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习俗
北京春节习俗
老北京春节习俗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 , 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 。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 。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 。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
老北京人过春节都有以下传统习俗:
- 大年三十贴春联、上供、“踩岁” 。旧历腊月三十日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天进行 。为了点缀点景,烘托“纳福迎新”的气氛,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用红纸写上吉利话 , 还要贴门神、贴挂钱等 。贴完后鞭炮齐鸣 , 非常热闹!
吃年夜饭 。除夕的晚上 , 无论是当官的、做工的人们都要早点回家过年 。哪怕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也要赶回家来团圆,合家欢聚已是中华民族传统习惯 。掌灯时分,各家各户的人们准备吃年夜饭 。
守岁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要“守岁”至次日凌晨 。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轻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因此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一定守岁 。
吃饺子 。老北京人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这天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老北京人喜欢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 。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生子……吃下来 , 一大家子人都会乐开了花 。
放鞭炮 。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时,老百姓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取“迎新年,驱邪气”之意 。
拜年 。在老北京,有一句话非常流行,那就是“大年初一满街走” , 这句讲的是什么呢?讲的就是老百姓大年初一拜年的事儿 。拜年一般从家里先开始 , 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 。长辈受拜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 。家里的拜年活动结束后,还要出门去拜年串邻居,互相说些吉利话 。
串亲访友 。初一到初五,老北京人会串亲走友、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 。到了初五也就是北京人口中的“破五”那天,百姓“送穷”、商人“开市” 。直到这天,老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
娱乐活动频繁 。在老北京,每逢春节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是文化娱乐活动最频繁、最火热的时段 。那时候,京城里的戏园子会人满为患 。八大庙会也盛况空前、游人不断,而且各个庙会都有独特的地方 。
1、腊月二十九:蒸馒首
“二十九,蒸馒头 。”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 。家家还要蒸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 , 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状(用绿豆做眼 , 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 。
文章插图
5、大年初四:逛庙会走亲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除此之外 , 逛庙会从初一就开始逛,老北京人给亲戚拜完年都会到庙会逛逛 。
北京过年的风俗一,摸石猴
过年到白云观摸石猴的习俗,据说是从明代流传下来的 。传说过年时到白云观摸石猴,可以祛病避邪 。因为“猴”的谐音为气候的“候”,“摸猴”意在摸“候”以“顺”天候,“道法自然”,顺应节令气候的变化,新的一年四季吉祥、健康平安 。
二,摸铜特
所谓铜特 , 其实是用铜铸造的“特”,这种“神兽”生活中并不存在,相传它是文昌帝君的坐骑 。“特”的形状为骡身、马头、驴尾、牛蹄,因此,还有“四不象”之称 。又传康熙皇帝巡幸江南时骑过它 。民间传说抚摸这只“神兽”能治病 , 非常灵验 。
据说它之所以叫“特”,正是缘于它有一种奇特的功能,若人的身体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的病处,然后再摸摸它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 。
三,走桥摸钉
到正阳门“走桥摸钉”也是老北京过年的习俗之一 。清《月日纪古》卷一中记载:“燕城正月十六夜 , 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 , 名辟人香 。凡有桥处 , 相率以过,名走百病 。又暗摸前门钉,中者兆吉宜子 。”
正月十六日走百病,盖因妇女藉此节日可以走较远的地方,实为一种健身活动 。已婚不孕的妇女 , 摸城门钉,“钉”谐音“丁”,取“添丁”之意 , 寓意家中人丁兴旺,希望来年生子 。正阳门是北京城的城楼中最高的一座,通高43.65米 , 所以摸正阳门的门钉最灵验 。
四,炸丸子
每到过年,北京人都要炸出一大盆丸子预备着 。年夜饭上必有丸子,因为丸子象征合家团圆 。一般人家过年期间的餐桌上几乎顿顿有丸子 , 图省事也是一方面原因 。以前春节期间,各家总要拜年或者接待拜年的人,吃饭时间不固定,也没有很多时间炒菜 。要能事先准备好丸子,端上来就能吃 。
文章插图
五,吃“五更饺子”
老北京讲究吃的是“五更饺子”,即初一早上吃 。大年三十吃大鱼大肉,年夜饭吃完开始剁馅、包饺子,过了零点则不能再动刀 。
饺子必须是纯素食,馅里放的是木耳、蘑菇、粉丝等 。按照老规矩,可以放姜,但不能放葱、蒜和韭菜,这几样东西虽然不是肉 , 却算是“荤”的 。包饺子、煮饺子、盛饺子的器具也不能沾上荤腥 。
过年包饺子要全家人一起,有钱人家也是如此 。这为的是体现一家人的团结和睦,齐心协力 。饺子里不光有馅料,还会放一些洗净的硬币和枣,图个吉利 。
