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让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活”起来

10月12日 , 在三台县潼川镇解放村图书室 , 解放村党委副书记李巧铃向采访人员介绍 , “今年国庆节我们添置了一批新书 , 专门选了最近受欢迎的图书 , 学生们喜欢的童书是其中的‘大头’ 。 ”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导向 , 要提供大家喜欢的文化服务 , 倒逼我们提档升级 。 ”三台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 为此 , 三台县今年创新启动公共文化服务集市活动 , 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 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 □郭超英 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祖明远
整合资源 建好阵地
“每次回来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 , 开心!”10月7日 , 潼川镇解放村初一年级学生杨芸和几个同学 , 在村图书室细细品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 , 隔壁房间和室外运动场地上还有更多的孩子们在画画、嬉戏 。
这样的热闹场景 , 在三台县各个乡村图书室越来越常见 。 过去 , 三台县有63个乡镇、1042个村(社区) , 每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共315万元 , 平均分摊到每个村的资金只有3023元 。
“两项改革”后 , 变成了462个村(社区) , 相当于每个村有6818元 。 “这为充实基层阵地创造了条件 , 而且场地也得到了保障 。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撒‘胡椒面’ , 整合资源 , 集中力量办大事 。 ”三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景明说 , 现在 , 解放村的图书室包括三个房间 , 藏书有10多万册 , 天文、地理、科学、少儿等各方面的书都有 。
如今 , 三台县已拥有3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83个村文化室(服务站点) , 还建设了22个乡镇电影院、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放映厅 , 固定座椅超1万个 。
群众“下单”定制服务
提供什么文化服务 , 关键要看群众需求 。 为此 , 三台县启动专项调研 , 走进村社听取群众意见 , 开展了“你选书 我买单”等定制服务活动 。 在调研中发现 , 群众对本地文化剧目的需求特别强烈 , “但群众觉得身边的故事、人物登上舞台的还不够 。 ”景明说 。
为此 , 三台县整合资源 , 由相关部门牵头搭建平台 , 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乡镇的文艺骨干“捏合”起来 。 以西平镇为例 , 乡镇合并后人才更多 , 西平镇文化专干吴站长拉来了左警官、王大姐、李法官、杨大妈……组建了多支风格不同的文艺演出队 。
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人文故事和传说 , 三台县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本地特色原创节目 。 《麦冬恋曲》《山水念》《十谢党恩》《四个大妈赞花园》等数十个自编自演的节目在全县巡回演出达100余场次 , 还吸引了德阳、遂宁、梓潼等周边市县兄弟单位前来取经 。
盘活资产 发展产业
在秋林镇红星村 , 村史馆内通过布景还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红星村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 有印章、奖状、图片等文物100余件 , 展出了石磨、风车、蚕具等农耕器具 。
【服务|让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活”起来】“村里土坯房保存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 , 但以前缺少资金 。 ”红星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吴荣惠说 , 在“两项改革”后 , 红星村整合了3个村 , 将闲置的44处土坯房利用起来 , 搭建了三台县第一个村史馆 。 由三台县专项文化经费“撬动”社会资本 , 筹集资金240余万元 , 规划打造以村史馆为牵引的建筑群 , 已累计盘活闲置土坯房1000平方米 。
发掘传统文化 , 也能助力产业发展 。 红星村距成德南高速秋林出口仅10公里 , 正规划将31处闲置土坯房改建为民宿 , 发展集观赏住宿于一体的“村史馆+家风馆+生态步道+驿道文化”旅游品牌 , 同时与周边三元镇“菜花节”、富顺镇“桃花节”等文旅品牌抱团发展 , 打造短线精品旅游线路 , 待正式投入运营后 , 预计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