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笔记_幼儿教育随笔:如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教育笔记:如何对待幼儿犯错幼儿期的孩子易犯错 , “事儿”多 , 是不足为奇的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不必过于认真 , 要求过于苛刻 。在幼儿的心中,教师是权威,被教师批评会极大地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更可怕的是 , 过多地指责会让幼儿以为这只是成人的一种习惯性行为而失去教育效果 。
一、幼儿犯错的原因
要纠正幼儿的错误,就要找到病因 , 对症下药 。幼儿为什么会犯错误,原因无非以下几种 。
1.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而导致无意犯错
有些幼儿因为对新环境的不了解 , 不知道如何处理身边的事,如,玩完玩具要放到哪里 , 何时集中,何时休息等生活当中的琐事,这些事情都会使幼儿手足无措,增加幼儿犯错的频率 。
2.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故意犯错
有些幼儿因为自卑,觉得自己不如那些表现好的幼儿,但是他们也同样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所以他们就采用了犯错误的方式来引起教师的注意 , 希望教师关注自己 , 就算是批评,他们也会觉得很高兴 。
3.不能正确分辨是非
幼儿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或看其他幼儿这样做很好玩,自己就也跟着做了 。
4.自控能力差
幼儿明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却还是会犯错误 。这类错误如浪费粮食、乱丢垃圾、不讲卫生、毁坏公物、欺侮弱小、不尊重长辈等,一旦不及时纠正,就会给幼儿埋下“可怕”的种子,对幼儿日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对于这类错误 , 我们要当机立断,及时纠正 。
二、纠正幼儿错误的方法
如何纠正幼儿的错误呢?我通过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了自己的看法如下 。
1.保持冷静,微笑面对,并认真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发现幼儿犯错误,不要训斥一顿,其实这样容易使幼儿产生某种程度的逆反心理,幼儿嘴上认错,心里不服,事后故意捣乱 。而我们如果微笑着面对做错事的幼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幼儿在教师的扶持下、呵护中,在幼儿园这片乐土中会慢慢成长、慢慢懂事 。
2.巧妙地利用非语言效应 , 营造一种平和的气氛
面对年纪较小的幼儿,我们应该带着亲切温和的表情蹲下来 ,
用平静的语调与幼儿交流,告诉他“你这样做,老师会很难过” 。让他体会到教师和自己是朋友,自己的不良行为会让喜欢他的教师感到难过 。幼儿一旦体会到教师的情绪,就会乐意倾听教师的分析和建议,然后再和他谈谈他这么做的目的与他内心的想法,因势利导,完成纠错 。这样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会比教师一味的批评或大声的呵斥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3.针对幼儿的逆反心理,消除幼儿的戒心
在工作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相互友好的关系,善于与幼儿打成一片,多利用学习、游戏和各种活动的机会让幼儿熟悉你、喜欢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教师既像妈妈,又像朋友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对事不对人,不翻旧账 。在工作中,一些教师常对某些顽皮、淘气的幼儿批评得多 , 关心得少,本来这个幼儿只做错了一件事,如果我们将以往的问题一五一十地都抖出来,
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对这一类的幼儿产生偏见和反感,看什么也不顺眼,以致对本身不是问题的问题横加指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 而幼儿也会认为你不喜欢他,从而对教师产生反感 , 使原本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起来 。
4.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身的错误,敢于面对错误
如果细心观察 , 我们会发现,幼儿犯错误后总爱找出客观理由或者将责任推托到其他幼儿身上,目的是为逃避教师的批评 。要制止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指出幼儿错在哪里,应该承担的责任,为自己开脱是错上加错,从而打消他想蒙混过关的念头 。这样不但使幼儿学会出现问题先从自身查找原因的思维方式,而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
5.正视幼儿的小错误,及时“亡羊补牢”
幼儿初犯错误的时候往往都是无意识的,假如这种无意识的犯错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在幼儿的潜意识里就会对这种错误十分淡漠,甚至不屑一顾 , 久而久之,小错就会酿成大错 。因此 , 当幼儿犯错误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提醒或让其体验错误,即有意在幼儿身上重复他犯的错误的方法,让幼儿正视自己的小错误 , 亡
羊补牢,为时不晚 。
6.根据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批评教育
3~6岁幼儿智力水平较低,记忆不易巩固,主要依靠形象来思维,对成人的帮助或干涉表现出反抗,喜欢表现自我,易受暗示等等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意志和个性特征,以表扬这一积极的激励方法为来主教育儿童 。
7.锻炼幼儿的自控能力,活动前准备要充分
处于幼儿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 无意性行为占多数,
特别是一些淘气的幼儿,这个特点就更加明显 。在活动中,幼儿在环境的刺激下,经常会有“我行我素”“自己试试”的想法,所以会经常有违反纪律的行为发生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多有意创设此类活动机会 , 有目的地训练幼儿的自控能力 。
作为教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帮助者 。当幼儿犯错误、淘气、闯祸时,对幼儿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师柔和亲切的态度会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感受,而幼儿也正是在这宽容、谅解的氛围里,才会获得尊重、理解,从而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 。
中班教育笔记100字在写教育笔记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以及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间,不必过分强调逻缉,不必十分讲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 , 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 。
正文:
放学接孩子的时候,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的倔脾气和任性 。
