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记录|朱苑清作为青年作家代表参加江苏省第六届青年作家大会( 三 )


文章图片

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在其《南京百年文学史》中表示 , 南京是全国作家的集聚地 , 作为江南文化重镇的历史地位、兼容并包的城市气质与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 , 自然吸引了全国来来往往的作家 。 从之前的赵本夫、周梅森、毕飞宇、苏童等 , 再到当下的青年作家朱婧、邹黎明等 , 用曹寇的话说 , 他们都属于“进宁务工人员” 。 但是 , 不管他们与南京有着怎样的联系 , 有许多作家在这里经过多年探索和不断的积累 , 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世界和文学系列 。 在这背后 , 既有作家个人的付出 , 也有一个城市的丰富给养 。
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表示 , 文学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 需要体力和心力的双重努力和加倍付出 , 青年作家们当端正姿态、耐住寂寞 , 为文学的持久延续做好身心准备 。 邹黎明是在读完大学后留在南京工作的 , 对此更是深有体会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受制于多种现实因素 , 家人总觉得他写诗这种事情太缥缈 , 都不太支持他 , 所以 , 他有时也会感觉很憋屈 。 随着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 邹黎明表示 , 以后的道路还很长 , 坚持写一定还会有收获 。
相比起朱婧、邹黎明等在宁外来作家 , 1983年出生的朱苑清则是土生土长的南京姑娘 , 其“在南京写作”已经走得更远 , 并早已在文坛博得一定声名:16岁开始发表小说;23岁时出版长篇小说《贝贝——一只狗的传奇》;曾获由人民文学杂志社、鲁迅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十五届青年文学奖 。 作为韩国东国大学电影剧本创作系硕士毕业生 , 朱苑清有多部作品被拍摄成韩语短篇电影 , 并曾将原著小说《活着的和死去的》改编成中、韩文版长篇电影剧本 。
基于其对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 , 朱苑清的小说《被太阳晒热》出版后广受好评 , 并获得苏童、周梅森、贾梦玮等文学大咖的一致推荐 。 小说即以朱苑清本人的创业经历为原型 , 描述了在金钱观念盛行的社会中 , 草根海归在城市商场中创业的故事 , 从而探讨了当代青年一代的生存焦虑与涉世之痛 , 以及他们试图寻找精神出口与心灵安放的灵魂诉求 。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认为 , 一个80后作家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情感经验 , 从中能看到生活 , 看到人 , 看到对生活的理解 。
南报融媒体采访人员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