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非遗竞放异彩 记忆薪火相传——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 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侧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老旧的记忆、过时的审美,它的背后,是民族的根与魂。传统文化也不等同于陈旧、僵化,给它一个适时的端由,自会演绎出万千魅力。”
10月14日-18日,“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以下简称“非遗展”)在新疆美术馆成功举办。
久栖沙漠的红柳原本稍显粗犷,扯去繁密的叶片后,它细瘦而柔韧的枝条就能在劳动人民的手中编织成精致的容器,淡香袭人、简约耐用——这就是维吾尔族传统编织技艺。
非遗展!非遗竞放异彩 记忆薪火相传——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 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侧记
文章插图

在非遗展喀什展区内,玉苏甫·卡依木正在展示编织过程。这样的精湛技艺是玉苏甫·卡依木的一技之长,也是老一辈牧民常有的生存技能。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维吾尔族传统编织技艺呈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它是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具有社会学、民族学、民间工艺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展区内,墙上挂着托布秀尔制作技艺传承人玛德嘎亲手制作的“托布秀尔”。托布秀尔琴是蒙古族古老的传统乐器,在蒙古语中意为“敲的东西”,是蒙古族独有的一种弹拨弦鸣乐器,在新疆蒙古族群众聚居区广泛流传。
非遗展!非遗竞放异彩 记忆薪火相传——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 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侧记
文章插图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托布秀尔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体现了蒙古族生产和生活“居无定所”、“流动性大”、“取法自然”的特点和蒙古族独特的智慧与创造精神。
音乐无界,艺术无界。展厅里,来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展厅的罗布罗尔民歌传承人吐地.泥亚孜和同伴前来“串门”,许是知音难觅、惺惺相惜,他们现场与玛德嘎即兴弹唱了一段《江格尔》。浑厚有力的歌声伴随悠扬的琴音,仿佛一望无垠的广袤草原就在眼前,让围观的听众陶醉在展厅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间。
非遗展!非遗竞放异彩 记忆薪火相传——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 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侧记
文章插图

“蒙古族传统弹唱我还是第一次听,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很有魅力,有那种草原民族独有的爽朗豪迈气息,感觉他们演奏地很开心、很热情,我特别喜欢!”——“闻声而来的听众”岳女士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一个特定空间内独有的符号印记,不仅记载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也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此次非遗展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展现,也让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在交流中碰撞出异彩纷呈的火花。
此次非遗展共有19个对口援疆省市和新疆14个地(州、市)参加,汇集209项非遗代表性项目、1000多件作品、221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涵盖了传统技艺、医药、美术、舞蹈、音乐、戏曲等多个门类。设置了展演区、互动体验区、直播区等几大区域,每天安排各地的项目和传承人进行专场展示。木卡姆、马头琴、提线木偶、江苏苏绣和山东潍坊古琴等非遗项目活态展演;剪纸、面人、绳结艺术、锔瓷等项目的传承人与观众交流互动。
非遗展!非遗竞放异彩 记忆薪火相传——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 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侧记
文章插图

剪画聪明胜剪书,飞翔花鸟泳濒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在江苏馆展区,南京剪纸传承人“神剪张”张钧的脱稿剪纸绝技让巴州剪纸传承人何平惊叹:“没有提前画图案,就直接脱稿剪,很厉害,我通过和张钧的交流,学习到很多。”
与各地刺绣传承人进行交流后,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的传承人邹英姿收获满满:“很高兴能与各地刺绣传承人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新疆的刺绣色彩很丰富,具有新疆的草原、河流等元素,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这些交往交流交融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