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学_如何计算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课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课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使学生不怕应用题 , 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能正确分析等量关系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 。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 。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 , 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 。而要分析等量关系首先要理解并熟记一些常用的等量关系 。例如,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每份数×份数=总数、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以及几何图形计算的有关公式等等 。下面就如何分析等量关系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
(一)培养学生解一般应用题时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例如,某公司要生产手机54万部 , 前10天每天生产1.5万部,余下的要在20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万部?当学生弄清题意后老师就提问要想求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万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余下要生产多少和需要的时间)用哪个等量关系?(余下要生产的量÷余下的时间=平均每天要生产的),余下要生产的量题里没告诉我们又要怎么求?用哪个等量关系?(一共要生产的前10天共生产的=余下要生产的量),前10天共生产的又没告诉我们要怎么求?用哪个等量关系?(每天生产1.5万部×10天=前10天共生产的)一个题目分析下来要用到好几个等量关系,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分析等量关系学生才能找到解应用题的途径,才能列式解答 。
(二)培养学生解分数应用题时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分数应用题的等量关系的分析要找到题中的关键句,也就是分率句 。在分析分数应用题时,我要求学生先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再写出三个字的等量关系即“1”×=量 。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的52/55 。东西相距多少千米?从分率句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的52/55中先找到单位的“1”的量“南北相距的千米数”用南北相距的千米数乘52/55等于东西相距的千米数即南北相距的千米数×52/55=东西相距的千米数 。不管是分数乘法或分数除法应用题都可能用相同的等量关系 , 只要找到了等量关系再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计算 。
(三)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更是必不可少的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可以顺着题意找,找到等量关系后设未知量为x与已知量共同参与列式 。例如,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 , 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 。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它的等量关系顺着题意,用原有的重量减去卖出的重量就等于剩下的重量即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根据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x-5×7=40) 。
二、注重培养学生列表或画线段图的能力
画图分析应用题是一种能力 , 这种能力需要在整个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 。应用题是比较抽象的,用列表或画线段图分析能帮助学生弄清题里各数量间的关系 。
(一)一般应用题中有关实际数与计划数的问题可以借助列表进行分析
例如,食堂买来280千克大米 , 计划吃7天 。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 , 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可列下表加以分析
每天吃的千克数天数总千克数
计划2 8 0 ÷77 天2 8 0 千克
实际比计划少吃5 千克? 天2 8 0 千克
从表中很容易看出,要想求实际吃了多少天,就要先求计划每天吃的,用计划每天吃的减去实际比计划每天少吃的5千克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天吃的,从而求出实际每天吃的列式为:280÷(280÷7-5) 。用这种方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即使程度再差的学生都能解答,特别是中下生效果很好 。
(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借助线段图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有关数量和标准量的关系 , 找到解题的途径 。教学时,经常指导学生作线段图训练 , 使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必须先画表示单位“1”的线段,注意线段的规范性以及作图的灵活性 , 运用补、截、移、叠等作图技巧 , 讲究作图的科学性 。同时引导学生认真看图 , 分析思考,理解数量关系 , 使学生的思维与作图同步进行 。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启示性 。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比辨析的能力
对于易混、易错的题目 , 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式题组让学生练习、比较,从而掌握解题规律 。例如(1)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 。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 。合唱队有多少人?(2)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 。舞蹈队有多少人?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的一倍数已知用算术解(2)的一倍数未知用方程解 。又如分数应用题中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的两道题:(1)一根绳子8米剪去1/4,还剩多少米?(2)一根绳子8米剪去1/4米 , 还剩多少米?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1)中的1/4是表示分率 , 而(2)中的1/4米是表示数量不能混淆 。
四、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解决问题时沿着各种方向、不同途径去探索和思考 。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训练以及一题多解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如,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1/5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可以用四种不同的方法解答(1)方程解:解:设白兔有x只,则黑免有1/5x只,列方程x+1/5x=18 。(2)归一法:从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用18÷6×1=3(只)求出黑兔,用18÷6×5=15(只)求出黑兔 。(3)按比例分配法:从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黑兔占一共的1/6,白兔占一共的5/6,用18×1/6=3(只)求出黑兔,用18×5/6=15(只)求出白兔 。(4)用分数的方法:从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是单位“1”,而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1/5,18÷(1+1/5)=15(只)是白兔的只数 , 15×1/5=3(只)是黑兔的只数 。平常教学时多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对多种解法加以比较从中找到最佳的解法 。从而使学生懂得,在解应用题时,要尽可能地选用最简捷的方法 。
五、注重培养学生验算的能力
验算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我评价能力的重要步骤 。验算的方法有估算、代入,另解 。下面就估算举例加以说明 。
例如,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 。要榨出2100千克的油,需要油菜籽多少千克?在做这道题时往往有学生出现2100×42%%=882(千克)的错误解法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要榨2100千克油,只需882千克油菜籽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呢?从而判断答案是错误的 。再引导学生重新审题,理解“42%%”的意义,就是表示油是油菜籽的百分之几的数 , 得出油菜籽千克数×42%%=油的千克数,找到了正确的解法,2100÷12%%=5000(千克) , 这样就能做到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
