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是什么样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 , 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 。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 。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 。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 。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 。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 。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
地球的运动(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 , 具有阶段性 。
地壳运动
褶皱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
断层一凹陷一盆地或低地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它能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 。
表现形式:风、流水、波浪、冰川作用 , 侵蚀——高山削低搬运
堆积——低谷填平
1、地球的运动方式有( )和( ) 。1、地球的运动方式有( )和( ) 。
你的这个问题是初中的地理知识 。地球的运动包括制作运动和工作运动 。自创运动,剩下的宣传照低潮,我在旋转 。旋转一周的周期为一天 。工作是绕着太阳在旋转 。选择一周的周期 , 为一年 。
地球的运动相关资料地球自转
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
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 。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约有424天,表明那时地球自转速率比现在快得多 。在4亿年前 , 一年有约400天 , 2.8亿年前为390天 。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长期减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 。此外,由于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角动量变?。佣鹪虑蛞悦磕?~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使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变长 。除潮汐摩擦原因外,地球半径的可能变化、地球内部地核和地幔的耦合、地球表面物质分布的改变等也会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变化 。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太阳日为24小时 。
不规则变化"年际变化"
地球自转速度除上述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这种不规则变化同样可以在天文观测资料的分析中得到证实,其中从周期为近十年乃至数十年不等的所谓"十年尺度"的变化和周期为2~7年的所谓"年际变化",得到了较多的研究 。十年尺度变化的幅度可以达到约±3毫秒,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核幔间的耦合作用 。年际变化的幅度为0.2~0.3毫秒,相当于十年尺度变化幅度的十分之一 。这种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 这可能与全球性大气环流有关 。然而引起这种一致性的真正原因目前正处于进一步的探索阶段 。此外,地球自转的不规则变化还包括几天到数月周期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幅度约为±1毫秒 。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 。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 , 秋天地球自转加快 , 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 。周年变化的振幅为20~25毫秒 , 主要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 。半年变化的振幅为8~9毫秒,主要由太阳潮汐作用引起的 。此外,月周期和半月周期变化的振幅约为±1毫秒,是由月亮潮汐力引起的 。地球自转具有周日和半周日变化是在最近的十年中才被发现并得到证实的,振幅只有约0.1毫秒,主要是由月亮的周日、半周日潮汐作用引起的 。
编辑本段地球公转
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 , 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 , 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 。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 。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 , 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 。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 , 从天文学意义上 , 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 。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 。
编辑本段地极移动
地极移动,简称为极移
地极移动 , 简称为极移,是地球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 。1765年,欧拉最先从力学上预言了极移的存在 。1888年,德国的屈斯特纳从纬度变化的观测中发现了极移 。1891年,美国天文学家张德勒指出,极移包括两个主要周期成分:一个是周年周期 , 另一个是近14个月的周期,称为张德勒周期 。前者主要是由于大气的周年运动引起地球的受迫摆动,后者是由于地球的非刚体引起的地球自由摆动 。极移的振幅约为±0.4角秒,相当于在地面上一个12×12平方米范围 。由于极移,使地面上各点的纬度、经度会发生变化 。1899年成立了国际纬度服务,组织全球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专门从事纬度观测 , 测定极移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 ,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相继开始了人造卫星多普勒观测、激光测月、激光测人卫、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全球定位系统测定极移,测定的精度有了数量级的提高 。
极移包含的各种复杂运动
根据近一百年的天文观测资料,发现极移包含各种复杂的运动 。除了上述周年周期和张德勒周期外,还存在长期极移,周月、半月和一天左右的各种短周期极移 。其中长期极移表现为地极向着西经约70°~80°方向以每年3.3~3.5毫角秒的速度运动 。它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北美、格陵兰和北欧等地区冰盖的融化引起的冰期后地壳反弹,导致地球转动惯量变化所致 。其它各种周期的极移主要与日月的潮汐作用以及与大气和海洋的作用有关 。岁差与章动 在外力的作用下,地球的自转轴在空间的指向并不保持固定的方向 , 而是不断发生变化 。其中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岁差,而周期运动称为章动 。岁差和章动引起天极和春分点位置相对恒星的变化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在编制一本包含1022颗恒星的星表时 , 首次发现了岁差现象 。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了岁差 。据《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 , 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 。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 。
