 则生人为行人矣 。 ”《列子》的原话是纯粹理性的 , 本不具有诗性 , 但太白在后文加一“悲”字 , 便使得诗的前四句都成了诗 。 说到底每一个人在人世中都是孤独的 , 天地不过如一旅舍(逆旅) , 每个活着的人都只是世界的匆匆过客 , 但只有极少数的清醒者 , 才会为此而悲 , 慨叹于无分贤愚贵贱 , 死后皆化为尘土 。 “月兔空捣药 , 扶桑已成薪”以日月为喻 , 谓月中玉兔徒然地捣不死之药 , 妄求长生 , 而日出处之扶桑木已化为柴火 , 实谓日月皆不得长久 。 “白骨寂无言 , 青松岂知春”指岂但人寿有时而尽 , 即使是寿过千年的青松 , 能知人世之春秋 , 又何知夫以八千岁为春 , 八千岁为秋的大年之春呢?一旦认识到身在小年 , 人寿苦促 , 世间的浮荣又何足道哉?结句以弃轩冕而轻万户侯的潇洒态度 , 体现出以大鹏为图腾的太白高贵泰然的生命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