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被错用千年的一个汉字,只有他呼吁纠正,专家却说:这无可替代( 二 )
文章插图
同时,欧阳修还写出“打”字的发音也存在了变化,“音谪耿,从手从丁,丁又击物之声,故音谪耿”,“不知因何,转为丁雅也”。也就是之前“打”字的发音与“耿”字相似,只是不知道为何发音又变成了“丁雅”,这个“丁雅”应该说与现在的“嗲”字发音相同,可以看出,在宋朝时“打”字的发音已经与现代有几分相似了。对此欧阳修也感到没有头绪,如果说目不识丁人的口语也可以质疑,毕竟在田间垄中都会存在一些方言,但让他不能理解的是,那些“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一个错字的应用能被一些高端学者认可并使用,这是他无法接受的现状,呼吁纠正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三、专家指出无可替代显然,大文豪欧阳修的呼吁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个“打”字的应用一如既往的流传下来,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更多的丰富内容。
文章插图
从欧阳修的《归田录》里我们看到,宋朝时期很多有关“打”字的词语,至今仍然在使用,叫出租时我们称作“打车”,渔民“打鱼”,学校或单位食堂中取水、买饭叫做“打水”、“打饭”,下雨时“打伞”,这些“打”字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习惯。随着新生事物的加入,除了打架、打游戏一些词接近“打”字本意之外,还有很多词汇加入了“打”字误区,并且让我们习以为常。比如,打呼噜、打嗝、打喷嚏,似乎除了“打”字都没有其他与之替代的文字可用,如果说这样“打”字的应用我们勉强可以理解,但“打交道”、“打工”、“打折”这样的字眼,则无法用“打”字的本意来拿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正所谓,细思极恐,想多了、看多了我们都会对一个本身非常熟悉的字眼产生陌生感,本是一个极为寻常的“打”字,让我们不知缘由地错误使用了千年,虽然有欧阳修呼吁纠正,但他的呼吁却如同石沉大海。
文章插图
汉字最早的出现本就是出于民间,而后被学者逐渐总结成型、成册,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这一系列的“打”字的口语追求本质固然是错误的,但在民间口语的应用中却改变原有的单一状态而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因此,专家只能说:这无可替代。源于民而用于民,汉字本身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化的,很多字在民间延续下来之后就会将错就错地使用,甚至演化成为不同种的含义而成为多意字,恰恰这也正是汉语的博大精深之处。小结汉字在演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国人的语言表达工具,从汉字本身的应用还能找到文明进化的痕迹,现在所流行的“不觉明厉”、“活久见”等常见词语,完全表达的就是新生事物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的新词,却被得到认可。新鲜的事物逐渐展现在眼前,也会有新的词语应用让我们知晓,这是汉字的进步还是后退,我们不置可否。世上找不出相同的一片叶子,不但说明事物的多样性,更说明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参考资料:《列子·说符》《君子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男子钓到一条4.3斤的草鱼,没想到却被警方刑拘!爱好钓鱼的要留心了!
- 迪士尼公主@九岁男童笔下的迪士尼公主,艾莎和安娜被丑化,爱丽丝公主最相似
- |被名字耽误的冷门专业,其实是个宝藏
- 珍宝$千年古墓被光顾,盗墓贼少挖5厘米,却错失10吨珍宝
- 倪匡&古龙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此联不通,下联却被网友对出
- |人到30岁,被领导和小人针对,你要掌握这三条反击的策略
- 画风!霍春阳:被画坛冠以“霍家鸟”的美誉,将文人画的雅致完美复刻
- 人物@108将中,有9人被金圣叹评为上上人物,其中有哪些人配不上
- 日心@达芬奇为何被质疑是穿越者?你看他当年的手稿有多超前,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