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报告怎么写一、调查报告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 , 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而作为祖国的栋梁——当代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队伍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则愈显严峻,需鼓励各位同学积极投入到自主创业中去,为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行之路 , 因此在大学生内部进行创业观调查很有必要 。
二、 调查目的
1、 了解所在苏大材化部及周边同学对创业本身的认识与其对创业的个人看法,分析存在的误区及利于积极发展的方面;
2、 通过调查结果得出大学生创业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合理的途径 , 为各位同学提供合理的建议,鼓励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创业 , 为职业道路提供更多的选择 。
三、 调查方式
1、 利用QQ群、人人网等通信工具,发动院部同学参与网页问卷调查;
2、 采取面对面交流采访的形式 , 了解身边同学对创业的普遍看法及自己对创业的构想与安排;
3、 查阅有关文献 , 参考部分专业调查报告数据 。
四、 调查报告结果
1、 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
(1)、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
A、冒险尝试心理的鼓舞:
参加调查的29位同学中有11位同学希望自主创业,占总数的37.93%,其中有4位同学是认为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去冒险创业,尝试一条不同的发展路线 , 约占希望自主创业同学的36.36% , 且四位同学均为男生 , 结合男女生性格特点差异,可见冒险尝试精神是大学生创业的创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B、收入丰厚的刺激:
此次参与调查的同学有4位同学是因为自主创业可以带来丰厚的收入而愿意进行自主创业的,占36.36% 。从事后的采访调查得知,这些同学认为虽然找到工作虽然相对创业要简单许多,但是其与创业相比 , 收入差距较大,不足以为高质量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故希望能够进行自主创业;
C、严峻的就业压力的影响:
调查中2位同学表示因为现今就业压力明显而选择愿意进行自主创业,占18.18% 。从国务院每年的工作报告及近期参加工作的人员口中可以得知,近几年伴随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 ,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攀升,给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压力;
D、家庭成员的鼓舞:
调查中1位同学表示自己希望选择自主创业是受了家庭观念的影响,占总人数的5.88% 。从采访得知 , 此位同学父母均受过高等教育,对自主创业有清晰的认识,也支持其子女进行自主创业,走不同的发展路线 。
(2)、对创业与专业关系的认识:
创业与专业有何关系?一些企业的老总,大学所读的专业与创业的行业毫无关系 , 现也成为全国明星企业,这些事例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困扰,这不得不让大学生因专业和创业而思考 。此次调查中,31.03%(9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密切相关 , 55.17%(16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不大,10.34%(3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基本没关系,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完全没关系的仅占调查人数的3.45%(1人) 。数据显示,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不大的学生始终占多数 。部分专家指出,大学生创业最好能与专业挂钩,从基层做起,因为专业往往是毕业生最擅长的,正所谓不熟不做,另外大学生刚毕业时肯定缺乏社会经验,如果急于创业,很有可能失败,最好还是从基层做起,先到拟创业的行业里扎实的工作一段时间,了解行内情况,这样创业时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机会,切不可盲目投资创业 , 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 。如此表明,专业给人们发展以一个起点,那是条件,而不是笼子和束缚自己的绳索 。我们还必须眼光远一些,知识面宽一些,头脑活一些,反应灵一些 , 专业多一些,朋友广一些 。
(3)、创业之前会做哪些准备:
A、参加创业设计大赛:
3人选择自己在创业之前会通过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的形式来为自己的创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 获得专业人士的指点并作好更充分的心理准备,占希望进行自主创业的同学的27.27%;
B、看创业类书籍:
9人选择自己在创业之前会阅读足够的创业类书籍,学习创业成功人士的良好经验,并得到充分的知识储备 。采访显示,部分同学对类似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等为创业者提供帮助的公司的了解较多,希望通过阅读相关内容获得更多的帮助,并希望自己以后创业时能够获得其帮助;
C、参加创业培训:
6人选择会在创业之前参加创业培训 , 以此获得关于创业的专业知识,占总人数的54.55%;
D、到企业实习:
10人选择会到企业实习,占总人数的90.91% 。要成功创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经历过大组织的磨练,因为组织可以提供较大的视野 。创业是非常艰苦的过程,必须吃苦耐劳、必须坚韧不拔、必须掌握专业技术、必须心态平和、有爱心,而且不能斤斤计较,这些东西可以在企业实习中获得 。
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商业)计划书的书写要求认识并不高,其程度仅在于“认识一点” , 更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有创业理念但是认知程度低这是远远不够于将理念实施的 。
2、大学生创业时应做好的准备(查阅资料):
对于自主创业,许多大学生只是一时好奇而拥有三分钟热度,最终也只能落得镜花水月,因而,自主创业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目前,虽然有不少国内高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真正自主创业的学生并不多,即使对自主创业感兴趣,有憧憬的学生很多,但大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一阶段,如何才能真正地自主创业,真正地脱离“纸上谈兵”呢?
