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假邮第一案:3万假邮引出市值1.6亿假邮,案犯为2名离职工人( 三 )


但是 , 在这次盛大的邮展中 , 也存在一个问题 。 那就是竟然在邮展中 , 有假邮票的出现 。 一般的集邮爱好者可能看不出 , 但是对于肖建军这样的集邮老手而言 , 那是一眼便能分清真假的 。
全国邮展出现假邮票 , 让肖建军产生了一个念头:我如果做假邮票 , 比他们做的假邮票要逼真得多 , 要更加难以辨认 。
此时 , 全国第一假邮案还没有发生 , 还是肖建军脑海中一个可怕的错误的念头 。 但是 , 接着因为另一个人的出现 , 促使肖建军脑海中的念头变成了现实 。
这另一个人叫邹胜强 , 他是肖建军的集邮铁杆好友 。
邹胜强是正规的大学毕业生 , 系重庆某高校机械系82级毕业 。 在上大学期间 , 邹胜强也爱集邮 。 毕业后 , 他被分配到四川自贡起重机厂上班 , 1988年 , 被调到肖建军上班的那个厂 。 后来 , 两人因集邮相识 。 邹胜强看到肖建军在外面逍遥自在 , 邮票生意那么好 , 便心动主动离职 , 开启了自己的“炒邮”生涯 。
一开始 , 因为有着大学文化的底子 , 在集邮市场 , 邹胜强虽然出道晚 , 但是很快就与肖建军旗鼓相当了 。 可是邹胜强有两个毛病 , 第一是好色 , 第二是好赌 。 好色让他找了情人 , 搞得婚姻生活乱七八糟 。 好赌 , 则让他经常缺钱 , 一缺钱就不得不出手珍贵的邮票 , 如此下来 , 他手里的好邮票也没有了 , 反而赌债积累了不少 。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 肖建军给邹胜强说起了制作假邮票的计划 。 邹胜强一听 , 就来了兴趣 。 于是 , 他们仔细合计后 , 进行了分工:邹胜强负责提供假邮样本和销路 , 肖建军负责假邮制作和质量 。
一开始 , 他们不敢制作年代比较近的邮票 , 他们就把目光放在解放初期的邮票上 。 这个时期的邮票存量比较少 , 真假辨别起来也比较困难 , 另外那个时期的邮票印制也比较简单 , 多为单色邮票 , 故此极其造假 。
计划好后 , 他们就开始行动了 。 肖建军一开始找的是李子坝的一家印务公司 , 但是后来却被这家公司敲竹杠 , 原因是在印制出现问题的时候 , 对方以肖建军所印东西为造假要挟 , 让肖建军敢怒不敢言 , 还得把印务费用全部交付 。
无奈 , 肖建军想了一个办法 , 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 他把制版、晒版、印刷等各个步骤的工作 , 能切分就切分 , 然后每一块业务都分包给不同的公司 , 哪家公司制作出现问题 , 他就拒付费用 。 这样不仅解决了被一家公司拿捏的问题 , 而且还提高了效率——一张张假邮票就这样不断被印制出来……
印制出来之后 , 还要做旧 。 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肖建军的办法比较土 , 就是把印制好的假邮票泡进茶水里 , 然后再用瓷砖把假邮上的茶水吸干 。 这个事情看起来很简单 , 但是其中的分寸掌握却颇有难度(比如茶水浓度、浸泡时间等) , 全靠作假者的水平来定 。
假邮做旧后 , 还有一步 , 那就是打孔 。 打孔完毕后 , 就开始由邹胜强推向市场 。 为了扩大销路 , 邹胜强和肖建军采取了两种销售模式 , 一种是集邮市场销售 , 一种是刊物广告销售 。 当时肖建军和邹胜强一人创办了一份集邮杂志 , 邹胜强创办的杂志叫《邮浪》 , 肖建军创办的刊物叫《邮谊》 。
当时 , 肖建军和邹胜强天天都能收到世界各地票友们寄来的信和钱 , 他们通过这种模式销售了多少邮票 , 在后来肖建军的供述中 , 他们自己都记不清了 , 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
时间走到1998年2月 , 肖建军和邹胜强的假邮制作犯罪之路该结束了!
原因是这年二月 , 有一名集邮爱好者樊某听闻邮商谢某有珍贵邮票 , 就跑到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找到谢某 , 谢某拿出9盒《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小型张(所谓小型张就是指一套邮票之外单独设计的整张邮票)、以及两枚原封的《华人成就博览会》邮资纪念明信片 , 让樊某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