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旦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 , 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 , 一直延续到今天 。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 , 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 , 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 , 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 ,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 , 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 , 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 , 坐在树阴下休息 , 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 , 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 ,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 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 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 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 , 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 , 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 , 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 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 , 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 , 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 , 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 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 , 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 , 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 , 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 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 , 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 , 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 , 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 , 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 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 , 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 , 又叫阴历年 , 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 ,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
扩展资料:
春节的诗歌
1、《田家元日 》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2、《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
3、《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 , 万里相思一夜中 。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
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5、《元日 玉楼春 》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 碧井屠苏沉冻酒 。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
佳人重劝千长寿 , 柏叶椒花芬翠袖 。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
6、《除夜 》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 , 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
命随年欲尽 , 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 , 挑灯夜未央 。
7、《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展开全部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
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 , 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 。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 , 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 , 便逃走了 。以后 , 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
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 。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 。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 。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
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 , 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
春节来历
春节在我国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古时叫“元旦” 。“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旦”就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关于它的来历和传说有很多……
春节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意义的中国民族的传统节日 。过春节的一个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亲人团聚,亲朋来往,于是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置酒备席 。春节节日的质量概念就是团圆 。人们的相互祝福是团圆,人们的内心高兴是团圆 。大年除夕哪户人家的哪位成员届时未归,一家人都觉得十分惆怅,同时也为远游未归者祝福祈祷 。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企盼亲人在春节归来,是家家户户的春节情感 。但是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速,春节文化的这种传统感觉变得渐渐模糊起来 , “团圆”也渐渐改变了形式 。
春节简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 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
春节由来
春节古称“正旦”、“岁首”、“过年”等 。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 。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 “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 。春节俗称“过年” 。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对联:
1 岁岁三春得意 年年万事开心
2 桃符窗花瑞雪 柳浪布谷春风
3 桃红复含春色 柳绿更带朝烟
4 桃杏春季争放 杜鹃夏季吐香
古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历史: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 油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 , 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过去也叫元旦 。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
传说:
熬年守岁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 ,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 , 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 , 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 , 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 , 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 , 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
展开全部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
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 。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 , 便燃起大火 , 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 。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
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祭祀灶神:灶神 , 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 。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 。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 。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 , 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
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 , 旧岁已完 , 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 , 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
庆元旦手抄报诗关于元旦的古诗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 。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 , 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 , 椒酒过花斜 。“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 只与东君偏故旧 。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
元旦试笔(选一)——(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
老去又逢新岁月 ,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
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 并无尘事到吾庐 。
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
岭猿同旦暮 , 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
岁旦
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 , 梅花隔岁香 。
春风回笑语 , 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 , 心平寿自长 。
杜甫的《守岁》诗: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 , 列炬散林鸦 。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唐代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关于迎新春,庆元旦的手抄报资料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最无私的想念,祝福是最温馨的话语!愿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白云从不向天空承诺去留,却朝夕相伴;风景从不向眼睛说出永恒,却始终美丽;星星从不向夜许下光明,却努力闪烁;朋友从不向对方倾诉思念,却永远牵挂 。
曲曲折折的是路,朝朝暮暮的是缘 , 一轮一轮的是年,最深最沉的是我对你新年的祝福!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 , 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 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 , 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 , 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 ,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 各具特色 。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 , 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 , 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 ,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 , 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 , 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 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 , 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 , 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 , 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 , 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 , 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 , 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 , 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 , 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 , 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 , 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 , 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 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 , 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 , 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 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 , 其乐融融 。
