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以三个女性为主题,徐则臣新著《青城》“在刀尖上跳舞”( 三 )


徐则臣坦言 , 完成《西夏》和《居延》之后 , 隔了很多年 , 因为一系列的机缘巧合——在峨眉山上想到以“青城”为名;成都周边游 , 临摹赵熙的字;与作家阿来相约出行看鹰等等 , 诸多因素糅合到一起 , 便有了《青城》 。 “写完以后 , 这三个姐妹 , 至少到目前为止 , 在我四十岁之前 , 我对女性的、婚姻的、爱情的、家庭的一些看法 , 差不多都在这三个作品里面体现出来了 。 ”徐则臣说 。
在张莉看来 , 徐则臣的新作《青城》 , 达到了作为一个优秀小说家的高度 , 是深具社会性别意识的写作 。 “男性书写里面关于女性通常是两种类型 , 一个是天使 , 一个是荡妇 。 其实在这两种类型之外 , 中国文学史上自古以来还有一种女性的类型 , 就是飞蛾扑火式的女性 , 她奉献 , 她隐忍 , 她像地母一样 , 但同时她有她的刚烈性 , 窦娥冤、杜丽娘死而复生 , 死了也要战斗到底的精神 。 西夏、居延和青城 , 她们虽然受困于某种困境 , 但是在细微处可以看到他们对自身命运和困境的反抗 。 ”
丛治辰认为 , 《青城》中的三篇小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 它们体现了一个男性在不同阶段里面对于女性的不同认识 。 从未婚、刚刚结婚 , 直到与女性长久相伴 , “比如《西夏》很神秘 , 很像是一个还没有真正把握住婚姻 , 甚至没有真正把握住爱情的人 。 女性对于一个男性来说 , 是很缥缈的或者很虚妄的产物 。 到了《居延》 , 就像张莉老师说的 , 特别动人的是一个女性在北京这座庞大的城市里 , 最后能够完全获得对于感情的自主性 。 这代表着男性开始跟女性一起生活了 , 开始对女性的主体性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 。 而到了《青城》 , 是最后一个升华 。 徐则臣的小孩现在也上小学了 , 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 , 生活中我们受到女性很多照顾 , 女性为家庭牺牲很多 。 那个老师的形象 , 真的是一个无用的男性的象征 。 但是青城依然愿意这么去奉献 , 在这个小说当中 , 我看到的是徐则臣作为男性对自己的某种谦虚和对女性的高度认可 。 ”
写作|以三个女性为主题,徐则臣新著《青城》“在刀尖上跳舞”
文章图片

作为一名创作成果丰硕的作家 , 徐则臣依然不会停下脚步 , 还会继续进行创作 , 关于北京 , 关于奔跑 , 也可能关于女性 。 《西夏》《居延》《青城》 , 是独属于徐则臣的三姐妹 , 但她们的命运或许还没有终止 。
“当初 , 还没有《青城》时 , 有人建议我把《西夏》和《居延》放在一起出一个集子 , 我当时觉得时候不到 。 但是现在不放在一起 , 我心有不甘 。 这三个女性跟着我一起成长 。 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 , 等我慢慢老了以后 , 我对女性有了新的认识 , 会再写一篇再加进来 , 变成四姐妹 , 或者五姐妹 , 或许会有不同年龄段的 , 对生活、对家庭、对婚姻、对爱情等等的不同感受 。 ”徐则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