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两届十月签约作家聚首,共话“面向新时代的文学写作”( 二 )


生活|两届十月签约作家聚首,共话“面向新时代的文学写作”
文章图片

作家范稳
范稳提到自己和“十月”的友情 , 多次提到“伴随” ,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 他感慨 , “这些年来 , 我一直在韩敬群总编辑的鼓励和帮助下 , 一步一步践行与他的约定 , 我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也有好几部 , 虽然最终没有拿到很大的奖 , 但也都是一个个成就 , 像《吾血吾土》也是我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 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跟十月杂志社的渊源 , 让我的人生一生都感到温暖 , 有这么多好哥们、好老师、好编辑一路伴随成长 , 没有哪家出版社能像跟‘十月’有这么长的人生成长经历 。 ”
关于写作 , 范稳表示 , “作为一个来自云南的作家 , 我应该有自己的辨识度 , 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 比如我所拥有的文化资源 , 民族、边疆、历史文化等等 , 我要找到自己的辨识度 , 就要立足于我脚下的这片土地 。 比如我在云南体会到新时代的‘新’是任何一个村庄都可以开轿车进去 , 都是柏油路 , 过去可能要骑马才能进去 , 这就是新时代的‘新’ 。 ”
生活|两届十月签约作家聚首,共话“面向新时代的文学写作”
文章图片

作家关仁山
关仁山回忆 , 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结缘是二十年前写《天高地厚》的时候 , 现在也有《雄安雄安》的三卷本即将交付给十月文艺 , 为什么写《雄安雄安》 , 关仁山表示 , 雄安是一座探索的城市 , 是未来试验田 , 它是千年大计、国家行为 , 但是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如何融入这个时代 , 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 , 站在时代的交汇点上 , 文学有什么作为 , 如何记录这个时代 , “新生活来了 , 旧生活不是一夜之间就变的 , 旧道德的东西还在延续 , 我们的生活在往前推动 , 只不过新时代提出新的课题 。 我想我们作家有责任去尽自己所能 , 书写这些东西 , 不说给历史留下什么 , 起码这个时代人是怎么活过来的 , 用文学细节还可以记录一些东西 。 ”
生活|两届十月签约作家聚首,共话“面向新时代的文学写作”
文章图片

作家弋舟
弋舟坦言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对于作家有一种厚爱一般的期许 , 尤其侧重关注他们这批“70后”作家 , 十月文艺有着伴随“70后”一起成长的出版理念 , 那个阶段集中出版一些“70后”作家的作品 , 其中就有弋舟的小说集《雪人为什么融化》 , “签约之后的确有压力 , 但确实想要写好 , 我觉得有点压力也好 , 活着不是有这个压力就是有那个压力 , 干脆有点这样的压力还略带甜蜜 , 至少说明还有人期待你 。 我相信我不会受外界干扰 , 我就按照我的节奏 , 反正在这个期限内 , 尽最大的能力 , 把自己已有的文学能力尽量呈现出来 。 ”
生活|两届十月签约作家聚首,共话“面向新时代的文学写作”
文章图片

作家李洱
李洱分享了观看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感受 , 他认为从贾平凹到余华 , 再到梁鸿的讲述 , 可以看到每个作家的写作都不一样 。 “有的作家是通过不停地写、反复地写 , 他要找他自己所认为的那个知识的客体 , 他所有的经验凝结成一个东西 , 像晶体一样 , 照亮他自己 , 也照亮别人 。 还有一种作家 , 他反复地删除 , 反复地自我‘蒸馏’ , 他的删除最后形成巨大的缺陷 , 巨大的‘无’ , 而那个‘无’发出声音 , 那就是他寻找的东西 。 我不能说我的写作接近于后者 , 我只能说我的写作确实也是不断删除的过程 , 试图让我要寻找的东西水落石出 , 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