庆元旦手抄报素材“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 。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一词 , 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 , 万寿初今朝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 , 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
在当代 , 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 , 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 , 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
庆贺新年的开始 , 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 。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 , 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 。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1、文字的字数一定要事先计算好,学习一些可有可无的学习删去,以达到文
字能够完整且美观地"放"到设计版块内 。
2、标题最好单列出来,且不一定放在段首,可置于段中或侧面或图案之中,
会更吸引人注意 。
3、要先画图形后,书写出文字,这样可调整文字的段落 , 随图案的变化而变
化,避免形成空缺或文字被部分图案盖掉 。
4、由于刊头是板报的主题 。要设计得十分醒目,且要大于其他图案和花边
:选取也应与环境色彩有区别 。
5、版块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全用直线或曲线来分隔 , 选用一些有趣的花边分
隔也是一种好方法 。
三、办板报的步骤
1、先在草稿纸上构思 , 设计出板报的刊头、版式、标题和文字 。
2、到黑板前用黑板刷刷去上期板报的文字及粉尘 , 然后用湿抹布擦净黑板 。
3、依设计的版式或概括地勾出各版块 。
4、用直尺或粉线在各版块打格子,注意横竖结合 。
5、画上刊头报花,再填写标题的文字 。
6、完善板面,对不满意的地方做一些修改,做到尽善尽美 。
四、粉笔的使用方法
如何使用粉笔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小朋友们参考 。
1、反复旋转笔头可以使笔保持尖细 , 这样使画上去的形象更确切 , 更害出冲
击力强 。
2、许多小朋友为画有立体感的物体而烦恼,这里有一个小窃门告诉大家 , 平
躺笔身,使用力度随所需颜色深浅而变 , 或者根据粉笔本身颜色的深浅差别
而选用不同颜色亦可达到目的 。
五、色彩搭配的要领
1、感情色彩 , 对其的研究,这里就不解释细介绍了,但作为一名办报者,如
果对色彩的选取与主题不符,办出板报不协调了 。
2、色彩对比,在确立了大体色彩后,小面积地使用一些临近色或补色等对半
高画面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
3、交叉使用,同一色彩在不同的区域反复使用,同样也能达到丰富画面的使
用 。
4、一幅板报最好选用四至八个颜色搭配,这样板报色彩才显得丰富,太少就
显得单调,太多又显得凌乱 。
5、如果你的粉笔盒的色彩不够 , 可以用其他色来调 。
如:橙色粉笔没有了,我们可以用红色粉笔画一遍,然后轻轻地在上面涂上
一层黄色的粉笔灰,再揉搓一下就能达到你想要的橙色 。
六、刊头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刊头是黑板报的主题,亦是黑板报的灵魂与统帅 , 对黑板报能否成功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 所以在进行刊头设计时,要先考虑的是反映出该板报的主题
,摆放的位置是最显眼的位置 , 同时要注意与题范及内容的呼应与协调 。
1、刊头文字设计:刊头文字是刊头的中心 , 也是黑板报的"重中之重",所以
,刊头文字内容,务必精简能概括地反映出板报的主题,文字字体,最好设
计为一些美观的美术字,或根据画面需要 , 适当改变字形、大小及笔画,以
及利用一些点、线、块来构成笔画等 。
2、刊头图片设计:图片内容最好为一些抽象化的人物 , 道具、场景等,并配
合文字构成整个刊头,在色彩搭配上尽量让二者保持,既统一又有对比的关
系 , 比如:红与蓝,蓝与绿,等等 。
七、报花的选用与设计
1、一般与喜庆有关的板报选用花朵、烟白花,气球等报花 。
2、春节、元旦的板报选用生肖、花条、烟花、气球等报花 。
3、体育运动的板报选用人物、球类等报花 。
4、科技、学习的板报选用雷达、火箭、书等报花 。
八、如何选取板报字体
1、表现军画、体育等话题一般选用,刚毅有力的字体 , 如黑体、综艺等字体
。
2、表现女性、节日等话题,一般选用、圆润的字体,如琥珀、圆体等字体 。
3、表现儿童、学习的话题,一般选用较为活泼的字体、如花辫等字体
“庆元旦,迎新年”的手抄报资料有什么?我找了很多,你可以挑?。?br />1.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资料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 , 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 。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 , 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 , 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
公元1911年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
2.关于元旦:元旦的来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
而在此之前 , 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
1949年9月27日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 , 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 , 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 。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 , 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 。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
3.世界各国的元旦的习俗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 , 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 。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 , 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 。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 。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 。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 。很是精彩动人 。
日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 。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 。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 。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 , 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 。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 。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 。1--3日为“三贺日: 。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 , 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 。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 。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 , 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
埃及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 , 尼罗河水立时上涨 。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 , 称为“涨水新年” 。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 。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
印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 。新年第一天 , 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 。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 。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 , 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 , 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 , “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 , 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 , 除夕前 , 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 。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 。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 。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 , 表示吉祥如意 。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 , 见面徒手格斗 。围观者叫好助威风 , 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 , 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 , 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
朝鲜
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 , 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匀俗 。朝鲜人在新年时 , 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 。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 , 祈求上天保佑 , 驱走鬼魅,赐给幸福 。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 。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 , 祝愿家人四季平安 。新春佳节 , 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 。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 。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 。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 。新年期间 , 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
新加坡
元旦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 。新年里有个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 。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 。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
英国
在英国 , 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 。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 , 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 , 除夕千夜过后 , 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 , 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结束 。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 。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 , 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 。“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 。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 。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 , 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 , 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
德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 。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 。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 。孩子们组成乐队 , 穿上新衣服 , 拿着口琴和手风琴 , 列队在街上吹奏 。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 。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 , 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 , 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 , 以示步步高升 。
