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气功_怎么快速练气功

气功怎么才能练成呢掌握练气功的三要素:调息、调身、调心
修练气功 , 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 。
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 , 这是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
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 。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练功效果有关,所以初学者往往求静心切 , 这反生急躁,越练越烦 , 更难入静 。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 。
怎样练气功?你说的一种是动功(练气)、一种是静功(养气)、真正的气功里面都有 。
这里随便给你介绍一种气功五禽戏(华佗著):
“五禽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五禽之戏”,之后繁衍的流派甚多 。功法的侧重点有着眼于“内气”、“内”、“外”、“动”、“静”、“刚柔”、“柔劲”、“导引按摩”等等不同,风格各异 。
自发五禽戏动功属于五禽戏派生功法,但在练法上与传统功法有很大的差别,它属于一种“自发运动”(有认为是诱发运动),是经入静、放松、意守丹田等程序后,出现自发动作,如拍打、按摩、点穴 , 或近似虎、鹿、熊、猿、鸟等五禽的动作 。功法具有动静兼备、内外双修的特点.其意守、内视的方法都颇有特色 。
一、练功准备
练功前首先要把思想安静下来,消除一切烦恼或未解决的问题干扰,还要排除大、小便 , 宽衣解带,取掉身上各种硬物,如手表、眠镜、钢笔、硬币等,以免思想分散不能入静以及在“外动”时毁坏或碰压受伤 。
二、练功姿势
以自然站式为主,但如身体病弱或不能久站者,应采取平坐或仰卧式,或三者交替轮换,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产生头晕现象 。
1、自然站式:两脚开立,脚外侧与肩同宽 , 脚尖平行向前,上体自然伸直,微向前倾 。两手下垂,置于体前侧,稍离开大腿.头颈稍向前低,使鼻尖在意念上对着自己肚脐(图1) 。
2、平坐式:在高低适当的椅子上正坐,臀部坐于椅前1/3,并使会阴部贴于椅面前缘处,两脚平放触地,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均成90度角 。再下肢相距与肩同宽,平行向前,两手垂于大腿两侧.小腿垂直于地面 。头颈端正,沉肩松肘(图2) 。
3、仰卧式 , 自然仰卧 。
在站、坐、卧三种练功姿势中,采用站式较易放松,因而也较易发动,所以练本功提倡以站式为主 。如用坐式则较难发动,卧式更难发动 。但选择哪一种姿势,均应以适合练功者的身体状况和习惯为准,如因病情需要,或自己素来已习惯于某种姿势 , 可随意采用各种适合自己的姿式,如以站式练了一段时间后就感到疲劳 , 可改为坐式继续练功,即站坐结合,亦可坐卧结合 。
三、练功方法
(一)开功程式
1、按压肚脐:摆好姿势后,两目轻闭 。用一只手的中指(男左女右)按压肚脐四十九下 。按压的力量要适中,以使肚脐有明显的按压感觉为度,但不要按压太重以致压痛了肚脐 。按压一下就数一下 。按压的速度大约一秒钟一下,按压时要意守和内视着肚脐内一寸的“丹田穴”(圈3),意守即是用意识守住某个穴位或部位 。内视即是用眼在里面看着某个穴位或部位,只是想象着好象看见,而实际上是看不见的 。同时要想象着气血都集中到内视的部位 。以下凡作“内视”均同上述要求 。