(1)、主观方面:
A、创新
大学生要自主创业创得出色 , 靠的就是自己能否兼备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 。大学生们要创业,必须眼看四面 , 耳听八方地接受新信息,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增强 , 进而令自己的创业理念能迎合大众的口味,及时满足因时代变化而引起的新需求 。
B、务实
大学生们是一群受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体 , 要有从实际做起的决心,不能盲从,要兼备面对现实的勇气,留心身边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在求学阶段,要懂得从方方面面获取自己所需的资讯 。想创业的大学生们要扎扎实实地从基本做起,并想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 吸取经验,大学生们要创业应该也必须如此做的 。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000字****学院2011届毕业生
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前言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 。而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比今年增加约30万人 。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使大学生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就业形势也将得到一定好转 。因此,研究2011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帮助毕业生们认清客观状况 , 形成理性化的求职择业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 ,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我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 , 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
二、调查对象:****学院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10年12月1号至2010年12月8号
四、调查内容:
1.学生的就业去向
2.学生的就业态度
3.关于就业指导方面
五、调查形式: 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回收率高达99.6% , 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转贴于 51
调查问卷设计
1. 性别A、男B、女
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
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____
3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 (最多可选择3项)
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 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J 其他____
4. 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br />A经济收入B个人发展机会C.专业知识的应用
D生活环境E工作的稳定性F.其他_
5. 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单?。?br />A. 先就业,后择业B先择业后就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6. 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是 (单?。?br />A 出生本地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C 西部经济发展地区D 其他____
7. 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br />A 1000元以下B 1000元—2000元C 2000元—3000元
D 3000元—4000元E 4000元以上
8. 你认为我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单?。?br />A形势严峻 , 就业难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容易就业D不了解
9. 你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加强哪些工作?(可多?。?br />A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B多联系用人单位
C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D召开校友座谈会
E其他____
10. 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br />A有B没有
11. 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
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
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D社会意义
E 薪金福利F行业发展空间
G个人发展空间H专业对口
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
K其他____
.12. 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
A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B一般,有一定的作用
C没有太大作用D说不清楚
13.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限选两项)
A应聘技巧B用人单位信息C求职心理辅导
D职业规划辅导E专业出路F其它
14.企业的招聘信息你主要通过哪种渠道获得(限选两项)
A学校就业指导中心B求职网站C人才网站
D社会招聘会E校园招聘会F老师、亲戚朋友
G专业媒体(电视、报刊等)H其它____
15. 当你选择工作时 , 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
A IT与通讯业B金融、证券、保险业C商贸业
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E新闻出版业F房地产业
G 医药食品业H旅游交通民航业I制造业
J 政府机关K其它____
16.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A民营企业B国营企业C外资企业D私营企业
E合资企业F政府机关G自主创业H其他____
17. 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限两项)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E、专业知识和技能F、其他____
18. 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单选)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B. 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E改革教学内容F其他____
19. 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br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20. 你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单?。?br />A一直关注就业信息B只是偶尔关注
C在看到时会留意一下D不关注
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 。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 。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 。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
二.自身工作经验缺乏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 , 除了社会压力大 , 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 。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沟通能力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
三、就业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
我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就业指导很重要 。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 , 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 , 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
四、就业方向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 不就业继续深造, 自主创业它们分别为 38%,27%,25%,10%,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 ,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 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
