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 , 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 , 还喜欢写字读书 。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
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 。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 , 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 。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 。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 , 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 。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 。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 , 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 。”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不过她 , 只好同意了 。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 。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 。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 。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 。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 , 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 , 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 。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 。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 。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 , 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 , 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 , 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 。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 。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 , 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 。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
时间一晃三年 。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 , 说她的父亲病了 , 要她赶紧回去 。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 。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 。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
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 , 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 。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 , 总是不愿意分手 。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 , 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 , 
河里游着一对鹅 , 
公鹅就在前面游,
母鹅后面叫哥哥 。”
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 , 继续往前走 。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 。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
“青青荷叶清水塘 , 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阍覆辉敢?lsquo;配鸳鸯’?”
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rdquo;
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 , 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
他们相送了十八里 , 来到江边,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了 。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亲 。梁山伯远远望着江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来越远 , 渐渐地看不见了 。
祝英台回到家里 , 父亲的病早就好了,他让祝英台换成女孩子的装束,不让她再外出读书了 。这时恰巧有一家姓马的大财主来求亲,父亲就把祝英台许配给马家的儿子 。祝英台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她对父亲说她已爱上了梁山伯 , 并且托了师娘做媒 。可是父亲反对说:“从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 , 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么话?”硬要祝英台嫁给马家 。
自从那天梁山伯送别祝英台后 , 回到学馆,他继续用心读书,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亲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 直到师娘拿着玉扇坠儿来,说明祝英台托她提亲的事 , 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她说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荷讲⒖滔蚶鲜η肓思伲?赶到祝家去和祝英台会面 。
梁山伯来到英台家里,看见祝英台完全恢复了女子打扮,显得更加美丽可爱 。他说出师娘为他们提亲的事,哪知祝英台一听这话就大哭起来,她说:“梁兄?。阄裁凑饷赐聿爬囱剑课腋盖滓丫脖瓢盐倚砼涓砑伊耍?rdquo;梁山伯一听,又是吃惊,又是难过,心都碎了 。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 。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 。
梁山伯回到家里,伤心极了,他想念祝英台 , 饭也吃不下 , 觉也睡不着 , 就病倒了 , 病情越来越重 , 不久就死了 。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
马家迎亲的日子到了,花轿抬到祝家门口 , 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可是祝英台却哭哭啼啼 , 怎么也不愿意上轿 。在她父亲的命令之下,许多人推推拉拉,硬把祝英台推进轿子抬走了 。
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 。这时丫环告诉祝英台 , 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 。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
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 , 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 。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 , 一下子就跳进坟里去了 。
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起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 。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 。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这四个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
如果说,梁祝婚姻被残酷葬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 , 那么它的“化蝶”结尾便富有积极意义 。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在死后继续“追求” , 终于得到 。“化蝶”的结局,正是日益厚积的冲击封建礼教的强烈社会心理的生动反映 。梁祝故事的“化蝶”结局并不是首创的,也不是偶尔为之 。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不难发现,传统的悲剧多以大团圆结局 。例如长篇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 反映的是一个封建家庭造成的悲剧 。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忠于誓约,最后以死抗争 。诗的结尾是这样:“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 ,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这里鸳鸯似为两人精魂所化,象征两人的爱情永久不渝,再也没有什么力量把他们拆散 。
这样的结局,也和梁祝故事中的“化蝶”一样,反映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胜利的信念 。
那么对“化蝶”这类团圆结局,我们今天怎么看待呢?我们认为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它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毕竟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按照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读者或观众对作品总希望有个结局,并且是美满的结局 。出于善良的民族心理,总是对弱者和不幸者寄予极大的同情 。民间流传的故事往往从这种心理出发 , 给故事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 。我们说“梁祝化蝶” , 比翼双飞,是百姓们的共同心理要求 。往往因为有一个团圆结尾,人们才爱看爱听,作品才有较强的吸引力 。
团圆结尾还富有战斗性——千百年来,这种结局鼓舞着人们顽强的抗争,战胜一切恶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