2、默念口诀(只是心想,不要念出声音):“我心情舒畅,神态从容;我飘飘若仙,如入云中;我气血运行,经络畅通;我意守丹田 , 静极生动 。”此时就好象自己的思想意境已经达到了口诀的要求一样,觉得心情舒杨,精神愉快,身心爽适 , 神态从容自若,舒松自然,一点也不紧张,有象神仙在蓝天白云上腾云驾雾,飘飘然荡来荡去的自我感觉 。气血在全身运行,所有的经络、血管、神经都畅通无阻 , 意守着丹田部位 , 守到静下来.静到极点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 。上述口诀只念一遍就不再念,但练功的整个过程 , 不管动或不动都要贯彻口诀的意境 。当练到能产生外动之后,下次以后的练功就可以省去“按压脐肚”和“默念口诀”这两个程式 。当摆好姿势开始练功时,只存思想达到了口诀的意境要求即可 , 但要注意,下面八个程式则必须做 , 不能省去 , 做完下面八个程式才可以任其发动,否则就容易发生偏差 。
3、降气放松(三次):意想气血自头顶百会穴(见图4)开始 , 由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里里外外逐渐向下降至脚底,就好象用一桶水从头顶淋下去 。水从头顶向四面八方及渗透到里面往下慢慢倾泻下去一样 。随气血下行时,内视气血下降经过身体内外每一部位,包括毛发、皮肤、肌肉、骨骼 , 关节、经络、血管、神经、五官、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身体所有部位,都被气血流注经过 , 意想气血每到一个部位,这部位就好象棉花一样的轻松 , 好象海棉一样的松软,象白云一样的松散 , 象鸡蛋糕一样的松胀起来 , 达到了非常放松的思想意境 。就这样地反复进行降气血放松三次 。但经络敏感而容易产生外动的人,或是练功练到能够产生外动之后 , 以后练功则只要放松降气一次便可 。
4、意守涌泉:上述程式做完后,气血已降至脚底 , 就想象着气血集注在脚底的“涌泉穴”(图5)上,内视着涌泉 , 男的默数七下,女的默数六下,稍停 。
5、意守祖窍:内视两眼之间鼻梁上的“祖窍穴”(图4) 。男的默数三下,女的默数二下 , 稍停 。(注意,意守此穴时不能数多几下,惹数多了,意守时间过长 , 这就容易引起气血上逆的“走火”出偏差,轻者会头晕头胀,重者会内气乱窜,大动不已,切不可擅自更改默数的次数 。) 在做完上述第四个程式接做第五程式时,只是把意守部位直接转换为守上祖窍穴,切忌守完涌泉后就把气血提升上祖窍 。在练整套功任何一个程式或收功等过程中,气血只能让它下降,不能让它提升上冲,气血上冲就容易出偏差 。所谓“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菏疾不起,是谓得道 。”总之,在任何情况下,若有气血上逆的感觉时就要用意念引导其下降到丹田或涌泉,不使其直线上冲 。那些平时容易头晕头胀,或是患有高血压旨,或是经络敏感容易外动者 , 在意守祖窍穴时尤其要注意不能提升气血或是数多了数 , 男的只数一下,女的一闪而过就做下面的程式 。
6、意守肚脐:内视祖窍穴的气血向下降至肚脐(图3) , 停在脐内意守着它,男的默数七下 , 女的六下,稍停 。
7、肚脐吸气:内视肚脐,然后意想肚脐向后吸气——不是口鼻吸气,而是意想肚脐在吸气 。男的分五段(每段数一下,共数五下),女的分六段(数六下),吸到肚脐好象贴住脊骨上的“命门穴”(图6) 。以上只是意想肚脐吸气 , 实际上肚脐并没有吸气或向后收缩,不要在吸气时故意把肚脐向后收 , 做收腹动作:也不要用口鼻吸气故意配合肚脐的呼吸 。初练者不会感到肚脐在吸气,只着重在意想 。练功日久,就会觉得肚脐真的有气吸入,五下五段就贴住了命门 。练此式时,若肚脐吸气时肚脐不自觉地有点向后收而不是故意收缩肚脐的话,就听其自然 。稍停 。
8、意守命门:内视肚脐贴住命门不动,气血集注于命门,男的默数七下,女的默数六下,稍停 。
9、肚脐呼气:与第七程式相反 。意想肚脐向前呼气 , 男的分五段(数五下) , 女的分六段 , 把肚脐呼出来,复回原位 。
10、三元归一: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肚脐内,默念与意想着:眼内视肚脐(丹田),耳内听肚脐,脑内想肚脐,使眼、耳、脑这“三元”都归到一个丹田的地方,故称“三元归一” 。在“三元归一”的基础上 , 做到了不注意自己的呼吸 , 精神集中在肚脐内(丹田),对于来自外界的声音、光线、气味等干扰一点也不去理会它 。眼、耳、鼻、口这四道“门户”都好象封闭起来内向着肚脐(丹田)一样,这叫做“四门紧闭”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默念、意守,意识始终贯注于肚脐,久久守候,一直练至十五分钟至半小时 , 如果没有产生“外动”则练至一小时也可以,这时就可作收功法进行收功 。