五、 就业取向
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 。这说明两个问题 , 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 。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 , 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
六、就业态度
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8%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认为信息量少22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认为能力不足;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7%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
七、毕业生对试用期工资要求
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 , 12%选择1000元以下;20%选择1000元—2000元;选择2000元—3000元的占48%;22%选择3000元—4000元 。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于试用期的工资集中在2000到3000元的范围 。
八、就业倾向分析
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 。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 , 占57%;15%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8%;回报家乡有10%;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4%、6% 。
九、就业信息的获取
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50%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5%认为是人才招聘会;10%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3%、10%;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
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 。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
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 。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
3.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各方面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
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报告【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_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
(一)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形势有一定的了解 , 大部分人对此态度积极 。据调查,4%的人认为非常困难,形势十分严峻;37%的人认为比较困难,但仍然有机会;48%的人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具备,在政府支持下,创业还是一条光明的道路;11%的人认为创业形势一片大好,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最好的发展之路 。21世纪的今天,大学生不再是几十年前那样稀罕了,甚至已经供过于求 。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加上经济危机的冲击,找工作更增加了几分挑战性 , 大部分人希望在比较良好的自身能力和政府支持等主客观条件下 , 能够成功地自主创业,施展才华,实现理想 。
(二)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有源头的 。调查中的绝大部分学生是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对自主创业比较感兴趣的人数占了60% 。而且创业的想法不是凭空出现的,就像人类不是一出生就会走路一样 。在这些存在创业想法的人当中,正是由于受到某些事物的影响才有了这样的想法 。家庭和朋友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许多人由于上辈人创业成功经验的触动再加上家人思想的灌输,自主创业的想法就越来越坚定 。此外,国家的政策支持,媒体关于创业者成功经验的报道,让更多的人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
(三)虽然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 不过每个人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 , 有的人认为开办一个公司(企业)才是创业,有的人觉得是要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更多的人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做创业,创业不一定要对创业有很明确的概念,只要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 。
(四)创业与专业有何关系?一些企业的老总,大学所读的专业与创业的行业毫无关系,现在也成为全国明星企业;一些报道的研究生休学做垃圾生意更不要讲专业 。这些实例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困扰,这不得不让大学生因专业为创业而思考 。经调查,26%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密切相关,5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不大,1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基本没关系,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完全没有关系的仅占调查人数的3% 。数据显示,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不大的学生始终占多数 。某专家指出,认为所学专业最好能与专业挂钩,从基层做起,因为专业往往是毕业生所擅长的 。如此表明,专业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条件,不过不应将其作为束缚自己的绳索,而应放远眼光,拓宽知识面,发展良好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 。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调查报告理性务实择业放飞青春梦想——关于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倾向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焦作市人才交流中心 陶钧钊 谢长虹 李明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为了真实的了解毕业生目前就业状况、就业心态和倾向,寻求影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和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最近 , 我们以“毕业生就业倾向”为题在毕业生就业群体中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通过调查和分析 , 使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 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 , 努力提升我市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学历层次”、“就业意向”、“就业待遇”、“就业能力”等10个最常见、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谈话调查(211人)、发放调查问卷(856份)的方式,充分听取各类毕业生对就业现状、就业形势、就业心态的表达 。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向参加校园招聘会的1200名毕业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67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一)被调查毕业生的学历结构 如上图所示,在调查的毕业生中,本科537人,大专375人,中专149人,研究生6人 。可以看出本科和大专占了总数的81% , 中专学历只占到了18.3%,说明目前求职的毕业生中以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为主 。(二)被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如上图所示 , 具有“先就业后择业”心态的毕业生612人 , 占总数的59%,而抱有“先择业后就业”心态的毕业生343人,占总数的32%,打算自主创业的只有48人,占总数的4% 。