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托尔斯泰_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梗概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梗概:
玛丝洛娃原是一个农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真诚地爱上聂赫留朵夫 。但这个腐化堕落的贵族少爷却诱奸了她,把她抛弃 , 使她陷入种种悲惨遭遇,最后沦为妓女 。
妓女生活使她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她再也不相信什么善了 。于是拼命吸烟、喝酒,麻醉自己 。一次被诬告谋财害命,关进监狱,”并被昏庸的法官判处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 。
在审判玛丝洛娃时,正巧聂赫留朵夫做陪审员 。当他认出她时 , 良心受到谴责 , 想通过拯救她以赎前罪,并准备和她结婚 。
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 , 消除前怨,逐步恢复过去的爱情,重新唤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 , 自动戒了烟酒,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地位面拒绝与他结婚,而与另一她心爱的犯人西蒙斯结合,从而走向“新生" 。
聂赫留朵夫也放弃贵族生活,把土地分给农民,与上流社会断绝交往,虔诚信奉宗教,相信《圣经》中说的:“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认为这是克服种种社会罪恶的做法 。

复活托尔斯泰_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最终也没能找到解决俄国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方法,作品最后也只写了聂赫留朵夫希望从福音书找到解决的方法 。
不少人认为这是托尔斯泰的一个局限,他在小说中对革命者是不抱太大希望的,所以也就没有深入去探讨这些革命者并持一定的反对态度 。他宣扬的只是一种非暴力政策 , 即“不以暴力抗恶”,他虽然厌恶当局者,但是却反对报复政府的统治;
所以他通过革命者表达了这个思想,即书中纳巴托夫说的;“不应该摧毁整个大厦,只要把这个美丽,坚固 , 雄伟,为他们所热爱的古老大厦内的房间作一次重新分配就行了” 。只希望通过福音书里的教义教导人们向善;
企图以此感动所有的人,使统治者也向善,达到社会的安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可是,这种改良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聂赫留朵夫最终也没有真正找到出路 。《复活》简介梗概玛丝洛娃原是一个农奴的私生女 , 她天真,善良,真诚地爱上聂赫留朵夫 。但这个腐化堕落的贵族少爷却诱奸了她,把她抛弃,使她陷入种种悲惨遭遇,最后沦为妓女 。
妓女生活使她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 她再也不相信什么善了 。于是拼命吸烟、喝酒,麻醉自己 。一次被诬告谋财害命,关进监狱,”并被昏庸的法官判处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 。
在审判玛丝洛娃时,正巧聂赫留朵夫做陪审员 。当他认出她肘,良心受到谴责 , 想通过拯救她以赎前罪,并准备和她结婚 。
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消除前怨,逐步恢复过去的爱情,重新唤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自动戒了烟酒,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地位面拒绝与他结婚 , 而与另一她心爱的犯人西蒙斯结合,从而走向“新生" 。
聂赫留朵夫也放弃贵族生活,把土地分给农民 , 与上流社会断绝交往,虔诚信奉宗教 , 相信《圣经》中说的:“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 认为这是克服种种社会罪恶的做法 。
【复活托尔斯泰_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创作过程
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 。小说写于1889至1899年,素材是检察官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的婢女 。婢女怀孕后被赶出家门 , 后来当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钱而遭受审判 。
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 , 深受良心的谴责 。他向法官申请准许自己同她结婚,以赎问罪过,不幸婢女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 。托尔斯泰以这个故事为主线,用了10年时间,六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 。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 。
复活托尔斯泰_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复活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 。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 。
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 , 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
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活托尔斯泰的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写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
托尔斯泰名言
•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 , 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
• 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
•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 , 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
•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
•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
•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
• 人生不是一种享东,而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
•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蜡烛的灯笼 。
• 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
• 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
•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
•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
• 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
•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 , 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
•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
•没有人永远活着,没有东西可以经久 。
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 。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 , 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 , 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 , 战争 , 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 , 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 —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这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 。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 , 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 。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使得这部巨著一发表便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托尔斯泰并没有简单地写一个男女私通的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 。作品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 。1877年,小说首版发行 。据同代人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它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跷足"注视,及无休无止的"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 。但不久 , 社会就公认它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 它所达到的高度是俄国文学从未达到过的 。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兴奋地评论道:"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他甚至称托尔斯泰为"艺术之神" 。而书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则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这个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的先锋,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真诚的爱情,虽然由于制度的桎梏,她的悲剧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但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 。它最吸引人的是她胆大的作风以及华丽的文字和恰到好处的张力给这本旷世之作赋予了生命 。也让后人能够记住它,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
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 。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 , 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 。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
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 。他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 。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 , 以中校衔退役 。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 。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 。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 。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 , 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月退学 , 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 , 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 , 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 。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 , 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 。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 。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 。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 。克里木战争开始后 , 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 , 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 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 , 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 , 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 , 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 , 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 , 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
《幼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忏悔录》《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伊凡•伊里奇之死》《舞会之后》《复活》《主与仆》
托尔斯泰的思想
托尔斯泰早期写过文学论文,如《人们为什么写作》(1851)肯定文学的崇高使命;《在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协会上的讲话》(1859)反对暴露文学 , 但仍主张文学应当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60至70年代的论文中,主要强调应为人民而写作 。最值得注意的是晚年的论著 。《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原则;要求作家对所描写的事物抱道德的态度,明确“善和恶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艺术?》(1897~1898)批判“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指出当时一些美学理论为统治阶级的口味进行辩解的实质 , 揭示颓废派艺术反人民的本性及其哲学思想基?。煌碧岢鲆帐跏侨嗣墙涣鞲星榈墓ぞ叩穆鄣?。《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1906)指责莎士比亚的剧作反民主和不道德 , 但也能道出他的剧作的某些艺术特点 。这些论著都阐明作者后期关于艺术实质和作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艺术的道德意义等问题的见解,后两部还同时要求文艺传达宗教意识 。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从他的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在自己作品中能够反映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提出这个转折时期很多的“重大问题”,尽管他的立场是矛盾的 , 他的解答是错误的 。然而 , 托尔斯泰的伟大,主要还由于他以天才艺术家所特有的力量 , 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那些“重大问题”大多就是在“图画”中艺术地提出来的 。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主要内容是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 。男主人公以陪审员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 , 深受良心谴责 。他为她奔走申冤 , 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 。上诉失败后,他陪她去西伯利亚流放 。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上他 。但是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地位,她终于拒绝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了婚 。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读后感?《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坚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 。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
《复活》一书如实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境况,描绘了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嘴脸,揭示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教会欺骗的实质 , 表现出深厚的人性 , 宣扬了高尚的人性 。学习座右铭我认为拥有人性是做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要让精神的自我永存 , 就要行得正,有自己的主见,有勇于自我审视检讨的勇气 。
善与恶往往只在一个人的一念之间 。
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 。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
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 。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 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
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交,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 , 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 。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 。
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 , 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 , 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 。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
复活托尔斯泰_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 , 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 。小说写于1889至1899年,素材是检察官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的婢女 。婢女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当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钱而遭受审判 。
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 , 深受良心的谴责 。他向法官申请准许自己同她结婚 , 以赎问罪过 , 不幸婢女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 。
托尔斯泰以这个故事为主线 , 用了10年时间 , 六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 。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