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_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的是什么

简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依次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 。
1、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宏、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 。
2、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 。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 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 。
3、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 , 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 。
4、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_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核心实质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 , 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 。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 。
大多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 , 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 。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 。当银行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 , 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 。
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 , 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 , 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分配资本了 。
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 。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 , 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在行传媒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关键词:商业风险内部控制论文摘要:在WTO过渡时间表临近尾声的新阶段,伴随着利率化的不断推进、创新的显著发展、银行业重组整合对提升内部风险管理的新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应采他山之石,建立以内部控制管理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框架,以解决风险管理中至今尚存的深层次矛盾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蒙受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眭 。根据不同的标准 , 商业银行风险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风险各有不同的特征 。如根据商业银行风险本身的性质,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根据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可分为自然风险、风险和经营风险 , 下文就根据风险影响的范围而产生的各类风险进行详细阐述 。1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深层次矛盾伴随着外资银行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呼声的不断提高 , 中国商业银行固有和新增风险的进一步加大,银行业管理面临的内外部也更加复杂多变 。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摆脱风险管理的淡泊意识,思考并探索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并完善综合风险管理之路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正值初始阶段,相对薄弱 。时至今日,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着下列深层次的矛盾 。1.1风险管理科学性不足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风险管理技术极不成熟 , 风险管理仍处
什么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现代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 。银行的盈利必须通过承担风险才能获得,存贷利差的获得必须要承担贷款资金收不回和存款资金到期必须支付这样一种风险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银行就是一部“风险机器” 。它承担风险,转化风险 , 并且还将风险植入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再加工风险 。风险对于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是银行获利的手段,又是蚀利的原因 。管理不当 , 风险就会侵蚀银行利润,股东投资就得不到预期回报 。严重时风险还会进一步侵蚀银行的资本,极端情况下 , 银行将会破产倒闭,股东血本无归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 , 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
纵观国际银行业发展史,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中,因风险管理不当、资产质量低下而导致倒闭、被政府接管的不乏其例 。如近年来,国外有英国巴林银行事件、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国内有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 , 以及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经济技术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被撤销等等 。这些反面的案例警示我们,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关乎到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
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它的稳健发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奉行审慎经营原则,而且要求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将风险管理放在监管工作的首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管是商业银行自身,还是监管当局都把风险管理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目前,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监管组织在风险管理方面已达成共识,把风险管理作为金融监管的核心 。这种强调风险管理的理念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哪些风险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与战略风险等 。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确切地说,是所有因客户违约而引起的风险 。比如资产业务中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取现款形成挤兑等等 。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通常是由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市场风险一般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
1、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水平变化对银行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曾经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环境下,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强,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将日益突出 。
2、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指银行在进行国际业务中 , 其持有的外汇资产或负债因汇率波动而造成价值增减的不确定性 。随着银行业务的国际化,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和负债比重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将不断加大 。
三、流动性风险
狭义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风险;广义的流动性风险除了包含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它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 。
四、操作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为: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町能性的风险 。
与其它几种风险相比,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 。由于每个银行经营的操作环境不同 , 因此银行应考虑自己具体情况来对操作风险进行分析.这是操作风险的最显著特征 。
五、法律风险
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 , 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
六、国别风险
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商业银行债务,或使商业银行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商业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七、声誉风险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五日,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作的定义是: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
八、战略风险
对战略风险概念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存在着分歧,但基本上都没有脱离战略风险字面的基本涵义 。风险的基本定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战略风险就可理解为企业整体损失的不确定性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_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
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 , 建立包括各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制 。推行涵盖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引导和推进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 。
二、规范银行信息披露
为规范信息披露工作,商业银行应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动信息披露工作的规范化 。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首先,商业银行应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实施资产配置,这样既决定了不确定性问题 。又可以使银行的经营更加灵活 。
2、其次 , 建立合理的信息吸收与流动机制 。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在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采取的一种行动 。银行通过搜集及整理相关信息,并在信息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后提供给相关决策者,可以减小信息不完全的影响 。
3、再次 , 提高资产配置质量 。通过实施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银行强化对债务人的信息披露要求及建立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估体系 , 可以减轻非对称信息的影响,提高银行资产质量降低银行的资产配置风险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是什么商业银行合规风险又称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指的是: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
合规风险主要是强调银行因为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 。这种风险性质更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
合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 , 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 , 其岗位手册也是一个相关制度和相应做法持续修订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这一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_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一、树立主动合规意识,克服被动合规心理 。
合规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基本内在需求,也是银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制定合规政策,组建合规部门 。
合规部门是支持、协助银行高级管理层做好合规风险管理的独立职能部门,一线业务部门对合规负有直接的责任 , 高级管理层对银行合规经营负有最终的责任 。
构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需要设立专职的合规部门,并且要确保合规部门不受干扰地发现、调查问题,让合规人员及时地参与到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过程,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真正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位员工 。
同时,要制定和核准一个符合商业银行自身特点且行之有效的合规政策,它是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摸索出一条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运行机制和治理操作风险的治本良策 。
三、建立举报监督机制 。
要在员工中树起依法合规经营和控制合规风险的意识,必须建立举报监督机制,为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 , 并建立有效的举报保护和激励机制 。
四、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
要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认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系统,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重大违约情况登记和风险提示制度 。
五、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在“流程银行”基础之上 。
要彻底打破以往承传多年的在稳定和封闭的市场环境中、在金融产品单一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部门银行”体制,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各管一段的部门风险管理模式,有效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扯皮现象,
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统一封闭流程 , 以既服务好客户、又控制好包括合规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为原则,优化和精简业务流程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规风险
银行风险管理重要性现代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 。银行的盈利必须通过承担风险才能获得,存贷利差的获得必须要承担贷款资金收不回和存款资金到期必须支付这样一种风险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银行就是一部“风险机器” 。它承担风险,转化风险,并且还将风险植入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再加工风险 。风险对于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是银行获利的手段,又是蚀利的原因 。管理不当,风险就会侵蚀银行利润 , 股东投资就得不到预期回报 。严重时风险还会进一步侵蚀银行的资本,极端情况下,银行将会破产倒闭,股东血本无归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
纵观国际银行业发展史 ,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中,因风险管理不当、资产质量低下而导致倒闭、被政府接管的不乏其例 。如近年来,国外有英国巴林银行事件、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国内有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以及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经济技术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被撤销等等 。这些反面的案例警示我们,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关乎到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
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它的稳健发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奉行审慎经营原则 , 而且要求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将风险管理放在监管工作的首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管是商业银行自身,还是监管当局都把风险管理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目前,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监管组织在风险管理方面已达成共识,把风险管理作为金融监管的核心 。这种强调风险管理的理念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的是什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_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的是什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
一、内部控制机制
内控机制建设就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防范和减少风险的发生,由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全过程的介入和监控,采取权力分解、相互制衡手段,制定出完备的制度保证的过程 。
二、对冲机制
“对冲”英文“Hedge” , 词意中包含了避险、套期保值的含义 。对冲交易简单地说就是盈亏相抵的交易 。对冲交易即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 。
三、经济资本配置机制
实施经济资本的配置是商业银行实施资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银行主动运用经济资本进行指导战略和业务决策的体现 。经济资本配置是指,在理论上或形式上计算支持一项业务所需要的资本额(即经济资本额) , 再对全行经济资本的总体水平进行评估,综合考虑信用评级、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等因素,在资本充足率的总体规划之下,制定经济资本目标,将经济资本在各个机构、各项业务中进行合理配置,使业务发展与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相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