“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显示了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 。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 , 在引进毕业生后 , 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而对于占了三分之一比列的“先择业再就业”心态的毕业生来讲,说明近年来虽然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学校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毕业生本身来说 , 就业的传统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 , 特别是在目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更加有效的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自主创业,是摆在当前人事人才部门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被调查毕业生喜欢哪种方式的就业指导如上图所示,在对此项调查中 , 选择互动沟通的714人 , 占总数的69%,选择就业专题讲座的122人,占总数的11%,经验分享的231人 , 占总数的20% 。如何尽快转变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是解决就业观念问题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各高校和人事人才部门对毕业生就业指导高度重视 。焦作市人才中心组织业务骨干、专家学者、自主创业毕业生、企业老总等社会成功人士深入各类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观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更好的进行就业指导,做到事半功倍,就要切实掌握和了解毕业生的想法,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来指导 。加强沟通,增加面对面的交流 , 穿插毕业生喜欢的自我推销和角色扮演,充分调动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热情,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思路,这样对毕业生的就业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毕业生在求职前最关心的问题有哪些?如图所示,在毕业生在求职前最关系的问题调查中,选择首先了解应聘的单位有813人,占总数的76%,而专业知识是否符合有105人 , 占总数的9%,资格证书是否有用的149人,占总数的15% 。不难发现,毕业生在求职前 , 对要应聘的用人单位的不了解,是摆在目前广大毕业生眼前的一个难题,多数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对企业的简介说明较少,甚至有的没有,这对毕业生应聘选择带来一定的盲目性 。因此,作为举办招聘会的职能部门,在今后要对参会的用人单位确立统一的标准,对企业性质、所属行业、生产规模、在职员工数等方面要有一个具体的说明,给毕业生一个明明白白的选择 。(五)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如何看?从对毕业生是否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可以看出,回答“没有”的有728人,占总数的68%,回答“有”的339人,占总数的32% 。在近三场大型招聘会中 , 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毕业生找工作时,只考虑工作与专业对不对口,而不考虑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要从事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或者是不分企业不分岗位,盲目投递求职简历;或者是在求职简历的求职意向一栏,写着技术、销售、部门经
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怎么写应该有word版吧,上面怎么问就怎么写,可以问问辅导员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加强了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择业观,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期望或选择职业的标准,是大学生关于职业的发展可能性、职业的声望、职业的报酬和求职应付出的代价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根本观点与看法 , 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表现,也是大学生处理择业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指导思想 。大学生群体的择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时 , 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关系,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月收人呈正相关关系 , 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 。[1]
本文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择业观方面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并分析这种择业观的嬗变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由此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
1.从择业方式来看,呈现从“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并开始出现“自主创业”的嬗变特点
我国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嬗变过程 。195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大学生择业实行的基本上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分配无须自己多操心 。这种体制使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实现充满自信,如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师、科学家、作家、采访人员或干部等 。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大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因为这是“铁饭碗”,没有“风险” 。
1980年代末 ,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利益群体的重新分化,大学生那种安稳守成的择业观正在被挑战的、自我创新的风险择业观所取代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们开始在市场大潮中追求自我价值,社会观念逐渐商品化和个体化,大学生择业开始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兴趣,原有的“统包统分”观念逐渐淡化 。有调查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收入高,但有失业危险的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育、完善 , 到了1990年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已逐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 。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部分学生的择业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一次就业转变为多次就业,自主择业转变为自主创业 。调查显示 , 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为33.2% , 选择“在国内报考研究生”的比例为50.5%,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6% 。[2]关于“自主创业”,认为“可以尝试”的比例达到了58.1% , 认为“可行”的占28.2% 。[3]大学生创业观念得到加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1世纪出现的就业高峰导致大学生择业越来越困难,许多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创业来解决工作问题 , 这种转变与其说是一种择业观的转变 , 还不如说是被“逼上梁山”后的无奈之举 。当然,社会环境的转变和个体的这种行动趋向极大相关,这种“权宜之计”逐渐使社会大环境提高了对创业的认同度,促进了创业的升温 。
2.从择业首选标准看,呈现从“看重社会价值”到“看重经济价值”再到“看重未来前景”的嬗变特点