若是外动起束 , 就让其自然地动、初次动起来若是不剧烈,可以动半个小时 。练习日久若仍是轻微的动、可视体力而定,体质好而不疲劳者可动至最长的时间(二小时)就要收功 , 体质一般者则不要练得时间太长,若是剧烈大动者的则应控制,初练剧烈者十五至三十分钟甚或五至十分钟就要收功 。以上是指每天只练一次而言,若练两次则要减少每次练功的时间 。动的时闻多长,剧烈程度多长,都应根据各人年龄、体质或病情不同而定,总的原则是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不能过度疲劳,同时做到能控制,能收好功才算正确 。
(二)收功程式
1、意想收功:练功练到动起束一段时间而想收功的时候 , 首先在思想上想着要收功,心想:“让我的动作慢下来吧,我停下来吧,我要收功了 。”反复这样默想,动作就会慢下来,甚至停下来 。
2、降气涌泉,意想着气血下降至涌泉穴,意守着它,配合上述意想收功,这样就会使动作停止 。
3、绕脐转圈:做完下述程式后,务必等动作完全停了下来,才作本程式:意想着肚脐内有气,用意想象气自脐部左上角起,向右向下向左向上绕圈成逆时针方向绕着肚脐边转圈,由小圈转到大圈,转三十六圈,绕到最大圈时的范围上不超过肋弓,下不超过骼骨和耻骨,即是限制在腹部的软组织范围内绕圈(图7) , 绕完三十走圈就反过来转圈,由大到?。?顺时针方向转三十六圈,使气归于原左上角部位,然后把气收入肚脐内 。以上是男性做的 。女性做的则与男性相反 , 先从右上角起,由小圈到大圈顺时针方向绕三十六圈 , 反过来由大到小逆时针方向绕三十六圈,最后把气收入脐内(图8) 。初练者大多数没有气感,练久了便会产生气感,觉得真正有气在绕圈,甚到会感到气动时会推动肠胃在蠕动 。初学者若意念很难想象或跟不上气上绕圈,可以用手掌或手指帮助按上述顺序规定绕脐划圈 , 使意念跟上绕圈方向和大小 。待意念能跟上后就不要用手帮助了 。
4、气散全身;当气已收入脐内丹田部位时 , 就想象着把气由脐内向全身慢慢扩散开来,使气达于头面手足,四肢百骸,觉得手指尖和脚趾尖都有麻胀的气感 。
5、搓手擦脸:张开眼睛,搓热两手掌、手背,以手掌从下巴起经面部向头顶至后枕绕环,不停地连续擦三十六次,擦时要整个手掌贴于面、头、后枕各部,不要离开,连耳朵及整个头面都要经过,擦到 。
做完上述五个收功程式,如果是站式练功,时间长感到腿部疲劳 , 可缓缓徐步放松 。
本功的“收功”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而是全套气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与不收,收的正确与否对练功的效果或防治偏差均有影响 。如果不按上述方法而草草收功 , 或中途而止,不作收功,或收功不对 , 不但会削弱练功的效果,而且还会产生头晕、恶心、胸腹胀闷、气堵翳满、手掌肿胀,以及寒颤、手足发冷,余动不止,或大动不已,或内气乱窜等偏差弊?。?这是练功者必须注意的 。
楼下门外汉给你上一课,武术几千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气功就是五禽戏、八段锦、大小周天、最早的气功记载是发据出来一块玉上面的“行气玉佩铭”这些都是可以查的到的,怎么说书籍上气功是虚构的呢?没有这些书籍记载你跟谁学去?麻烦你们尊重中国的气功 。
怎样练内气功你练的是收气的一部分功夫而已,就是在凝神气穴(丹田)已久,真气下行时才需要进行的
平时没有气感或者真气涣散,虽然循小周天看似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实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在打通任督二脉之前,你是不可能知道任督二脉的真正位置的,而且用什么在任督二脉中运行?初学者如何能运用自如?,那么这时所谓的小周天,仅仅是收摄心神的方法而已.
所以你最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凝神气穴,绵绵若存,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于恍惚杳冥中忽觉真气下行或者阳物勃起,这时候进行二步就是你所熟悉的吸气从尾闾到白会,呼气向前向下回丹田.
