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欧阳修和司马光贬他到骨子里,可是此人一句话,却直接火了千余年

在网络上或者影视剧里,有很多优美的诗词往往被大家认为是现代人所作,其实不然,它们大都是有源头,有出处的,而且大都源自于古典诗词文献。随便给大家介绍一两个吧,比如前不久网上很火的“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出自唐朝大才子韦应物笔下,绝不是现代编剧的原创,还有很多影视剧里会提到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出自唐朝无名氏之手,也非现代作品。不过这些例子也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即便是时代不同,但人们在感情认知上,古今还是有相通之处的,甚至一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文诗词,现在读起来也颇为“洋气”。今天咱们说的,就是这么“洋气”的一句话,它还被各大院校的毕业典礼广泛引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意思的是,这句话的作者在历史上的口碑却差强人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司马光&欧阳修和司马光贬他到骨子里,可是此人一句话,却直接火了千余年
文章插图
一、《天道》原文鉴赏1、正能量作品初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绝对是满满的现代感,当然了,这并非现代人所写所说,而是五代时期著名的宰相兼词人冯道的作品,名为《天道》。全篇篇幅不长,原文为:“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司马光&欧阳修和司马光贬他到骨子里,可是此人一句话,却直接火了千余年
文章插图
2、伟大的古代哲思作品的前两句明确的告诉了人们,不管自己是穷困贫寒还是富裕通达,都不用满腹牢骚,第三和第四句指明我们在世为人,首先就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至于未来的事情,不需要有太多的忧虑和思考,不得不说,这话说的还是挺“先进”的,想来应该被后世的很多人当做了“座右铭”。到了第五句和第六句的时候,就立意鲜明了,作者用冰雪融化和草木生长作为比喻,来强调前面点出的观点和道理,证明自己脚踏实地好好做事,很多事情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司马光&欧阳修和司马光贬他到骨子里,可是此人一句话,却直接火了千余年】
司马光&欧阳修和司马光贬他到骨子里,可是此人一句话,却直接火了千余年
文章插图
纵观全篇,从字句的安排上看,做到了最基本的精准,从立意上看,同样是可圈可点的,禅意满满!这里面,之所以第三句和第四句能够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最主要的还是符合了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容、洒脱的因素。在古代文坛向来提倡“文如其人”,如果从这首作品出发分析,那么作者冯道自然就是如诗中所写,是一个淡泊名利,看透人生百态的“自由贤者”,然而事实上却背道而驰。冯道的名声在历史上并不好,或者说不那么正面,比如大文豪欧阳修就认为冯道“不知羞耻”,而著有《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司马光&欧阳修和司马光贬他到骨子里,可是此人一句话,却直接火了千余年
文章插图
二、说一说冯道其人1、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之所以冯道会有这样“极端”的评价,归根结底就在于他生于、长于乱世之中,而且一生仕途上换过太多的“主人”。根据史料的记载,冯道出生于公元882年,并非名门大户,只是个普通农家的孩子,但是由于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很小的时候就是十里八乡著名的“神童”了。当时正逢中原动荡不安,少年成名的冯道自然以出人头地作为自己的人生最大目标。他先投靠比较有实力的燕王,可是群雄崛起后,偏居一隅显然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于是他就开始“良禽择木而栖”,先后侍奉过唐庄宗、后汉的高祖、后周的太祖等等。史书记载,他一生中历经了五代十国时期的10多位君主,而且每一次都能够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这家伙可不简单啊!用现在的话说,指定是个“双商在线”的高手!不过大家要站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看待这件事,古人,尤其是古代的文人,是极其注重法统、道统和气节的,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