1980年代初,大学生择业首先考虑的两大因素是“职业的社会地位与声望”和“专业对口” 。198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 “学习条件好”和“有社会地位”排在择业考虑的前两位,“经济收人高”被排在了第4位,[4]这反映了当时大学生更看重知识的渴求和职业的声望 。因此,1980年代初,大学生大多选择全民所有制企业、大专院校、政府机关等单位 。因为在这一时期,市场化改革刚刚起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都还是襁褓中的婴儿,生命力还很弱?。谏缁嶂械牡匚缓陀跋於嘉茨芎芎玫靥逑郑袼兄破笠怠⒋笞ㄔ盒:驼爻氏殖隼吹纳缁峒壑档玫搅似毡榈娜贤?。于是,虽然已经处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但是大学生择业的价值观还停留在改革前 。
到了1980年代末,大学生择业观由“社会价值型”转变为“经济价值型”,把经济利益、物质待遇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收入高低”作为自己择业的重要标准,而将“专业是否对口”、“职业地位与声望”等都放到了较为次要的位置 , 至于“职业风险性”等问题,多数大学生能够承受 。北京大学近几年来的连续调查中,“经济收入高”一直居大学生职业选择标准的重要位置 。以1996年为例,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为73.7%,远高于其他选项的比率 。[5]择业中把经济收人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反映了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实际上 , 市场化改革对人们包括广大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凸现出来 。
进入21世纪以来 , 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择业观由更看重经济收入开始转变为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前景 。大部分学生认为,一个单位的发展前景决定了它能给员工提供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 。调查显示,关于“你选择职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有44.5%的大学生选择“发展空间”作为他们择业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有18.5%的大学生选择首要考虑薪金与福利 。[6]这种转变并不是偶然的 , 建立在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 。大学生择业时更看重“未来发展空间”也就不难理解了 。
3.从职业的选择来看,呈现从首选全民所有制单位向首选“三资企业”到理性看待单位性质的嬗变特点
1980年代,大学生首选的行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企业 , 这主要基于对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考虑 。因为这种单位没有风险 , 是大家都认可的“金饭碗”和“铁饭碗” 。这时中国虽然已经启动市场化改革 , 但是各种体制和1980年代以前的计划体制几无二致,平均主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 于是大家纷纷迫求稳定的职业,而不是有挑战性的职业 。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定 , 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三资企业”开始成为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工作单位 。调查显示,2005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中 , 有53%选择的是中外合资企业及政府部门 。[7]据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希望自己的单位性质为机关、事业、企业、其他的比例依次为14.0%、25.9%、46.l%、8.1%;希望单位性质为国营、集体、三资、私营、其他的比例依次为26.2%、6.8%、49.2%、11.7%、5.2% 。可见,“三资”和“企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首选 。[8]加人wto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我国相互竞争的局面日趋凸显 。此时,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单位为:国家机关(13%)、国有企业(20%)、私人企业(14%)、合资企业(19%)、外资企业(23%)、其他(12%) 。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共同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这说明随着竟争的加剧和职业风险的增加,部分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开始转向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希望有稳定的工作环境与收入 。
4.从对薪金的期望来看,呈现由“不看重薪酬”到“过分追求高薪”再到“注重个人发展”的嬗变特点
1980年代,大学生择业首先看重的是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对口 , 对薪资没有过多的考虑 。1990年代初以来,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标准是经济待遇,薪资期望最高达到六七千 , 一般也在四五千左右 。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对薪资期望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21世纪初、大学生择业的薪资期望一般集中在1000一2000元/月,就业心态趋向理性化 。深圳市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的预期工资水平比较符合市场的实际水平,60%的大学毕业生所要求的月薪酬标准在3000元以下,与特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2552元/月基本一致 。[9]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已趋向理性化,对于能发挥自己才能、适合自己个性、有发展前景的就业岗位,基本上都能接受,并且很多学生开始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比较健康 。对于月收人达不到期望值的岗位,为了能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部分学生愿意把月薪酬期望值降低到1000元以下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渐趋向成熟 。
5.从地域选择的去向来看 , 呈现从“服从祖国需要”到“首选东南沿海”再到选择更趋理性的嬗变特点
20世纪五六十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典型表现为:“我是一块砖 , 东西南北任党搬”、“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20世纪70年代一80年代初,大学生择业时充满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主义激情 。1990年代 , 大学生择业时首选地域一般都是东南沿海发达城市 。1997年上海市4.5万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有2.1万名学生在上海就业,有2500名学生在江苏就业,有1700多名学生在山东就业,有1600多名学生在广东就业,有近700名学生在福建就业,有近1000名学生在北京就业,在这些地区就业的学生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6.67% 。[10]对杭州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 , 关于“您期望选择的工作地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分别以91%、87.6%及62.7%居于前三位 。[11]因为在此时,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因为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不断加强,与此相随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收入也水涨船高 。另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才自由流动的空间开始增加 , 于是,大学生择业“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在改革开放10年后达到了高峰 。
但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区域不再集中于东南沿海,开始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 。一项对武汉市大学生择业期望的调查显示,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61%的大学生希望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26.5%的大学生希望在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工作[12]这说明,虽然沿海发达地区生活、工作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 , 但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中西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地区 。一些大学生偏向于去中小城市工作,机会多,生活成本低,且压力也不大,大学生择业呈现出更加理性化的趋势 。随着这一趋势的增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基层就业 。
