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中秋节_关于中秋节周记 500字
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周记早晨,我刚刚起床,人就异常兴奋 。因为今天是八月十五号,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来了 。今天一大清早,爸爸妈妈还有我就一起到超市买菜 , 月饼等食物 。下午爸爸妈妈都在厨房里忙着杀鸡,杀鱼,切肉,切菜,忙的真是不亦乐乎 。
吃晚饭的时候,我埋头吃饭,简直有点狼吞虎咽似的 。不一会儿,我就第一个吃好了饭 。我马上去做好了赏月的准备工作 。
等啊等,等啊等,我始终没能揭开月亮神奇的面纱 。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 。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 。
这月亮怎么还不现出真面目,我想一睹书中所说:多么圆,亮 , 大,美丽的中秋月亮?。∥野偎疾坏闷浣獾娜パ始页ぃ?原来我的是受第13号台风“森拉克”的影响 。虽然今天没能如我所愿的看到中秋节的月亮,但是我还是十分开心 。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推翻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吧!
关于中秋节的周记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 , 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 ,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 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 , 雪糕甜砌蔗糖霜” 。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饼”和”月”了.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推翻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中秋节是快乐的 , 是团圆的!
初中中秋节周记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 , 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 , 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 。季始孟终;十五于夜 , 又月云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 , 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 , 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 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饼"和"月"了.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 , 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推翻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中秋节周记怎么写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是家人团聚的一天 。
中秋节当天下着蒙蒙细雨,不过街道上还是热闹无比 。傍晚,我们全家人一起吃着团圆饭,一幅和谐的画面 。我家的楼顶是赏月最佳的地方 。一轮圆圆的月亮似一个大圆盘嵌在深蓝的空中,这一幕是多么美丽,不得不引起人们遐想 。爸爸说起了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 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 , 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也混进来 。一天,后羿开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这药能升天成仙 。后羿舍不得妻子,就把药给妻子收藏,不料被小人看到,想偷吃成仙 。他趁后羿出去时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在逼不得以的情况下服下药,飞到月亮上成为仙人……
我们一直谈到深夜才回屋休息 。中秋这天,我特别高兴,因为能全家人相聚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谈月,不仅快乐,而且增长了知识 。
中秋节周记500字【周记中秋节_关于中秋节周记 500字】一:
吃月饼要看着月亮,这样眼睛会变得更明亮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上网给我查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我看到资料上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 , 中秋节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 , 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也称“团圆节” 。
爷爷给我讲了中秋吃月饼的来历,在元朝的时候,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已经做好起义的准备了,但朝廷的官兵查的很严,传递消息很困难 。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办法,命令属下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派人把月饼送到每个家里 。很快,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朱元璋很高兴 , 将月饼赏给大家 。
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下来 。
中秋节的晚上,奶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吃完饭后,我们把月饼和柚子搬到阳台上,这时月亮已经升到天空了,奶奶告诉我,吃月饼要看着月亮,这样眼睛会变得更明亮 , 我们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
这个中秋节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这真是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
二: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 。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 。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换蛐砹秸呒娑兄?。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 。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 。惟独中秋 , 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 , 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 。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 。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 。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 。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 , 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 。月光下 , 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 , 谈论收获的话题 。一边赏月 , 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 。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 。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 , 很厚实 , 新鲜的面,新鲜的馅 。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 。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 。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 。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 。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 。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 。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 。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 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 , 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
三:
中秋节的晚上,月光柔和,凉风习习 , 我们全家聚在一起 , 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月饼 。突然 , 爸爸兴致勃勃地说:“我们来猜谜吧!”我和妈妈都同意了 。
这是抢答谜语,大家轮流出题 , 另外两个人抢答 。答对一题加十分 , 答错一题扣十分,从一百分开始计数 。
第一个是爸爸出题:“一间小黑房,不能开门窗,窗儿开一开,万物能进房 。打一日用品 。”大家思考起来,我也手托着下巴思考起来 。忽然,我看到了桌子上的照相机,就没往下想,说:“是不是照相机?”爸爸连连点头,说:“给你加十分 。”我高兴地吹起了口哨 。
轮到我出题了 , 我故意放慢速度:“一个老头九十九,天天早上喝冷酒 。打一日用品 。”大家有沉入思索 。妈妈说:“是不是杯子?”我摇摇头 。大家又想了起来 。爸爸突然发疯似地喊道:“水瓢!水瓢!”我连忙点点头,说:“给爸爸加十分 , 妈妈减十分 。”爸爸得意地望了望我们,哼起了小曲儿 。妈妈则无奈地摇摇头 。
好不容易轮到妈妈出题了,只见她先想了一会儿,说:“我出一个超难度的谜语,一物生来两面坡,坡顶好像马蜂窝,对着蜂窝吹口气,陪你唱起动听歌 。打一乐器 。”“是排箫吗?”我问 。“是小号吧?”爸爸说道 。妈妈对我们摇摇头,因此我们非常生气,因为好不容易夺来的十分被抢走了,我和爸爸都气得咬牙切齿直跺脚 。我想起了电子琴上写的一些乐器:大号、圆号、唢呐、单簧管、口琴……对了,口琴!我连忙说:“口琴!”妈妈说:“对!给你加十分 。”
“现在我宣布:获得第一名的是谢文君同学,第二名是我本人,第三名是妈妈!”爸爸像个主持人似地说 。
这个中秋节过得真愉快!
