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天交上演“灵魂的旋律”

【肖斯塔科维奇|天交上演“灵魂的旋律”】本报讯(采访人员高丽)昨晚 , 天津交响乐团由乐团常任指挥易娟子执棒 , 在天津音乐厅为观众带来“灵魂的旋律”——肖斯塔科维奇作品音乐会 , 以经典之作带观众走进颇负盛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世界 。
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形式非常多样 , 遍及各种音乐体裁 , 其中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 , 被人们赞誉为“20世纪的贝多芬” 。 肖斯塔科维奇是现实主义艺术家 , 他总是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湍流 , 满怀激情和鲜明的爱憎去反映生活 。 他的创作与传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 但艺术面貌是异常独特的 , 音乐语言和风格处处表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特征 。
音乐会上半场呈现了由12首作品组成的《牛虻组曲》 。 1955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牛虻》上映 , 片中兼具高贵傲然气质和悲剧命运的“牛虻” , 在当时征服了大批的观众 , 成为一代人心目中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 。 当电影《牛虻》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 影片的配乐却历久弥新 , 时至今日依然一次次地被奏响 。 这些配乐就出自肖斯塔科维奇之手 。 只是限于影片的篇幅和叙述节奏 , 音乐未能充分展开 , 此后作曲家列冯·阿托缅根据其手稿陆续整理出一些完整的曲子 , 并编为如今更加熟悉的《牛虻组曲》 。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非小提琴协奏曲《浪漫曲》莫属 , 优美的旋律贯穿了整部电影的主线 , 很多观众也是慕名此曲专程而至 。 在指挥携领下演奏家们倾情演绎 , 音乐中或是充满柔情与爱意 , 或是陷入沉痛与低回 , 将主人公牛虻的情感变化真切传达给了每一位观众 。
音乐会下半场演绎的《第十交响曲》 , 是肖斯塔科维奇八年不接触交响乐体裁之后写成的一部作品 。 四个乐章从低音弦乐声部缓慢、阴沉、凝重的引子开始 , 到音乐旋律犹如狂风暴雨急骤而来 , 再到整个乐队以威风凛凛之势 , 呈现给观众乌云扫尽、豁然开朗的音乐氛围 , 真切反映了作曲家想要表达的“由战争威胁引起的不安 , 以及由于和平与进步势力的增强而带来希望”的创作初衷 。 演奏家们默契配合一气呵成 , 当迎来全曲最高潮时 , 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
本报采访人员 曹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