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玄奘是个弱不禁风的和尚?17年暴走5万里,堪比现代徒步探险家

《西游记》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热度、国名度、受众广度最高的作品。1986年央视版西游记更是被奉为经典,重播几十年。除这一经典作品外,又出现了以西游为题材,经过改编后的其他影视,他们一起构成了几代中国观众津津乐道的谈资。

同观众普遍喜欢美猴王不同,唐僧这个人物在每版作品中都具有较大争议,尤其是1986年最经典的这版。喜欢他的人认为他虔诚信教,慈悲为怀,悲悯众生,不喜欢他的却认为他是非不分,懦弱胆小,甚至自私自利。

佛教#玄奘是个弱不禁风的和尚?17年暴走5万里,堪比现代徒步探险家
文章插图
在原著中,作者对唐僧的人性缺点描述更是直接,如近乎偏执的慈悲,胆小到多次落泪,以及面对杀戮时自私地撇清责任。

比如,师徒四人路过黑松林时看到了化成人形,被假装绑在树上的老鼠精,唐僧让猪八戒去救人,孙悟空在看出真面目后阻止了,几人便离去了。但没走多久,他却放不下这件事,硬让徒弟把“人”救下来。

比如,唐僧被强盗绑架,孙悟空救下他后直接将强盗一棒打死。然而,唐僧却对着强盗的尸体阿弥陀佛,说道:“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数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将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在《西游记》中,还多次出现“那长老大惊失色”的描写,而提到唐僧“哭”和“落泪”的次数,竟高达55次。

佛教#玄奘是个弱不禁风的和尚?17年暴走5万里,堪比现代徒步探险家
文章插图
总之,在文学形象中,唐僧此人具有多面性,还是挺有“人味”的。但无一例外的,都将唐僧塑造成一个胆小懦弱、弱不禁风的和尚。然而,历史中玄奘法师,真是如此吗?

玄奘俗名为陈祎,出生年月存在争议,这里将其出生定于602年。他出生于氏族家庭,书香门第,祖上更官至国子博士。然而,到了玄奘这代,家族命运却不太好,父母早亡,玄奘在十岁时便跟着二哥入了佛寺。这时,他只是在寺中生活,并未出家。

他十二岁那年,朝廷在洛阳给27名僧人剃度。当时他年纪小,不在名单中,却一直站在一旁观看。主持此事的大理寺卿郑善果发现了这个年纪轻轻,却气度不凡的少年,便询问他怎么不在剃度之列,知道缘由后又问玄奘为何想要出家。

玄奘答道:“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意思是大目标是承继佛教大业,小目标则是将中国佛法发扬光大。

佛教#玄奘是个弱不禁风的和尚?17年暴走5万里,堪比现代徒步探险家
文章插图
郑善果听后,十分震撼,当时便对同僚说:“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

15岁时,为了避难,他同兄长到了四川,在慧空寺修学研经。5年后,玄奘在大慈恩寺接受具足戒,成为一名真正的佛家弟子。此后,他便四处游历,遍访各地僧寺。625年,玄奘再到长安时,他已从俗家少年变成有名的佛教学者。

然而,虽被世人誉为“释门千里之驹”,玄奘觉得自己并未参透佛法,仍有许多困处。印度乃佛教发源之地,去那里解惑,成为玄奘的想法。然而,西行之路漫漫险恶,他只身一人如何能办到?玄奘给朝廷写信,本想借助朝廷之力,却遭到拒绝。

佛教#玄奘是个弱不禁风的和尚?17年暴走5万里,堪比现代徒步探险家
文章插图
没有朝廷给的文书,他也根本出不去。629年,饥荒泛滥,百姓困于生计。朝廷下令允许饥荒百姓自行求生。玄奘趁此机会,随同难民一同出了长安城。此时他独身一人,没有所谓的法力高强的徒弟护送。

出敦煌后到新疆、中亚,最后辗转到了中印度摩揭陀国。玄奘留在佛教圣地那烂陀寺,钻研各种论典,又学习了梵书。玄奘颇具慧根,很快在印度声名鹊起。在那烂陀寺潜心钻研5年后,玄奘又再次出发外出访学,这一走又是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