产生岁差的原因
牛顿第一个指出产生岁差的原因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 。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26000年,圆锥面的半径约为23°.5 。这种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 。除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外 , 地球还受到太阳系内其它行星的引力作用,从而引起地球运动的轨道面,即黄道面位置的不断变化 , 由此使春分点沿赤道有一个小的位移,称为行星岁差 。行星岁差使春分点每年沿赤道东进约0.13角秒 。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绕黄极作岁差运动的同时,还伴随有许多短周期变化 。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在1748年分析了20年恒星位置的观测资料后,发现了章动现象 。月球轨道面(白道面)位置的变化是引起章动的主要原因 。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分析得到章动周期共有263项之多,其中章动的主周期项,即18.6年章动项是振幅最大的项,它主要是由于白道的运动引起白道的升交点沿黄道向西运动,约18.6年绕行一周所致 。因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有相同周期变化,在天球上它表现为天极在绕黄极作岁差运动的同时 , 还围绕其平均位置作周期为18.6年的运动 。同样,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具有周期性变化,并引起相应周期的章动 。
参考资料:
地球的运动周期是怎样的?地球是一颗赤道微凸两极略扁的行星 。它以每秒18.5英里(29.8千米)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公转轨道长583 , 820,580英里(193,568,147千米) 。这样,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而非圆形,太阳正位于轨道中心附近,因此,北半球在1月份比7月份更接近太阳 。然而,北半球在1月份却是最冷的时期 。很明显,这种椭圆形的轨道结构并不是形成各种季节的决定因素 。
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地轴是一条假想的穿过南北两极点的直线 。自转周期为24小时——运行一天 。赤道(行星上最宽的部分)上的任何一处都是以每小时2.4万英里(39,000千米)的速度转动,这种转动速度在向两极方向上不断减弱,直到两极点线速度为零 。地球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你是否想过,一天中为什么会有白昼、黑夜;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其实这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地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自转、公转和进动三种形式 。
地球的自转好像是绕着一根假设的自转轴进行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有着一个23°20′的夹角,所以地球是斜着身子自转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于是造成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东升西落的现象 。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个球称为夜半球 。这就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它还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并以一年为一周期地围着太阳旋转,这就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乎圆的椭圆 。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有的时候直射在北半球,有时就直射在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 。这样,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也就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现象 。
【地球的运动_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地球还存在着一种不为人们直接感知的运动形式,这就好像陀螺在作旋转运动的同时 , 又作圆锥运动,这就叫进动 , 地球的进动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反,它的周期大约为25800年 。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 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 。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 。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 。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一、地形说的历史原因
1、星体绕着某一中心的匀角速运动,符合当时占主导思想的柏拉图的假设,也适合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 易于被人们接受 。
2、用几种圆周轨道不同的组合解释、预言了行星的运动位置,解释了行星的亮度变化,这与实际相差很小 , 相比以前的体系有所改进 。
3、地球不动的说法,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是令人安慰的假设,也符合基督教信仰 。
二、地心说的历史意义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地心说承认地球是“圆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 , 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 。
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了“运行轨道”的概念 , 设计出了一个本轮一个均轮模型 。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
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的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作用 。虽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后来被日心说取代,但是它在诞生至今1500多年的时间里,带给西方人的东西远远多于哥白尼的日心说 。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是世界上最早的假说—演绎体系 。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数学工具去研究和证明,开创了构建精确性理论的先河 。
在地心说占统治地位的上千年间,由于地心说的统治地位和广泛影响,它塑造了西方人的分析式的思维方式,和不包含伦理观的实体自然观,以及自然研究中应用数学工具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心说
- 地球自转产生了_地球自转的原因
- 地球的资料_介绍一下地球的详细资料
- 地球的知识_地球的有关知识
- 敏感性皮肤问答篇 皮肤过敏的十种防治措施
- 男士脸上长痤疮应该怎么办呢?
- 盘点洗脸会变白的方法 自制两款天然美白面膜推荐
- 整容有底线 不要太任性
- 画眼妆的步骤 你造吗?
- 调理痘痘的5种方法 祛痘6大误区应避免
- 保养别忘了眼睛 眼部按摩的正确手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