可不是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 , 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行事,家长们忽然觉得对孩子“管”不了,过去常用的一-些方法失效了 。

文章插图
这不,早上延延的妈妈跟我诉说了一件让她头痛的事情:星期六早晨到了起床的,时间,妈妈让她赶紧穿好衣服,否则就不让她吃早餐了 。
结果,没想到,她竟然和妈妈别着劲儿,愣是一个早上都不穿衣服 , 早餐也不吃 。“她这倔脾气可真让我头痛?。毖友拥穆杪枰∫⊥匪灯涫敌『⒎⑵⑵? ,最初可能只是为了让妈妈帮助她,但是面对妈妈的冷落,却无法接纳,更产生了抵触心理,于是开始大肆宣泄内心的不满与委屈 。
【幼儿教育笔记_幼儿教育随笔:如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当家长把孩子任性的情境讲述给我的时候,我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 。”孩子们反常的行为 , 尤其是任性、较劲、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想要引起他人关注,一方面想要满足某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还在“考验”家长对他的爱 。
所以,我建议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倔脾气时,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看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
可以尝试冷处理的方法 , 而所谓的冷处理并不是不过问、不理睬孩子,而是面对孩子的哭闹不慌不急,保持冷静,心里要有明确的原则和目标 , 不要被孩子的“不依不饶”乱了阵脚 。
当然,有些孩子在发脾气时会采取自虐、攻击、孤僻、逆反等较极端的方式,那么家长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让孩子发泄,但不要远离孩子,最好能让孩子看得见你,因为他始终想要吸引你的注意 。
其实,孩子的心灵是非常单纯的,有时候无理取闹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丝关注,或者证明一些事情 。
所以我们不妨抓住这个特点,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 , 换位思考,用恰当的方式给予正面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分辨是非,学会遵守原则,彻底告别爱发脾气的毛病 。
幼儿教育随笔:如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 , 通常称“专心” 。小孩子在听广播、看电视卡通片时,会聚精会神,而对周围的人和事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注意力 。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在学龄前就开始 。这是因为,学前期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通过一些学习活动为孩子的正规学习准备条件 。良好的注意力 , 就是必备条件之一,能够使孩子上学后学习专心 。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学龄前学了多少字、画了多少画,而忽视了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 致使这些孩子上小学后 , 很难适应正规学习,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
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最初应从生活习惯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采取的方式也不是疾风暴雨,而是从小事把握 。比如要求孩子准时就寝、起床;按时饮食,吃饭碗里不留饭;玩具用过就还原;做事要认真做好,否则重来……离开了细节就没有教育 。但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要管,而是选择那些对孩子的成长、品质的形成具有本质意义的“小事” 。
孩子从未见过、听过的事物 , 都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 。因此,应把孩子带入大自然观看奇花异草和造型奇特的建筑,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观察、专心的动力 。要帮助孩子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因为儿童喜欢东张西望,目的性不强,抓不住要领,因而得不到收获 。因此,家长应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告知方法,引导孩子抓住本质,从浅入深,专心致志 。
在幼儿学习中遇到困难和干扰 , 或碰到不感兴趣的内容,仅靠注意力是不够的,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 。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 。
孩子对某事物的兴趣越浓,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 。家长不要整天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 , 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
作息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 。学习是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脑内氧气,若望子成龙心切,整天强迫孩子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活动,必然造成孩子大脑疲劳而精神分散 。心理实验证明:3岁幼儿注意力可维持3~5分钟,4岁孩子10分钟,5~6岁儿童也只有15分钟 。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
同时,要创造安静的家庭学习气氛,要让孩子专心学习,家长首先要自己安静,不要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如看电视、大声议论或哈哈大笑等 。家长也可认真看书学习,以模范行为让孩子效仿 。在孩子学习时,不要过度关心地唠叨 , 问这问那 , 更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房间接待客人 , 干扰孩子 , 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 。
据调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使许多父母头痛的问题 , 要矫正此毛?。纱雍⒆拥慕】登榭觥⒏鲂约凹彝セ肪橙胧?。
研究显示 , 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两岁的儿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七分钟;四岁为十二分钟,五岁为十四分钟 。孩子年龄越大越会逐渐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渐增加专注的时间 。因此,判断孩子是否专心,应依据其年龄的专心时间长度,而非依据家长的主观感觉 。