伊朗
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 。在伊朗 , 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 , 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 , 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 , 迎来光明 , 驱邪灭病,幸福永存 。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 。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 。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
法国
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 。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 。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 , 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 , 水果将高产;刮北风 , 则是欠收年 。
庆元旦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 , 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 ,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 。因此 , 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 , 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 , 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
公元1911年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 , 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 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 , 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
庆元旦,迎新年的手抄报图片【庆元旦迎新春手抄报_庆元旦,迎新年的手抄报图片】我找了很多,你可以挑?。?br />1.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资料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 , 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 , 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 , 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 。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
公元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年9月27日,中国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 , 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
2.关于元旦:元旦的来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 , 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
年9月27日,中国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 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 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的欢乐节日 。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 , 称作“元旦” 。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 , “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 。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 。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
3.世界各国的元旦的习俗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 , 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 。节日里 , 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 , 成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 , 载载舞 。在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 , 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 , 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 , 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 。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 。为庆贺新年,泰国人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 。很是精彩动人 。
日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 。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 。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 。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下 , 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 。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 。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 , 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 。1--3日为“三贺日: 。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 , 各国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 。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 , 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 。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 , 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
埃及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 。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 。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 , 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 。献给神的东西越多 , 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
印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 。新年第一天 , 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 。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 。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 (意为罗摩的),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 , 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 , 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 。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 , 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 。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 。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 , 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 。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 , 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
朝鲜
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 , 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匀俗 。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 。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 , 赐给幸福 。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 , 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 。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 。新春佳节 , 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 。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 。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 。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 。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
新加坡
元旦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 。新年里有个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 。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 。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
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 , 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 。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 , 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 , 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迎新宴会” , 便是其中之,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结束 。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 。午夜时分 , 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 , 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 , 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往昔的日光》 。“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 。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 。人们身着节日盛装 , 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 , 成千上万的人,还云集到各个广?。?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载舞,尽情狂欢 。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
德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 。这期间 , 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 , 春满人间 。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 , 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 , 以示甩去祸患 , 跳入新年 。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 , 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 。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 。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
伊朗
伊朗实行的是历 , 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 。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 , 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 。除夕夜要吃“七道菜” , 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 。初一到初三 , 人们走亲访友 , 互祝春节快乐 。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
法国
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 。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 。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 , 则是欠收年 。
- 庆元旦黑板报素材_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 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_关于迎新春,庆元旦的手抄报资料
- 庆元旦迎新年诗歌_庆元旦诗歌
-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_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资料
- 庆元旦迎新年_庆元旦 迎新春 绘画
- 庆元旦资料_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资料
- 庆元旦诗歌朗诵_庆元旦诗歌朗诵稿
- 庆元旦诗歌_关于庆元旦的诗
- 朗诵抒情 庆元旦诗朗诵稿_庆元旦的诗歌
- 庆元旦歌曲_关于元旦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