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3岁~6岁的幼儿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予他良好的心理教育,他会健康成长;如忽视 , 则反之 。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与模仿能力,他们的思想是不成熟的,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 需要教师、家长帮幼儿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 。由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处于“幼儿园——家”两点一线的状态,因此,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园密切配合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 , 我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发展辅导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亲切、平和、尊重幼儿的态度对待任何一位幼儿 , 我认为这一点相当重要 。由于幼儿心理、思想发展还不够完善,当教师板着脸用尖刻的语言、声调对他们说话时,他们会受到惊吓、感到害怕,心灵就会有创伤 。我们应该用微笑和亲切的言语与幼儿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是被人赞同的,并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存在 。在孩子获得成功的时候 , 能及时给予赞扬,说一句:“你真的很不错”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 , 也能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在孩子心中注满爱 , 让孩子心中充满爱,从而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愉快的心情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 , 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为幼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做到“师幼如亲人,同伴如朋友”,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每一项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幼儿的一日活动都是在游戏中开展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心理教育就能将游戏活动发挥到最佳状态,很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例如,在幼儿园将环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 。走廊上布满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和早上愉快的音乐等 。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 , 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 。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愉快的心情和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鼓励幼儿多与同伴、师长交往、交流,懂得尊重、合作、帮助、宽容等良好的交往品质 。在交往中培养幼儿对爱的感受能力 , 以及和同伴一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 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 。
三、倾听幼儿的讲述,并能给予鼓励和认可
教师应抽出时间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心理情况,拉近和幼儿之间的距离 , 让幼儿愿意向你倾诉 。当倾听幼儿的倾诉时,可以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注意听他讲述 。教师应感到荣幸,因为幼儿相信你、喜欢你,才会说给你听,尽管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此时教师以一种不理睬的态度,或是听了幼儿的讲述给予嘲笑和挖苦,会使幼儿心理受到打击,慢慢变得不爱说话 。所以,教师不但要注意倾听,还要对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 , 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 。
四、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认识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目前 , 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例如,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 。于是,会有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很好,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 。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首先,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和家长学校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措施,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 。其次,家长要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交流 ,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和帮助 。再次 , 家长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当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 , 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向两个极端发展 , 一种是懦弱无助、自闭内向型,一种是暴力挑衅、攻击型 。最后,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宣泄,这是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但要注意向积极的方向引导,从而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相互配合 , 共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 。
五、针对个性化的幼儿实施个别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 。面对幼儿,教师要观察其性格与家庭环境,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原因 , 针对这些,有目的地实施教育 。有这样一个案例 , 男孩浩浩一遇到问题就哭,一听到批评的话语就乱发脾气 。根据老师的观察,发现这种现象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 在家里,无论谁对谁错,都听孩子的,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遇到困难,家长全权包办 , 不给孩子自己学习与探索的空间;孩子一不高兴,就说一大堆好听话来哄孩子……日日累积,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自信,自我服务能力、自我服务意识缺失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多给孩子空间让他自主解决问题 , 从而增强自信 。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孩子要健康成长 , 父母和教师都要需言传身教,当孩子的好榜样 。为了孩子 , 家长与教师需共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家园配合 , 重视引导,让幼儿真正能够身心健康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
幼儿教师如何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一、教师要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儿童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部分,更要提醒的是不仅不要忽视心理健康,更要将心理健康当做儿童健康的首要部分对待 。因为身体不适 , 发烧感冒能明显的外在体现,很容易被家长发现,只要及早治疗基本可以痊愈 。而心理出现疾病的苗头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 如果又遇到将心理疾病不当病的家长,就会让心理疾病肆意蔓延,最终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就很难治愈 。
二、教师要了解家长教育儿童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只有一个孩子,给他最好的 。误区二:“吓一下,小孩就听话 。”误区三:“不打不成才” 。
三、教师要学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 。
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 , 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
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
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2、以礼相待――让孩子感到父母老师可亲可敬
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放下做家长、老师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 , 使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
父母、老师要礼待孩子,对孩子讲文明礼貌,不打骂孩子 。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父母都要表示祝贺,绝不吝啬赞赏 。
当父母、老师意识到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做错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或老师更加可亲可敬 。
3、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自我
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 , 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 , 父母、老师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 。“我”是独特的,“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 , 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 做个好孩子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哪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以科研引路,教科研同步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 学习和研究同步,理论认识和工作实践共同提高
