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向“95后”博导学习 拒绝“躺平”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25岁青年学者冯磊成为博导#近年来 , 青年学者不断发力 , “90后”甚至“95后”活跃在学术舞台 。 许多网友评论道“年轻有为”“太强了” , 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自嘲道“又是来人间凑数的一天”“别人的25岁 , 我的25岁……” 。
汲取榜样力量 , 拒绝一味“躺平” 。 之所以要向年轻有为的人看齐 , 是因为时间宝贵 , 要在有限中创造无限 。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 现在 ,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 , 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 ”在美好青春中 , 选择踏实奋斗 , 在日后回忆时才不会有后悔与遗憾 。 前段时间 , 清华大学教授呼吁学生不能“躺平” , 因为“躺平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 , 还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 。 ”自从“躺平学”流行以来 , 不少媒体对此话题展开了调查和讨论 , 发现大多数年轻人其实是一边喊着“躺平” , 一边却在努力学习和工作 , 所谓的“躺平”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 。 因此 , 不同领域中冉冉升起的“新星”需要得到社会的肯定 , 更需要成为鼓励青年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
年少有为固然好 , 但目前“无为”也不必过度焦虑 。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 , 18至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群体 。 有调查显示 , 大学生群体更易产生焦虑情绪 , 一些大学生更是自嘲是“985废物引进计划”中的一员 。 然而 , 每个人成功的节点不一样 , 不要因看到同龄人的优秀与成功就妄自菲薄 。 只要不放弃梦想 , 理性思考、踏实务实 , 一样可以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收获精彩 。 青年要学习榜样身上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甘于“坐冷板凳”的品质 , 也要找到自己适合的时间维度 , 不能操之过急 。 “泰山之溜穿石 , 单极之绠断干 。 ”如若不能年少有为 , 就让时间的沉淀和一点一滴的努力来证明一切 。
(本报评论员 张湘怡)
栏目主持人:易鑫 曹金玥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1日第2版
【调查|向“95后”博导学习 拒绝“躺平”】作者:张湘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