如果静坐至久而无气机,原因之一是不专心或者心意不到位;原因之二是身体太虚需要进补,运动和补充睡眠,最过分一种是人老体衰,绝无气机,所以要用敲竹斗龟(现欲称撸管)之法强制感应气机
直到静极而动才是小周天启动信号,吸升呼降,直到动机彻底平息,再观气穴或者收功
如果吸升呼降36次以上不能消退勃起,其至越发硬朗,那要进行第三步:勒阳关,就是用力如忍便状收缩,同时心意气从会阴到尾闾,目光凝到尾闾,真气冲向尾闾后心意气与目光继续向上至命门,如此一关一关通行小周天路径,那么任督二脉就真的打通了
如果冲关时真气不足就会中途停止或消散,那还得继续凝神气穴,至真气充足时再行冲关.
当然打通小周天并不像采大药那么正式,只要有真气都可以去冲,不一定要等到勃起,所以才会产生你这种练法,但是忽略了前提是要有真气,那初学者哪里知道真气是什么,仅仅是胡乱转转而已,真是误人子弟.
扩展
那么我该如何凝神气穴

怎么练气功?怎样入门?气功气功是我国传统体育活动之一 。古称气功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作禅或内功等 。
原始的气功没有名称,以后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而散见于历代名家著作中的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也都属于气功的内容 。至于“气功”一词 , 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净明宗教录》一书,即使这是后世托名之作,那么最晚也在隋唐时期 。在隋唐以后才出现的《中山玉柜服气经》记载:“气功妙篇 , 气术之道略同……”,但在内涵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不完全一致 。现在所通用的气功,则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之后才逐渐得到推广的 。
气功大致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 。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
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保健等多种实践中 , 逐渐总结而形成的 。气功疗法与体育疗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可以包括体育疗法,但体育疗法却代替不了气功疗法 。肢体运动始终只是气功调心的手段之一 , 呼吸运动也是为调心服务的,三调是统一的整体,必以调心为核心 。内练与外练是结合的,应以内练为主 。气功之气是指“内气”、“真气”,具有更深刻的含义 。气功疗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至少它是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综合 。
气功疗法包含心理疗法 , 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 。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 。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 。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 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
气功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 。气功作为一门科学,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与教义,只从教徒的修炼实践中提取科学的内涵 。这反映在道藏、佛经中也记载了不少古代气功的资料;另外宗教中的一些理论,也常为练功者所借鉴 。
【特点】
第一、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丰富的内容,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
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 。
经络、穴位、气血是非常复杂的人体现象 。可以简单而形象地解释: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气血运行的出入口 。
气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于穴位受到良性刺激 , 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畅 。
第二、中国气功体现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 。
中国气功强调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的机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气功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动态适应 。
中国气功强调人与社会的统一 。社会环境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中国气功修练强调人要适应社会 。
中国气功强调形神统一 。气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 。它既可以提高人体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心理功能 。气功提高人体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第三、中国气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医家的影响 。
中国气功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 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医家的一些理论及健身祛病的技术,逐步形成中国气功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养生技术 。
【名 词 解 释】
1、【周天】:道家的周天有小周天与大周天之分 。小周天路线是任督两脉;大周天路线是人身24经脉与奇经全通 。仅仅是感觉到气在身体内运行,称之为经络周天;内视到经络、穴位及内光、内景 , 才能说真正是周天路线通了,这称之为丹道周天 。丹道周天是道家的正途,由此可开发出人体潜能,并最终觉悟到“炁”的真谛 。
2、【内视】:练功者将思维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内部,直到能“看”到各种图像 , 称为内视,医家称之为“返观”,俗称“开天目” 。内视得好的还可以看到身外的景象 。
3、【静功】:练功者用各自的办法,排除多种念头,将思维集中于一念 , 并尽量将此一念定下来 。定得好的甚至将此一念也除去了 。所有这些过程均称为“静功” 。静功中“定”到一定程度,就能出现“内视”、幻听、直觉等诸多人体功能 。
4、【盘坐】:这是静功中常用的姿势,有三种 。散盘——两脚交叉在双腿下而坐;单盘——一脚放在另一只脚的上面而坐;双盘——两脚交叉搁在双腿上而坐 。
5、【丹田】:有上、中、下之分 。上丹田——印堂和玉枕穴的连线与卤门下垂线的交汇处,又称天目、天目穴、泥丸宫 。中丹田——双乳连线的中点往胸内部的中间 。下丹田——脐下3寸往腹内进去的中间 。而功夫达到相当程度 , 则“全身无处不丹田” 。
6、【天门】:俗称卤门,是道家元神出处 。
7、【天顶】:即百会穴 。
8、【意念】:即识神,即后天思维、后天意识、显意识,简称思维、意识 。
9、【性】:即“神”、“元神”,即先天思维、先天意识、潜意识、下意识 。道家认为上丹田是元神之居所 。
10、【命】:即“元精”、先天之精;如果和“气”、“神”连用,则可简称为“精” 。道家认为下丹田是生储元精之所 。
11、【玄关】:由后天思维进入先天思维(玄)的一刹那 。因为进入先天思维很难,又是内功修炼过程中极关键的一步,因此前辈练功家将这个“一刹那”喻为一道极难逾越的关口 。玄关打开,人体潜在的一些先天功能就可被开发出来 。
