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有哪些?你知道吗
华罗庚的故事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 , 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欣雅图表
华罗庚的事迹篇一:华罗庚事迹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他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 。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 。韩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 。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 。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 。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由于家境贫困,华罗庚无力升学,只得帮父亲打理杂货店 。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终老一生,于是在自学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苦的跋涉 。他一边站柜台,一边看数学书、做数学题 。华罗庚刻苦自学,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 , 敢于向权威挑战,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 。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 。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 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接下来用两个自然段讲华罗庚发现一位教授的文章有错误,勇敢地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得到了表扬 。其中“看了又看”“算了又算”反映了他
华罗庚的故事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 , 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欣雅图表
华罗庚的事迹篇一:华罗庚事迹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他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 。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 。韩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 。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 。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 。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由于家境贫困,华罗庚无力升学,只得帮父亲打理杂货店 。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终老一生,于是在自学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苦的跋涉 。他一边站柜台,一边看数学书、做数学题 。华罗庚刻苦自学,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 。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 。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接下来用两个自然段讲华罗庚发现一位教授的文章有错误,勇敢地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得到了表扬 。其中“看了又看”“算了又算”反映了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你知道吗
关于华罗庚的一个小故事 。(1)我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那时就曾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先生,希望能拜他为师 。王元从小喜爱数学,一直非常仰慕华罗庚先生,立志要拜华罗庚先生为师 。华罗庚先生看了推荐信后,并没有表示立即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 。
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 。华罗庚先生严厉批评了他,并且罚他在黑板前站了两个小时 。当天晚上,王元用心演算,第二天把结果报告给华罗庚先生 。华罗庚先生听了十分高兴,后来又出了几道题 。王元都顺利做出,华罗庚先生这才答应收下这个学生 。
(2)华罗庚先生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他每天黎明即起,然后去敲学生们宿舍的门,接着是和学生们讨论问题或授课,一干就是一天 。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爬起来,穿上衣服又去逐个敲学生们的房门:“别睡了,别睡了,白天的题目还得再讲一讲!”
就这样,华罗庚先生忘我地工作,他对学生们说:“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了 , 就不是数学家了!”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兢兢业业,勤奋不息,即使假日也不休息 。
文章插图
(3)华罗庚先生选择学生时从不以貌取人,他在给广州中山大学作学术报告时 , 在听讲的学生中,有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名叫陆启铿,他听了华罗庚先生的报告后,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毕业后能分配到北京,在华罗庚先生的指导下搞研究 。
这个想法在旁人看来简直有点异想天开 , 当时华罗庚先生是万人仰慕的大数学家 , 不知有多少四肢健全的人以作华罗庚先生的学生为荣,他怎会收下像陆启铿这样的残疾青年呢?陆启铿反复思考之后,终于鼓足勇气给华罗庚先生写了一封信 。他很快收到回信 。在华罗庚的悉心指导下,陆启铿后来成为颇有造诣的数学家 。
(4)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46年夏,华罗庚刚从苏联访问回国,又即将赴美访问 。这一去尚不知何日归来,他特地回乡一行 。这时 , 他的恩师韩大受与李月波也在金坛 , 他立即登门请安 。当时金坛各界特别举行了欢迎韩大受与华罗庚大会 。会前有人专程前来邀请华罗庚参加大会并讲话,华罗庚第一句话就说:“韩大受先生、李月波先生都在金坛,理当请他们两位讲话 , 否则哪有我说话的余地!”
进入会场时 , 华罗庚坚持要两位老师走在前面 , 还用了一句数学语言:“百分之百应该是老师走在前面 。”华罗庚搀扶着他的老师们进入会场 , 并安排他们坐在中间,自己坐在侧位 。那天连窗子上都挤满了人 , 大家都要看看家乡出的这位数学天才 。当有人称赞他是一个数学天才 。他连忙站起来摇摇手说:“我不是什么天才,我是慢慢学出来的,在座的老师都知道 。”
(5)有一次 , 他被叫去看卖棉花的铺子,这时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演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问:“一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 , 那妇女便买下一包棉花走了 。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演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他便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车师傅见了,便让他坐车追,后来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 , 请,请把草纸还给我 。”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
华罗庚急坏了 , 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演算起来 。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 。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 。
童年时代 , 他最想骑马 。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 。”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 。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 。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 。”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 , 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 。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 。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 。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
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 。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 , 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 , ‘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 , 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 , 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 。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 , 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 。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 。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 , 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 。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 , 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 。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 , 对语文也很用心 。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 。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 。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 , 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 。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
华罗庚的故事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华罗庚的故事_华罗庚的故事】原发布者:欣雅图表
华罗庚的事迹篇一:华罗庚事迹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他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 。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 。韩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 。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 。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 。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由于家境贫困,华罗庚无力升学,只得帮父亲打理杂货店 。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终老一生,于是在自学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苦的跋涉 。他一边站柜台,一边看数学书、做数学题 。华罗庚刻苦自学,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 , 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 。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 。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接下来用两个自然段讲华罗庚发现一位教授的文章有错误,勇敢地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得到了表扬 。其中“看了又看”“算了又算”反映了他
- 华罗庚的事迹_华罗庚的故事
- 华罗庚故事_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有哪些?
- 华罗庚实验学校_金坛市马脚山有一个狗场,叫什么名字,从金城镇华...
- 华罗庚名言_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什么名言警句只有刻苦...
- 华罗庚事迹_华罗庚的平生事迹200~300字
- 华硕笔记本鼠标_华硕笔记本电脑的触摸鼠标不动了
- 职场上如何巧妙的打破僵局
- 为什么摩擦后的尺子可以吸纸屑
- 跟牛有关的名字
- 一个体育场的面积大概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