孩子不专心,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日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 , 后者其实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将注意放错 。只要家长用心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和成就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体不适,警力或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或大脑微功能发生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些情况都必须由医生检查和治疗 。
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这些情况大多数是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 。除了解决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埋怨孩子不专心的同时,亦要反省自己有无不对之处 。
例如,孩子玩游戏时全身投入,正是在培养聚精会神的习惯,此时家长切不可任意打扰、干涉和打断 。平时家长可以将游戏时间与日常生活配合恰当,并指定一个固定的玩游戏的角落,将环境安排得有条不紊,以减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 。家长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兴趣或超过能力所及的事 。以免他们借着不断变换活动来逃避大人的责备 。
此外,家中的气氛亦必须稳定,避免经常搬家及家中太多的人出入 。亦切忌同时买太多的玩具及图书给孩子;使他们左顾右盼,不知所措,而无从培养仔细、有耐心、反复和专注一件物件的习惯 。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 。一但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更应加以鼓励和称赞 。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可从说一则故事开始 , 不断地增加数量来加以训练 。至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则鼓励他们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工作 , 并且做完一件以后再开始做另外一件 , 投入的时间逐渐增加 。除了要他们自已提醒自已不分心以外,家长亦要表现和善的态度 。只要采取这些方法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即可改善 。
加强训练,让孩子上课不走神
上课不能长时间专心听讲,注意力分散;常常充耳不闻,无法理解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记不全或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和事情;复述老师所讲内容时,显得语无伦次……孩子这些上课不注意听讲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 。
其实,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除部分真正患有“多动症”外,相当多的是由于缺少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听讲能力(也叫听知觉能力) 。听讲,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讲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孩子能否聚精会神听讲的重要因素 。人的听知觉能力包括分辨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编序能力和听说结合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上课总走神,听讲能力差,那么可以尝试着按以下方法训练孩子 。
训练孩子的辨别能力 听觉的辨别能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 。小孩子听觉分辨能力的低下会造成对相差不大的声音产生混淆,进而影响听课的效果 。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音色、声源的方向等,以此来增强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 。
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 听觉的理解能力是指孩子能辨别声音和了解说话的能力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谈,多让孩子接触各种声音,多充实与孩子生活相关的词汇 。比如,口头布置任务让孩子完成;对成语故事做判断并回答问题等 。
训练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 听觉的记忆能力是指孩子能复述所听到的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听觉记忆能力的训练,不但可以加强孩子听觉的记忆力和听知觉的广度,减少孩子对较长的听觉信息无法记全等情况的发生,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进行新老知识的联系,产生联想,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 ,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难度不同的语句,叫孩子认真负责地听并让孩子模仿表述出来,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 。
训练孩子的编序能力 听觉编序能力是指孩子能将过去听觉所获取的资料以正确而又详细的先后顺序回忆出来,以及将所获取的听觉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有意义的能力 。它对孩子将所学知识系统地保留下来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让孩子听故事并复述出来、顺背倒背数字等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
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在现实生活当中,听和说总是密不可分的,不会听讲的孩子,说话时总是语无伦次的 。听与说的结合涉及到孩子对词汇的联想、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以及听故事后自编故事的结局的形式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
- 幼儿教育知识_幼儿教育基本知识
- 幼儿教育文章_有关幼教的文章,中文文章英语翻译
- 幼儿教育教案_幼儿园教案目标有什么要求?
- 幼儿教育故事_我的教育故事:做一名幸福的幼儿教师
- 幼儿教育心得_教育心得幼儿 幼儿学前教育方法 怎么教育四岁
-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_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_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
- 幼儿园读书笔记_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
- 幼儿园教育笔记_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
- 笔记本不通电了是哪里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