12、【丹】:练功者玄关窍始开,即可内视到身体内有如日如月、如珠如籽的图形,此图形即是内丹,一般称为“丹”,释家称为“舍利子”、“菩提子” 。
13、【清修】:练功者锻炼自身的“精气神”,即是清修 。如果与异性交换“精气神”,不进行性接触,也属清修,不过这是清修里的“双修” 。
14、【性命双修】:练功者独自先后或同时修练本身的“性”(神)与“命”(精) 。
15、【内外双修】:内——指精、气、神,外——指身体,内外的锻炼同时进行 。
16、【男女双修】:男女练功者内功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性的接触来练“精气神” 。此种练法只在夫妻之间进行 。
【作用和疗效】
中国古代气功从一开始就用于治病和健身 。气功所以能够治?。饕且蛭源竽云げ愫推げ阆轮参锷窬惺嗉靶难芟低衬芷鸬接幸娴牡鹘谧饔? ,对机体的异常反应有纠正作用,对腹腔器官有一种按摩作用,对自身生理机能可起到自我控制作用等 。练功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排除情绪的干扰 , 让人体的生理、生化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气功中的放松、入静和呼吸可缓解大脑皮层对整体的应急性反应准备,为机体的休息、修复和调整提供有利条件,亦即可清除“七情”对机体的扰乱 , 降低机体对外部环境的劣性刺激的敏感性,减弱“六欲”的危害;经过缓慢调整,使整体耗能减少 ,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
【姿势】(调身) 姿势自然放松 , 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和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 。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姿势本身也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 。常用的姿势有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 。
入静(调心) 入静是指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无杂念 , 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减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 。常用的入静方法有五种:①意守法 。②随息法 。③数息法 。④默念法 。⑤听息法 。以上五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可从意守法开始,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听息法,或始终练一种,可因人而异 。
呼吸(调息) 呼吸是气功疗法的重要环节。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 。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种:①自然呼吸法 。②顺呼吸法 。③逆呼吸法 。④停闭呼吸法 。⑤鼻吸口呼法 。⑥气通任督脉呼吸法 。⑦潜呼吸法 。⑧真息法 。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则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
要领
气功功法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生活有节 。上述要求,大多适用于各种气功 , 练功者具体练某种功时 , 还要参照该种气功的具体要求 。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热、各种急性病及急性传染病的人不宜练气功 。
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锻炼、健身长寿的科学 。
【历史】
古代称谓很杂乱,有吐纳、导引、炼丹、玄功、静功、定功、性功、内功 , 以及修道、坐禅、内养功和养身功等 。“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朝许逊《净明宗教录》,其中有“气功阐微”记载 。解放前董浩著《肺痨病特殊疗养法 气功疗法》及中华书局《少林拳秘诀》等书中,都提到过“气功”之词 。但是,直到1953年刘贵珍等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才对气功作了完整的解释,气功作为正式名词开始确定和流行起来 。
一般认为,气功在商朝时即已产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 气功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道、儒、医各家都研究生命运动的规律,提出自己的主张 。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哲学中关于宇宙以及人的生命理论和我国古代性命之学相结合,佛教传统的修持方法和我国古代气功的修身养性相结合,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气功科学的发展 。
【分类】
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 。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 。炼气乃以运行为主 。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 。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 。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 。气要运行时,不可逆走,贵当顺行 。如顺行的话 , 不但脏腑会舒畅,并可快慢自如;倘若逆运的话,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 。
古代气功一般划分为儒、医、道、释、武术五大派 。儒家气功以“修身养气”为目的;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宗旨;道家气功讲究“身心兼修”、“性命双修”等;佛家气功要求“炼心”以求精神解脱,其中入定派强调“四大皆空” , 参禅派强调“修身养性”、“普渡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为了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艺 。近年来,有人依据气功功法的特点,将古代气功归纳为静功与动功,并划分为吐纳、禅定、存想、周天、导引五大派 。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为主,要求思想内联,静坐凝心 , 采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莫种事物;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联的基础上意气相依,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也称为内丹派;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特点是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或作为自我按摩 。
【气功与中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 。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 , 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 。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