二、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分析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过程,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时代变迁和以教育大众化为基础的社会变迁始终是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主要因素 。另外,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
1.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时代变迁是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基础
1980年代,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家对利益讳莫若深 。而到了19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言利已不再“内向化” , 而是趋向“外向、公开化”,甚至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利益观念逐渐深人人心,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的不良倾向 。大最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政府机关的职工纷纷下海淘金 。表现在大学生择业观念上的功利趋动也在不断强化 。大学生开始以经济收入的高低来决定职业的选择 。正如世界银行公布的《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在篇首就指出:“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不论是穷还是富 , 工作收人是他们生活条件的主要决定因素 。”[13]
另外,市场化改革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 , 也使人才资源的配置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等院校供给的人才 , 而是根据社会组织自身的客观需要向社会吸收人才 。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不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和时代,而是开始主动地适应环境和时代 。这无论对社会来说,还是对个人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不再接受“统包统分”这种被动的择业方式 , 开始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更为主动的择业方式 。
2.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是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现实选择
我国自1999年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招,大学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560万人 , 毛入学率达到23%,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实现了“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转换,竞争观念已经超越了,双向选择”的规范,在更大程度上向市场机制靠拢 。
随着高等教育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精英”优越感逐渐消失 , 学校和社会舆论也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到西部去”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持续增加,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甚至产生了无助的感觉,伴随着这种就业困难局面的出现,大学生择业的途径、方式网络化、中介化、市场化等特征开始出现 , 大学生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都更趋现实和理性 。
3.大学毕业分配和就业制度的变化是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重要推手
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学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对大学生择业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85年以后,我国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扩大了办学部门、地方和学校分配毕业生的自主权,缩小了国家计划分配的范围,尝试多渠道的分配方法,实行“供需见面”和计划分配相结合 , 这种办法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几所大学试点 。1989年,国家对高校毕业分配又进行了改革,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 。1994年以后,大学生就读和择业已基本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读大学需要自己分担教育成本,国家不再包分配,大学毕业自谋职业 。
这项制度的改革是大学生择业观念嬗变的重要推手 。一方面 , 打破了大学生原来统包统分的依赖观念,让大学生走向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 , 在竞争中去检验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更像是市场的“逼迫” 。在这种“逼迫”下,大学生开始积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和行为 。另一方面,这种制度的变化也同时打破了扼杀人才自由选择和创造的空间“樊篱” , 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理想选择职业和工作所在地,这也符合市场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
4.当代社会转型是大学生择业观嬗变的重要条件
当代中国正处在激烈的社会转型中,随着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转变,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社会转型是大学生择业观念嬗变的重要条件 。进入21世纪,大学生开始更加注意个人发展,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以此适应发展越来越快、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 。比如,大学生择业更注重“未来发展空间”,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具备较强的时代感 , 能够积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们的职业和岗位变更更加频繁的时代,择业模式也因此改变 。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能够一辈子做同样的工作,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工作或新的需求,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现象将日益稀少 。有些高校进行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工作几年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再在原专业的岗位上工作或调换了工作单位 。[14]这些情况表明 , 以往那种人们梦寐以求的“终身职业”已成明日黄花,一次性学校“充电”、一辈子工作中“放电”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这些都促使着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观念 。同时 , 随着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和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提法将被淡化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追求未知科学的素养和分析事物变化规律的思维能力,将在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的适应能力将更强,就业领域将更加宽广 。
- 大学生创业策划书_大学生创业策划书
- 大学生创业政策_大学生创业免税究竟免的是什么税??
- 大学生创业基金申请_目前我国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基金有哪些?
- 大学生创业基金_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有哪些
- 大学生创业做什么好_目前大学生创业做什么好
- 大学生农民工_大学生沦落为农民工
- 大学生军训感言_大学生军训个人总结
- 大学生军训总结_军训小结100字
- 大学生军训心得_军训心得体会500字
- 大学生入学教育_大学入学教育心得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