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的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12月11日) , 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 。因家有“文木山房” , 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 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 , 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 , 时或至于绝粮 。
![吴敬梓简介_吴敬梓简介,文章风格和素材来源](http://img.ningxialong.com/231018/0Z13WR1-0.jpg)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吴敬梓人物生平:
1 , 少年才子
吴敬梓十三岁丧母,十四岁随父至赣榆任所 。少时有文名,他“读书才过目 , 辄能背诵”,他的学习态度是认真刻苦的 , 头脑又聪颖,很快就打好了学识的功底 , 所谓“用力于学,已有初基”,“读书才过目 , 辄能背诵” ,显露出很好的禀赋和才气 。
2,败家之子
康熙六十一年吴霖起因病辞官,吴敬梓陪送父亲从赣榆返回故里,但吴霖起终于一病不起 。吴敬梓二十三岁中秀才,也就是在这年,父吴霖起病故 。从此吴敬梓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先是族人们倚仗人多势众,提出了分家的要求,“兄弟参商 , 宗族诟谇” 。在一场争夺遗产的内战中,孤立无援的吴敬梓终以失败告终 , 留给他的资财寥寥无几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敬梓吴敬梓简介吴敬梓(1701——1754) , 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 , 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 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逝,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 , 无意进取功名 。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 。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人们在他的家乡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 。
在吴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 。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 。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 。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 , 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就很容易察觉到 。他在《儒林外史》中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旅云《钵山志》卷四) 。更由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
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当时 ,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 。雍正帝、乾隆帝帝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 。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 , 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 。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
《儒林外史》原本仅55回 。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春帆集》收《怀人诗》十几首 , 中有一首注:“全椒吴敬梓字敏轩 。”全诗最后四句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 。”),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给他刻了出来 。这个刻本 , 今已失传 。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 , 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 , 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 。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 ,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 , 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 , 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
《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 。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 , 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 。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
吴敬梓的生平(简介)1、吴敬梓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 人 。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林山人” , 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 , 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 , 不数年,旧产挥霍俱?。被蛑劣诰?。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 , 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资不足 , 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
2、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 , 籍贯沈阳 (一说辽阳) , 生于南京 , 约十四岁时迁居北京 。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 曹顒遗腹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 , 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 , 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3、马克·吐温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 , 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 , 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 。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 , 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采访人员工作 。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 , 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
吴敬梓的名人简介有哪些?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他幼年丧母,23岁考中秀才 。由于生性豪纵,不善治业 , 加上父亲去世后族人乘机侵夺家产,他在悲愤之余挥霍光了家产 , 后移居南京,以诗文和小说创作自娱 。晚年生活更加贫困,最终客死于扬州 。他中年时期创作的《儒林外史》 ,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 。这部讽刺小说的杰作通过对明朝成化(1487)到嘉靖末年(1566)这80年间的四代儒林士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描写,揭露了在八股考试这一科举颓风的影响下,文人在学业、品德、做官、处事诸方面的丑恶嘴脸 , 深刻揭露和讽刺了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可救药 。《儒林外史》因而成为批判明清科举选士制度最富时代性的作品 。另有《文木山房集》传世 。儒林外史的作者简介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 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 , 移居江宁 。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 , 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
![吴敬梓简介_吴敬梓简介,文章风格和素材来源](http://img.ningxialong.com/231018/0Z13V139-1.jpg)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上 , 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 , 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 。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简介
吴敬梓简介,文章风格和素材来源吴敬梓吴敬梓
wú jìng zǐ(1701~1754年) , 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字敏轩,号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 清代小说家,汉族 , 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 , 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 , 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 , 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被蛑劣诰?。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 , 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赴廷试)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 。晚年 , 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
特点:激烈否定科举功名、落拓不羁、鄙弃世俗
素材来源:主要是个人生活经历
【吴敬梓简介_吴敬梓简介,文章风格和素材来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古风仙气昵称二字 古风仙气昵称二字女重复率低的
- 御姐是什么意思来的 御姐的标准是什么
- 含羞草资料_含羞草的简介。
- 纳豆是黄豆吗
- 去北京什么季节最好 去北京什么时候最佳
- 什么季节去达瓦更扎最好 什么时候去达瓦更扎最好
- 红崖谷适合什么季节去 红崖谷适合游玩的季节
- 国庆适合去海南旅游嘛 海南省简介
- 去西北什么季节去最好 去西北什么时候去最好
- 什么季节去北疆好玩 秋季去北疆好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