四:
中秋,对我来说,也只不过就是吃个月饼,没有多大的乐趣 。这几年都是在学校过的,老师也会发个月饼以表示节日到了,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
嘿,今年的中秋可不同了,节日在星期五,我可以回家过中秋了 。想着一家人围着桌子坐着 , 桌上放着一盘月饼,然后大快朵颐,心里便美美的,只是——表哥和表姐居然凑热闹说要来我家,看来我可得早做准备了 。表哥表姐学问好,每次在一起,就会合起来“对付”我 。表哥自诩李白,只不过人称“诗窃”,他专门改别人的诗,然后就“名正言顺”地成了自己的了 。表姐也不差,应付应付表哥还是绰绰有余的 。最可惨的还是我 , 他们的长处恰恰是我的短处,正好这又是中秋,诗兴大发的日子?。?
一放学,我就往家赶,还没进家门就傻眼了:表哥表姐早已到我家了 。我几乎什么也没准备!唉,不管了,豁出去了,只能随机应变了,准备应战!我很快跑上了楼,把身上的大包小包甩个满地 , 然后“哗哗”地一阵乱翻书,几乎把家里所有有关“月”的诗句都抄了下来 , 还读了好几遍——到时候把这些纸条拿出来可不好意思?。?
吃过晚饭 , 月亮出来了,又大又圆 , 好一个明亮的大银盘!我们在院子里摆好桌子,放上茶水、月饼、果盘,兄妹几个围着桌子,喝茶,嗑瓜子,天南地北地畅聊 。
没一会儿 , 表哥终于熬不住了,说:“大妹,小妹,我们来玩个游戏吧!简单点,就看谁说的诗句多,前提是诗中必须带‘月’字,怎么样?”表姐自然不甘示弱,当场叫好 。我也长长嘘了一口气,这个还算简单 , 毕竟在学校里还读过几首古诗词的,应该还能应付 。
作为东家 , 他们要我带个头,从我开始 。我连忙随口说了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表姐接口:“明月当空照 。”表哥装出一副书生模样,摇头晃脑道:“玉梯横绝月中钩 。”就这样,我们依次“接龙”带“月”的诗句:“蓬莱宫中日月长”,“行宫见月伤心色” , “泗水文章昭日月”,“两表于今悬日月”……
表哥越说越来劲,还没轮到他说,就接了下去:“明月几时圆?”“十六!”突然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弟弟 。表姐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表哥咧着嘴说:“过来,也算你一个 , 小子!”
这一声“十六”打断了我们诗句接龙的气氛,表姐说:“算了,各人作一首诗就是了,别在这儿充当诗人了!明天就要回学校了,今天可是特地回来 , 我们兄妹几个好久不见了 , 正好趁这个节日聚一聚 。”对?。斫阏饷匆凰担拐媸牵〉降子卸喑な奔涿挥邢嗑哿耍?我还真记不清了 。
言归正传,表姐提议作诗,这下完了,我哪会作什么诗?。?作出来还不笑掉人家大牙!表哥似乎看出我的心思 , 就笑着说:“你们啊 , 也就别在这大好月光下丢人现眼了,听我作一首就好了 。”说罢,站起来面朝明月,吟诵道:“明月几时圆,把茶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夜是何节……”还未等表哥念下去,弟弟就嘲笑道:“平时都要偷李白的诗,今天改行偷苏东坡的词啦!”弟弟说完撒腿就跑,表哥紧追了出去,我和表姐笑成了一团 。
唉 ,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 有聚必有散 。待表哥表姐走了之后,我收拾“残局”时才发现月饼一个也没动过,我笑着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只见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一句诗:“更入清风明月 。”原来这些月饼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做的,肯定花了他们不少心思和心血……
这个特别又新鲜的中秋“圆月诗会” , 让我难忘 。
中秋节 周记500中秋赏月
适逢中秋之夜 , 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 , 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 , 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 。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 , 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 , 又有万般娇态 。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 。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 。云生月隐,神秘、迷离 。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 。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 。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 。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 , 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 。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 。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 。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 。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 , 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 。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 。那么 , 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 。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 , 给你帮助和温暖 。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 。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 , 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 。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 , 冲刷掉世间的不平 。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 , 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9-12 07:26
昨天是中秋节,晚饭以后,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 , 一边吃柿子,一边赏月 。
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 。天空中云很淡 , 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 。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 。这么美的月亮能不让人心动吗?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 。这时爸爸说:“其实月亮是不会发光的 。它就像一面镜子 , 把太阳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这些光是不热的 。”
不久,月亮旁边出现了一丝阴影 。爸爸又说:“这黑影子是月亮上的‘海’,不过里面没有水 。”
?。≌怵ń嗟拿髟乱鹆宋业腻谙?。“?。∥抑溃馐辨隙鹨欢ê芎蠡?,真应了那句古诗‘嫦娥应悔偷灵药 , 碧海青天夜夜心 。’呀!她地偷偷地看着后羿 。后羿地在地球上看着给嫦娥的月饼和水果,默默地想念着嫦娥 。再说吴刚,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树 , 砍了又长……玉兔专心致志地捣药……”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 。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关于中秋节周记 500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 , 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 , “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 , 中秋又称“团圆节” 。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 , 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 , 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 , 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 , 面如皓月” 。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 , 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 ,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 , 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 , 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 , 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 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 , 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 , 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
三天后 , 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 , 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 , 蓬蒙早逃走了 , 后羿气得捶胸顿足 , 悲痛欲绝 , 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 , 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 , 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 , 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
后羿无可奈何 , 又思念妻子 , 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 , 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 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 , 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 , 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 , 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 , 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 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 ,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 , 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 周记大全300字_高中300字周记大全
- 周记600字_开学周记600字以上
- 周记500_关于写人的周记500字
- 周记400字_什么给我的启示作文400字
- 周记300字左右_20篇环保周记300字左右
- 周记300字大全_日记300字大全
- 周记300_初一语文周记300字
- 周记200字_科学的发展周记200字
- 关于劳动的小知识
- 关于绿色春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