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四大天王

商朝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 , 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净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 , 天王殿因此得名 。相传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 。
四大天王,亦称“四天王”或“四大金刚” 。四大天王的来历和佛教的宇宙观有关 。佛教分宇宙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在三界中,欲界为最低一界 , 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及一部分天神居于此界 。欲界的天有六重即“六欲天” , 第一重即四大天王的住处 。佛经上说四大天王就在须弥山山腰 , 那时耸立着健陀罗山峰,称须陀四宝山,此山有四山峰,高三百三十六万里 。“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瑙” 。天王各居一山(《集说诠真》),他们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 , 即佛教说的须弥山四方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故四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 。四天王各有九十一子 , 辅佑四天王守护空间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下 。四天王手下又各有八位大将,帮助管理各处山河、森林以及地方上的小神 。众大将中居首的是韦陀,专门保护出家人,因此备受僧尼尊崇 。
东方持国天王梵名“提多罗吒” 。佛教传说此天王居须弥山黄金堆,率领诸毗舍阇(颠狂鬼)等守护东方弗提婆洲 。在四天王中,除北方为毗沙门天之外 , 单独供奉或作为佛教艺术表现主题的情况很广,其出现的绝大多数场合是与其他三位一起出现的 。持国天王的形象 , 据《陀罗尼集经》卷十一记载,身着天衣,左手伸臂下垂持刀,右手曲臂向前 , 仰手 , 掌中托宝珠 。另据《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所说,持国天王身青色,紫发,面显忿怒状,着红衣甲胄,手持大刀 。中国内地佛教寺院中的持国天王塑像,因受“封神演义”等民间神话影响,为一手持琵琶、身披中国式战甲的武将形象 。
南方增长天王梵名“毗流驮迦” 。率诸鸠盘荼(瓮形鬼)、薜荔(饿鬼)等驻守南方阎浮提洲 。据说此天王也令人增长善根 , 故名 。增长天王的形象,据《陀罗尼集经》记,他的衣甲与东方持国天王基本相同,右手持稍 , 稍根着地 。另据《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中记,南方增长天王,身赤紫色 , 绀发,脸显忿怒相 。身穿甲胄,一手叉腰,一手持金刚杵 。在中国寺院中,这位天王则是身青色,手持宝剑 。
西方广目天王梵名“毗留博叉” 。据说他能以清净天眼观察护持世界,故名 。他居于须尼山白银埵,率领龙族及富单那(臭饿鬼)等守护西方瞿陀尼洲 。此天王的形象有多种 , 在《陀罗尼集经》中记载,他左手持稍,右手持赤索,其余与持国天王大致相同 。在《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中,广目天王是身肉色,臂挂黑丝,面露微笑 , 身穿甲胄,手持笔作书写状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广目天王多为身红色,手中缠绕一龙 。
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 。在四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单独出现的场合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常以梵名音译称之为“毗沙门天” 。相传,毗沙门天经常维护如来道?。?由此而得时时听闻如来说法,故名多闻天王 。据说他与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说兄妹) 。在印度,他又是主司施福护财的善神,故其在四天王中信徒最众 。敦煌壁画中的毗沙门画像,在他渡海之际 , 常常散下金银财宝 。在四天王的配置关系中,他被安排率领夜叉、罗刹将等,守护北方郁单越洲 。毗沙门天的形象,多为身穿甲胄的武将,面现忿怒畏怖之相 。一手托宝塔,一手持稍拄地;或一手持戟,一手托腰 。身青黑色 , 足踩二夜叉鬼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因受民间神话影响,所塑多闻天王大多为头戴毗卢宝冠 , 一手持?。员砀5轮?。或坐或站,脚下踩有夜叉鬼 。此外 , 另有一种叫兜跋毗沙门天的像,身着西域式甲胄,一手捧宝塔 , 一手持三叉戟,以坚牢地神支其两足 。脚下蹲有二邪鬼 。据说兜跋本为西域国名,后来人们以兜跋讹为刀八 , 又进一步误解为刀八之意,于是塑造了各种八刀毗沙门像 。兜跋毗沙门像在唐时传到日本,后被作为能镇护国土、拒退怨敌的神将而得尊奉 。
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极显一时 , 当时释不空译出《毗沙门仪轨》,尾题记载一个传说 。天宝元年,安西城被蕃兵围困,有表请救援 。但安西路遥,短时间救兵难到,玄宗即让不空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救援 。于是天王金身在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神兵尽着金甲 , 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兵大惧,望风而逃 。于是玄宗闻奏大悦,敕令诸道节度、所在州府于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象供养 , 佛寺亦敕别院安置 。此后,毗沙门天又被军旅视为保护神 。直到宋代 , 诸军寨中也常建有天王庙 。毗沙门天的信仰到元明而渐衰,取而代之的是完全中国化的托塔李天王 。而在《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四大天王也都被赋予了中国式的寓意,传说他们被安排去各掌“风、调、雨、顺”之职 。
商朝的 四大天王?要详细一点【商朝四大天王】四大天王
梵文:Caturmaharajakayikas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个住一山个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是六欲天之第一,(佛教把世界分位依次上升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只有达到涅盘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受轮回之苦,欲界又有六天,称”六欲天”,为天神所居 。六欲天又有六重,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为四天王及他们的随从的住所) 。
东方持国天王:梵文:Dhritarastra 。”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 。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
南方增长天王:梵文:Vidradhaka 。”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 。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首握宝剑 。为的是保护佛法,部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apaksa 。”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古名广目天王 。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部信奉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 。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sramana 。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 。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ㄓ殖票︶Γ?左手卧神鼠-银鼠 。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 。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在唐代他曾帮唐明皇退蕃兵的围困,轰动一时,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佛也特设别院供养 。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
据清·霍灏《通俗篇》载:寺内四大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四字: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龙者, 顺也 。风调雨顺,预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意 。而四大天王之塑像,却被造神者塑成横眉怒目、凶猛威武形像,说明佛教护法神之庄严可畏 。
据传四大天王是商朝佳梦关总兵魔家四兄弟——魔礼海、魔礼青、魔礼寿、魔礼红的化身 。这四个神通广大的魔头助纣为虐,率兵阻挡周武王的正义之师,结果全部被歼 。姜自牙奉道教至尊王尊之命封他们为四大天王 , 守卫佛地,此说见《封神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