到了五更天,饺子煮熟之后先上供 。仪式过后,全家人到院子里燃放鞭炮 。回到屋里小孩给老人磕头,长辈则会发压岁钱 。之后 , 全家人就可以聚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新年头一口儿”了 。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老北京过年有哪些民俗?摸石猴 摸铜特 摸门钉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各地春节习俗——北京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 。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 , 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 。繁盛之区 , 支搭席棚,售卖画片 。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 。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 。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 。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 。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 。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 , 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 。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 。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 。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 。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 。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 。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
在老北京过春节有什么习俗?【北京春节习俗_在老北京过春节有什么习俗?】老北京过春节习俗详细介绍 。
腊月初八,腊八粥“送信儿”这个吃,吃的就是“腊八粥” 。
每年腊月初八这天,老北京人家会熬一锅“腊八粥”,原料主要有豆、米、红枣、葡萄干、桂圆等多种杂粮干果,寓意“五谷丰登” 。
熬得粘糊糊 , 香喷喷的“腊八粥”,在旧时是用来供奉神灵“灶王爷”的 。过去食为天 , 灶王爷地位可了不得 。
如今的“腊八粥”,老北京会自家熬上一锅,邻里之间相互赠尝,然后一家人团聚,尽情享用,其乐融融 。
喝了这给年“送信儿”的“腊八粥” , 老北京这就步入了过年的日程 。购吃食,买新衣,备年货,规整屋子,迎接年三十儿的到来 。
细心的同事还指出,这“送信儿”还有另一层意思:自腊八节这天起,“放账的开始收账 , 欠债的必须还钱” 。如此,既给那些放账的一个讨债的理由,又给那些欠债的提个醒儿 , 别死赖着不还,难不成还要把这账熬成隔年饭?出来混迟早要还,最好年前一把还清 , 也好一身轻松过新年 。
腊八这天,老北京人也不会忘记用醋浸泡一些大蒜,以备在大年初一时吃饺子佐食,这蒜就俗称“腊八蒜” 。
日子一年年过,这熬“腊八粥”与腌“腊八蒜”的习俗,在如今的北京城还很盛行 。
我这外地人,很有幸地在今年的腊八 , 尝到了老北京送的“腊八粥” 。浓稠的甜粥,裹着老北京过年的第一缕香味儿 。
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
腊月二十三,是老北京人过年帷幔的真正拉开,俗称“小年”,日子追啊追 , 正经的“大年”不远了 。
这“小年”,在老北京民俗里有个“二十三糖瓜儿粘”的说法 。所谓“糖瓜儿”,就是用麦芽糖做成的糖果 。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老北京家家要祭灶,灶王爷给哄开心了,在玉皇大帝跟前“口儿一甜”,便给这家人家带去整年的庇佑,平安康泰;又一说,那糖瓜儿是拿来粘住灶王爷嘴的 , 以糖封口,见了玉帝干脆一言不发,防他言多必失 。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扫房日”就是大扫除 , 不过可不像我们学生时代扫扫地、擦擦窗那么简单 。老北京除了彻底清扫屋里屋外平日扫不到的那些死角灰网,还有换年画,粉刷糊裱墙壁等工作要做 。
“糊窗户”的景象 , 现在在北京市区怕是很难再现了,所以策划部的同事建议改成“擦玻璃”得了 。老北京四合院儿都是木窗户 , 过年前得糊上白净的新窗纸,窗户上还要贴上“福”字、窗花、剪纸,挂上“吉祥结”之类的象征平安如意的手工艺品挂件 。
遥想当年家家户户红艳艳的景象 , 过年的热闹不难想象 。而这天的最重要环节,就是给自家的各道门上贴上红纸黑字(金字)的春联 。春联一出,年的氛围就顿时浓烈了 。
“炖大肉”、“杀公鸡”、“发面”、“蒸馒头” , 一天一项,是这工程浩大的过年倒计时中,香喷喷的环节 。在那饮食清淡的年月里 , 肉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诱惑 。这种让身心温暖的追求,是我儿时活色生香的记忆,今天崇尚素食或者一切以减肥为本的年轻人,不知还能否体会 。
按照老北京的规矩,这些丰盛的过年饭菜 , 必须提前做好 。因为老北京有个忌讳,在岁月新旧交替之际,是不能动刀的,否则不吉利,会招灾惹祸 。
除了刀,连剪子针线也一概别动 , 免生口角,免长针眼 。这么多禁忌,还不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准备停当 。直到“破五”(过完大年初五)之后,才能动刀剁肉切菜 。
大年三十儿,“熬”一宿
大年三十儿是过年的最高潮 , 所有的积聚和准备,仿佛都是为了这一天的“狂欢” 。不过在含蓄沉稳的老北京这里 , 这“狂欢”因为京味儿的家常质朴,而备添实在 。
在这一天,老北京必须将吃剩的药渣抛到门外 , 并把自家正用的药方烧掉 , 据说,如此可以“丢百病” 。
此外,家里要备酒宴,穿新衣 , 邻居亲朋相互探访拜年,晚辈叩拜尊长,俗称“辞岁” 。尤其是新婚的夫妇必须在丈母娘家“辞岁”,不然就是不恭不孝 。
大年初一 , 扭一扭
守岁直到天明 , 可还不能就寝 。洗漱顺溜,收拾干净利索了,还得给长辈作揖拜年,磕头送祝福去 。
大年初一小孩子最喜欢的,这作揖磕头,可以换来一个个压岁钱红包 。新年从这一天开始,孩子们打开那新年的红包 , 也打开红红火火的一年 。
- 北京春节去哪玩_过年去北京,应该去哪玩?
- 北京明圆大学_北京明园大学北广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不是野鸡大学
- 北京明十三陵_北京的明十三陵包含哪些帝陵?
- 北京旅游风景区_北京郊区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是咋样的?
- 北京故宫博物院_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图片及相关介绍
- 北京放假安排_2020年春节放假北京机动车,哪天开始不限行?
- 北京摇号申请网站_北京小轿车网上摇号在哪个网站申请?
- 北京房屋租赁合同范本_整栋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完整版
- 北京房屋租赁合同_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怎么填
- 北京房屋出租合同_北京办理居住证房屋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