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蕊#一个“曲艺之家”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新华社石家庄10月16日电(采访人员杜一方)“英烈铁肩担道义,先驱妙手著文章……”日落黄昏,阵阵悠扬的乐亭大鼓唱腔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城西的“鼓韵书苑”传出,徒弟们围坐在乐亭大鼓艺人赵蕊、曾晓丰身旁,排演着新曲目《铁肩英魂》。
赵蕊#一个“曲艺之家”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文章插图

2021年10月15日,赵蕊和丈夫曾晓丰、女儿曾丽、外孙李梓豪三代人在“鼓韵书苑”练习曲目。(受访者提供)
作为当地有名的乐亭大鼓“夫妻档”,58岁的赵蕊是乐亭大鼓市级传承人,从艺已有41年,丈夫曾晓丰做了妻子30余年“绿叶”,专心于三弦伴奏与鼓词创作。一路走来,他们见证了这一地方传统曲艺的兴盛、沉寂和复兴,始终不遗余力行走于保护与传承之路。
乐亭大鼓诞生于明末清初,是中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唱腔丰富多变,曲调悦耳动听,群众基础较为广泛。2006年,乐亭大鼓被收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赵蕊与乐亭大鼓结缘,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乐亭大鼓还是一门走村串巷的草根艺术。赵蕊从小爱听大鼓书,只要听说哪个村有来说书的,刮风下雨她也场场不误。
13岁那年,一位说书老艺人送给赵蕊一副鼓板,她如获至宝般藏进衣兜,上下学路上边走边打,上课时也忍不住偷偷把手伸进衣兜摩挲一番。
1979年春,乐亭县文化馆曲艺队招考,凭借甜润嗓音和一股灵气,赵蕊被一眼相中。
“进了曲艺队,就像鱼儿遇到了水,而且是从水沟游进了江河,整个人都活起来了。” 赵蕊说。
她学起专业知识如饥似渴,先后师从多位乐亭大鼓名家,边学边演,他们的演出足迹遍及京津冀,最远到过上海。
乐亭大鼓不仅使赵蕊从一个爱好文艺的农家女蜕变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明星”,还为她成就了美好姻缘。
赵蕊#一个“曲艺之家”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文章插图

赵蕊和曾晓丰在秦皇岛市老年大学教授乐亭大鼓。(受访者提供)
【 赵蕊#一个“曲艺之家”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1985年秋,赵蕊随师父到乐亭县香道村演出,时任农民夜校教师兼民兵连长的曾晓丰负责接待。机灵的曾晓丰不仅把布场、吃住等安排妥帖,还用多年积蓄买了台录音机,录下赵蕊的演唱,没听够的他还追到了别的村去。
缘分就这样来了。出于对乐亭大鼓的喜爱和对爱人的支持,曾晓丰学起了三弦和鼓词创作,舞台上从此绽开一对年轻的“并蒂花”。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文艺节目多样化,曲艺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为了生活,夫妻俩转了行,干过水产养殖,开过饵料厂,也收过山货。
但“转行”20年间,夫妻俩从未撂下“老本行”,每年参加公益演出近百场,他们创作的《美丽家园》《走进乐亭》等作品成为经典曲目。
“我们还组建过民间艺术团做商演,大家喜欢啥就演啥,但乐亭大鼓作为赠送节目场场都唱。”曾晓丰说,“家乡文化我们不能丢。”
终于,初心不改的守望盼来了国家对地方非遗文化项目的重视与扶持。近年来,乐亭县加强对乐亭大鼓的保护和传承,建立大鼓书馆、免费培训学员、惠民公益演出……乐亭大鼓重新走进寻常百姓家。
年初,在乐亭文化部门支持下,夫妻俩的公益书馆“鼓韵书苑”顺利开张。每天来这里交流的有曲艺界的同仁,有爱听书的“粉丝”,更有络绎不绝的学艺人。
赵蕊#一个“曲艺之家”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文章插图

赵蕊在“鼓韵书苑”排练室带领徒弟们练习乐亭大鼓经典唱段《韩英见娘》。(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