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应用题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应用题是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层面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了简单的应用题,但真正能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却是廖廖无几 , 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很吃力 , 很多学生看见应用题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就是成绩好的学生也是这样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掌握、提高的过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
2、在数学应用的教学中要与《标准》相接轨,要与之相匹配,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吻合;并且要求学生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不可随意性拔高,也不能随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 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认识特点来注重平时的练习 , 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练习题目的可行性、实际性,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练习 。教学经验表明:学生的学习贵在平时 。平时没有注意基础的练习 , 而突然让学生来做难度较大的题目那可是强人所难 。
3、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反握不准、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 。因此 , 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 。
4、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怕”的感觉 。因此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去掉心理上的“怕”字 。其次,在教的过程中时刻要注意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教他们学习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很高的水平的,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平时多注重应用题的练习,实实在在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6、从小学三年级就在正式学应用题,到小学四年级教师就在教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我就觉得我们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 其实我觉得学生解应用题的关键步骤是:理解题意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有创新,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有创新 。只要有了创新的能力和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没见过的应用题才有信心,才能够解决问题,达到教学要求 。
总之,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因材施教,从而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灵活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去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应用题教学_如何计算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原发布者:易发表网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法摘要:打开小学数学课本,不难发现:不论是哪一册,应用题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大 。从历年统考的试题、数学家庭作业、同步练习以及其他数学资料来看,亦是如此 。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题也随处可见,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杀菌、消毒、灭虫等需要计算或估计浓药或水的多少;建房盖屋需要估计砖瓦、水泥、钢筋的多少;专业养殖要计算支出、收入、盈亏的多少……,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要去解决的应用题 。可以说应用题贯穿于生活当中,无所不有,无处不在 。因此,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生活和生产中的事件,由已知条件和问题组成,并且存在着一定数量关系 。其存在形式要么是给出信息数据和问题,要求根据问题捕捉信息数据进行解决;要么是有了信息数据,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问题进行解决;要么是已有一些信息数据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先解决差的数据,进而解决问题 。它是一类非常讲究思考的题型,逻辑性特别强,而且涉及面相当广 。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 。因此,应用题常常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 。此外,在应用题教学中,当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时,学生似乎都是懂的,可当学生自己去做时,就如同迷路的孩子一样,找不到“题路” 。即使老师再三叮嘱学生一定要充分理解题意、认真分析好再做,学生还是依旧束手无策,我行我素地胡乱做一通,结果错误百出,令老师百思不解 。可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导导,即导入新课,是老师有
如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你好,应用题对孩子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
1、首先要求孩子要能读懂题意,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要培养;
2、理解题意还要能将公式定理、数字和题意结合,做出列式解答;
3、解答过程中,还要要求计算不出错,对孩子计算能力也是种考验 。
所以,如果孩子应用题做得不好 , 建议参考这几点,对照孩子哪里有不足,加强练习即可 。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个问题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个数学教师都有同感,由于应用题与小学数学所有基础知识紧密相关,类型较多,且方法灵活,所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结合一些例题,来谈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审好题
根据不同题目、不同年级、采用恰当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内容与要求 。有些老师在讲应用题时,不注意从问题本质出发 , 而是从形式上、表面上作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结论 。这样不仅束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会造成知识上的错误 。例如:有个老师总结加法应用题的规律是:“求一共是多少或求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 。这种提法很不全面,造成学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到“一共”或“多几”就列成加法算式,而且实际并不如此 。又例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有一天,老师带了600元钱到家具公司买家具,便看见那里的家具都在降价 。忽然,老师看见一套家具组合,老师很喜欢 。衣柜200元,梳妆柜的价钱是衣柜的4/5,床的价钱比衣柜贵1/5 。请你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问题的本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 。切忌从形式上表面上出发,贻误学生 。
二、思路清
解答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步骤要清清楚楚,有根据有条理,这是培养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 也是应用题教学重点 。有的老师在讲应用题时,忽视审题,急于计算 。讲例题的时候,只读一两遍题目,没有认真的审题,弄清题意,就急于计算,尤其是简单的应用题 , 很多老师忽视了从问题的本质去切合实际进行分析 。对问题的分析 , 学生要有思考的余地 , 才利于学生对数量间的关系的理解 。因此,不能急于计算 。如果简单的应用题的分析欠了债,复合应用题的分析就成了堆 。反映在学生中分析应用题往往不从题目的全部内容去思考,而是只抓住题目中的局部和表面的条件就做出判断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的时候后,我们可以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究 。如某一月的空气污染指数,某一个班学生测验的平均成绩等等 。再例如“小青买了两本练习本,一枝毛笔 , 共用了四元钱 。其中已知了一枝毛笔是两元钱 , 问一本练习本是多少钱?”这种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单一而且封闭,都是文字叙述,两、三个条件再加上一个问题 。如果这种题目反反复复,出现的次数多了,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厌烦 。如果是那样的话,做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佳 。而对于同样一道例题,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现,如图文应用题 。这样就使原本枯燥乏味,冷飕飕的数字罗列的应用题变成了活泼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
