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苏轼的一首神作,通篇每一句都是经典,最后一句更是充满了哲理

宋神宗@苏轼的一首神作,通篇每一句都是经典,最后一句更是充满了哲理
文章插图
少年时代听了周传雄(小刚)的一首歌《寂寞沙洲冷》,那是只觉得很凄美,后来稍稍长大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首歌词最早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苏轼,立马佩服的五体投地,还把这首词抄写在日记本里,每当孤独的时候读一读,立马让自己心胸变得豁然开朗。如果了解了苏轼的生平,以及他创作这首作品时的心境,还有时代背景,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苏轼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苏轼的一生也是大起大落,少年时代也是与大多数的神童一样,名声大噪,读书用功,公元1056年(嘉祐元年),当时只有二十一岁的苏轼离开四川眉山,去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从此在北宋文坛崭露头角,连当时的主考欧阳修读过了他的文章之后都赞叹不已,还写诗表扬他,认为苏轼一定会成为未来的文坛领袖。几年后苏轼不负众望,终于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可见当时的欧阳修眼光很毒,立马就看出了苏轼的与众不同。宋神宗@苏轼的一首神作,通篇每一句都是经典,最后一句更是充满了哲理
文章插图
虽然苏轼在文坛上大放异彩,可是后来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并且在湖州知州的任上给当时的宋神宗上了一封书,大谈自己对于改革变法的看法,可能词不太恰当,从而激怒了宋神宗,直接从湖州任上打入大牢,后来还押解到京城。这一次的事件对于苏轼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而后世的历史学家也被这次事故称为“乌台诗案”。据说他关押的地方有无数的乌鸦,可见当时的乌鸦也知道苏轼是受了冤屈。苏轼的人生也正是从此开始陷入了困境,先是被贬到了黄州,此后又是惠州和儋州,在这几个地方过着居无定所,无比痛苦的生活。而他的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写于那个时期,我们稍稍了解了他的生平,还有他创作这首词的意图,再来读这首词,那么感受就会不一样,理解起来也会更加的深刻。宋神宗@苏轼的一首神作,通篇每一句都是经典,最后一句更是充满了哲理
文章插图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写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当时的苏轼刚被贬到黄州,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为此写得很是伤感,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虽然这首词看似很普通,有一些平淡无奇,但是读来很是有感触,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苏轼的内心的忧愁。而他又并不仅仅只是描写了忧愁,更多的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自我,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那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自我,不要迷失了方向。宋神宗@苏轼的一首神作,通篇每一句都是经典,最后一句更是充满了哲理
文章插图
苏轼词作中的哲理性极强,如果从字面上来看,这首词无非是描写了内心的忧愁,其实再深入去解读,则是会发现。我们的苏大文豪正是告诉了世人,对于任何一个有才华的人来说,那最重要的是品格,以及合适的位置。如果没有那种高尚的品格,没有合适的位置,一个人宁愿过清贫的生活,这也正是苏轼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宋神宗@苏轼的一首神作,通篇每一句都是经典,最后一句更是充满了哲理
文章插图
那这首词也是比较好理解,整个上片大致的意思是,一轮弯弯的钩月它高高地挂在天空,光线从那稀稀疏疏的梧桐树叶中射下来,夜深人静,漏壶里的水早已是滴尽了。有谁看到幽人独自来往?只有天边的大雁在孤独地飞行。下片与上片可以说是交相辉映,从而令这整首词更具有穿透力,突然惊起回过头来,心里有恨可是无人知道。挑遍了所有的寒枝也不愿意停下来,只是甘愿在那沙洲中过寂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