在理论上系统地学习,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 , 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增强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而且提高了所需知识和能力 。组织了二十多次讲座,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进行10万字的情报研究 , 并请专家指导,减少了盲目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
2、 教科研同步,心理教育能力和保教能力共同提高
以科研带教研 , 教研促科研的两条腿走路,并找到了结合点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具体化、科研课题化、管理规范化、责任指标化四个操作层面上展开 。每位教师参与科研 , 密切地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 。如:“音乐活动与幼儿合群性研究”、“美术活动中的交往、合作”等课题 , 将教科研融合起来 。同时,培养了一批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 。
3、 教育、教学和科研同时出成果
教科研相融合 ,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践相融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一把五大领域目标和课题研究目标融合起来,制定本园幼儿心理健康的目标体系 。其二设计了心理教育活动教案50篇、体育游戏活动24篇,主题教育活动小班三项、中班四项、大班四项共60篇 。其三教师的儿童教育观有了较大转变 , 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树立 。
二、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融合的主要途径
1、 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 。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 , 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 。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 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 。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 。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 , 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 , 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 。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 , 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 , 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 。生活需要合群 , 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 。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 , 感受一种群体感 。
4、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育活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 。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
三、 社区、家庭、幼儿园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 , 形成合力,开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我们深知问题表现在儿童身上,根子在家庭 。因此 , 我们依托社区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导水平 。
1、 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
2、 开展亲子活动
3、 开设家庭心理咨询
4、 周日串门子活动
5、 对有问题儿童的家庭上门治疗、送教
6、 开展学习化家庭建设活动
7、开展“社会模拟活动”,让小区中的中小学生定期来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活动 , 或到社区中参与社会活动 。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解决独生子女的任性、自我封闭、不和群的问题 。
8、实现时空开放,积极利用社区心理卫生资源 , 努力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 。
四、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在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 。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 , 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 。
1、 开展个别辅导
儿童合群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 。我们经常组织案例讨论 , 学习幼儿心理卫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积累经验 , 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 。
2、 开展问题儿童的心理治疗
在我们的幼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儿童,心理矫治也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在同一时空,每一个幼儿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如每个幼儿都会生病一样 。在发展的某些阶段 , 儿童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并不是只有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卫生工作是面向全体幼儿的 。对这部分幼儿的异常心理,不给予关注和帮助 , 忽视了整体中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幼儿 。每一个幼儿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矫治服务,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我们提高幼儿心理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和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水平 。我们对胆怯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行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 , 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箱庭疗法等矫治,积累了不少经验,赢得了家长的认可 。
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有何影响【幼儿心理健康_如何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表现
1. 教师的心态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尤其是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心理关系
正常的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一个具有豁达、开朗、善良等优秀心理品质的教师会给幼儿以健康的心理支持,从而形成教师和幼儿间良好和谐的心理关系 。如果教师自私、狭隘、暴躁,动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或以学习成绩和家庭出身来评价幼儿、处理幼儿日常生活问题,则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幼儿而使幼儿受到身体和心理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情节严重的受到了新闻媒体的曝光,但是未被曝光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的现象还有很多 。这对幼儿造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而且是心灵上的创伤,甚至使幼儿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
2.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生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同样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是形成幼儿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处理周六、周日未完成作业的孩子的方式是罚幼儿在课间和中午跑步,或在众目睽睽之下跑,或饿肚子跑;第一次跑10圈,第二次就跑20圈……结果幼儿开始恨老师、恨学校,幼儿的心灵将逐步被扭曲 。正如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从上幼儿园起,我就是一个破瓶子,从小就被家长和老师摔碎了,碎得再也不能拼接了,一个破瓶子还能有什么用?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我们要在提高幼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把心理健康纳入培养范畴,从根本上促幼儿的成长 。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_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 幼儿小班舞蹈_幼儿园小班六一舞蹈,简单易学的,2分钟左右…拜托啦!
- 幼儿小游戏_适合中班室内安静小游戏有哪些?
- 幼儿小制作_如何自制幼儿园小乐器
- 幼儿家长育儿知识_幼儿园教师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指导记录
- 幼儿家庭教育_关于幼儿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_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一个人在家怎么办
- 幼儿安全故事_有关于幼儿下雪的安全小故事
- 幼儿学舞蹈_孩子学习舞蹈的好处有哪些?
- 幼儿如何学英语_怎样让中国孩子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