三、强训练
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口头说理,口述算式,操作教具 , 书面解答等都是训练,从形式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反正智力的过程来看,一般是从感性知识逐步内化;从操作教具的动作技能到口头有声有色的叙述,逐步内化成心智技能 。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 而且必须安排书面解题的训练,才能了解他们心智技能情况 。同时练习应有层次、有坡度 。在解题过程中,老师只满足于对问题作“清一色”的教法,不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上狠下功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清一色”的教法,是“封闭式” , 不是“开放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适应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 , 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一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小华家养了35只母鸡,4个月一共产蛋3640个,平均每只母鸡每个月产蛋多少个?”时,题目一出现,应该先让学生思考,人人动脑 ,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3640÷4÷35的解题方法 。解这题时,还可以先求出每只鸡4个月一共产多少个蛋,再求出每只鸡每个月产多少个蛋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别的方法,这样就可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显然 , “清一色”的教学法 ,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得不到发展的 。
四、重反馈
不仅要掌握学生口头说理的反?。?还要包括书面作业的反馈 , 同时从反馈的面来看 , 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解题情况 。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同时 , 注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思维训练 , 创新思维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要重视解题过程的评价与反思 , 除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欣赏,体会成功的喜悦等情感、态度方面的功用以外,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支持 。而在目前教学中 , 评价教学应用题的质量的主要标准是看学生应用题考试的分数 。于是 , 便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不少学生应用题的分数很高 , 但是 , 实际上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很强 。有的时候 , 学生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变束手无策了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纯文字化”的表达模式有机地与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情景剧表演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采用于教学之中 。这样,既直观又形象,而且还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出素材,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多样化的学生的需求 。
总之,在应用题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摆正角色——做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变得“聪明些、精明些”,使 他们的成长更为自信而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 。
应用题教学中怎样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一、审题训练审题就是了解题目中的意思,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 。认真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但它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差错 。根据应用题的特征,迅速、准确地确定思维方向,深刻理解数量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认真审题,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应用题的叙述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情节、条件和问题三个要素 。审题时,必须从整体到局部逐步理解题意,要求学生自读题目,找出应用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 读题时既不多字也不少字,尤其是对关键性的词句 , 要仔细思考,切实领会 。在理解性读题的基础上,认真审清题意,确定解题的思维方向和方法,最后通过细读,将解答算式,答案与题目对照,看其是否符合题意 。强化审题训练提高解题正确率的有效方法 。二、画线段图训练画线段图的训练是针对小学生具体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指导他们借助线段图,形象地揭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方法的一种训练 。对于稍复杂的应用题,具体直观的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有效性途径 。三、一题多解训练在一题多解训练中,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应用题 , 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而且能拓展解题思路,增强其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开发智力潜能 。四、补充问题和条件,自编应用题的训练分析法和综合法解答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 。而培养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补充问题和条件以及自编应用的训练 。补充问题和条件以及自编应用题是通过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
如何计算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数学是小学基础教学阶段重要的科目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理解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而科学的掌握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因此,加强学生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是该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也是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操作途径 。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收集关键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为主导,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 老师需要明确应用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内容 , 改善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效果 。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分析
(一)应用题的呈现形式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呈现形式较为单一,结构封闭,制约了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 。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理解能力的约束,低年级的应用题编写需要以学生的智力程度为基?。蠖嗖捎猛急怼⑼蓟男问郊右猿氏郑?大段性的文字性表述出现在中年级的教材编写之中,由于文字表达的抽象性,对学生的理解力、知识掌握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