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广收徒弟,带动扶贫助残,章丘“葫芦大王”一年卖出500万( 二 )
像马桂芬这样,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残疾员工,马友谊公司共有20个。“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可以过来做点简单的葫芦工艺品或者帮着种种、洗洗葫芦。”马友谊称,目前公司共有 29名员工,身体有残疾的就有20个。不方便上班的,还可以在家中自行加工一些简单的葫芦工艺品,平均每月可以拿到两千多,少数技艺精湛的可以拿到4000多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在的葫芦博物馆展厅里,很大一部分葫芦作品都是由残疾人制 作完成的。帮扶残疾人就业这条路,马友谊从2007年就开始了。2007年,马友谊因为一手雕刻葫 芦的好手艺已经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学艺者也是络绎不绝。马友谊招收的第一个徒弟——来自河北的小李,就是一名残疾人。
“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学起手艺来非常刻苦。”小李跟随马友谊学习了三年葫芦雕刻的技 艺,便回老家开起了自己的葫芦工作室,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随后,马友谊又陆陆续续招收了多 名身体有残疾的徒弟。
来自山西的“玻璃娃娃”姐妹陈蓓和陈蕾现在在当地也已经小有名气,他们也算是马友谊最早一 批带的徒弟,俩姊妹当初从山西来的时候,既没有积蓄也没有美术功底,学成回家后,两人不仅 可以自力更生,姐姐还在当地买上了楼房。
从2007年开始收徒弟至今,马友谊在全国已经招收了73名徒弟,在招收徒弟中,马友谊也会优先考虑残疾和家庭贫困者。
章丘区垛庄镇十八盘村村民黄允强,是带给马友谊触动最大的一名徒弟。2005年,黄允强因意外 导致高位截瘫,2017年,自己跟着马友谊开始学习葫芦雕刻的技艺,现在不光成立了自己的葫芦 雕刻室,还成为了章丘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为高位截瘫,你看着他是坐着的,其实 在雕刻的时候他是站着的。”马友谊称,在年初跟黄允强一起合作作品时,黄允强一直刻到凌晨1点多,躯干处的肉都已经磨破了。在帮扶这些残疾人掌握技艺脱贫致富的同时,马友谊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老手艺传承人能吃苦、有耐心的坚韧品质。
文章插图
开放葫芦博物馆
让更多人了解葫芦文化
章丘传统葫芦雕刻技艺历来已久,产生于章丘因种植葫芦而形成的葫芦文化语境。据清道光13年 《章丘县志》记载可知,最晚至清道光年间,章丘地区已经普遍种植葫芦,葫芦成为当地主要自然物产。
当时,“北方各处皆养蝈蝈”,葫芦因“体轻、性温、质松”成为制作虫具的首选材质,雕刻葫 芦亦成为“贮而怀之”的主流趋向,也催生出以葫芦雕刻为生的民间艺人群体。
21世纪以来,传统葫芦雕刻技艺日臻繁荣,以马友谊、黄允强为代表的第五代、第六代传承人改造发明了针刀并用、彩刻、雕烙刻三结合等技法,培养了大批传承人。2015年,章丘传统葫芦雕刻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有人说:带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马友谊一手好手艺怎么就舍得交出去?
作为该项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马友谊有话说。“我们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只想着把这门手艺 好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章丘的葫芦文化。”让马友谊欣喜的是,他带的这些徒弟中,很多都成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传统的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中,他让传 统的葫芦雕刻技艺走得更深远。
最近,马友谊把所有的精力又都扑在了打造葫芦文化产业园上。在一楼葫芦博物馆的基础上,又 在二楼打造了一个葫芦精品馆,马友谊忙着为馆里的每个葫芦作品打造一张独有的“身份证”, 也在忙着搜集和编辑一些有关葫芦历史文化传承的文字材料,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不光是人 们简单认为的“不就是一个葫芦吗”。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