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 。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 。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这里所说的“导引吐呐”就是气功的一种方法 。著名的“五禽戏”,相传就是汉代名医华佗所创 , 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喜爱 。其后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气功方面的论述 。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 。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都有气功的实践和论述 。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专论气功的章节,并指出学医者应参以静坐 。从以上提及的名医和论著与气功的关系,即可知气功养生学历史之悠久,又可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诖幢喙Ψê推Χ土吨幸灿τ靡跹簟⑽逍小⒃喔⒕纭⒕竦妊底髦傅迹欢云Χ土恫男в捌ψ饔没频热鲜?nbsp;, 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 。当然,由于自古以来,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 , 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 。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 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 , 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 。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
【气功与体育】
【同】气功和体育锻炼都是人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 。气功,尤其是动功,也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 。如果去掉对意念、呼吸的特殊要求 , 则与体育锻炼中的体操无异 , 只是动作柔和缓慢而已 。体育锻炼也包括了“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相应的内容 。如“调身”本来就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而呼吸的调整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也很重要,就象长跑运动员必须使呼吸与步伐相协调一样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调身”达到完美状态的保证 。体育锻炼也很重视心理状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有关 , 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象射击、射箭,情绪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大大影响成绩 。
传统体育中的武术,与气功更是密不可分 。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指武术与气功的结合 。武术发展到今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与气功结合而起到的健身治疗作用 。传统气功中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许多功法,往往也同时被归入体育锻炼之列 。
【异】1、体育锻炼着重“调身” , 即形体的锻炼 , 其“调息”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证大脑、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体育竞技顺利进行 。也就是说其目的在于使形体的锻炼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调心”也同样是为了保证形体的完美发挥 。气功与此不同,气功的三要素中,“调心”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调身”只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重要条件 , “调息”则有助于体势的放松和精神的宁静 。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达到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整和锻炼,通过特殊的心理过程来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
2、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通过主动的自我精神活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 。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调动和培育人体的生理潜力,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 。
3、气功锻炼是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 , 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 , 使形体按特定的要求完美发展等,有着很大区别 。
参考资料:
怎么练气功?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寒暑铁布衣功,这门功夫无论对于练武和普通人来说,都是极为神奇的功夫 。功法极为简单实用,即使寻常未 练过武功的普通人,每天只要按法修炼十五分钟,一个月后便可达到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度至零上40度之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 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力大无穷 。其实,这门功夫是修道之人所应必修的基础功夫 。在古史记载中,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经常不饮不食达数月之久,寒暑唯一蓑一衲 , 大概就是得益于这门功夫的奥妙神奇 。修道之人没有固定的生 活来源,尤其为了锻炼心性和身体,经常游方行脚遍天下,以化缘乞食为生,因此有一个好身体以应付气候的恶劣变化及人情的冷暖,如恶奴野犬的袭击实属必要 。如果能练成这门功夫 , 则足以应付 这些来自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无常变化和意外袭击 。因此,这套功夫实为入道修行的必修课 。当世武当山紫霄宫道人朱诚德便精通此功,可达不畏寒暑,长力致远及辟谷不食之境界 。其功法也十分简便易行 。无论有无文化根基,只要师傅点破迷 津,均可修炼成功 。古人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 诚哉斯言!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畏寒暑及铁布衫抗击打是无限神秘的,可是这门功夫的道理却几句话就可点透 。有多少练武者 , 为了追求这一成就,勤苦追求,每天披星戴月的苦练也无法达到这一境界 , 本 人也曾是其中之一 。自从追随两位裴锡荣、金子弢恩师习艺后,得受此千古奇艺,始知平淡之中蕴天真之理 。从此以后,再不知感冒风寒为何物,寒暑均可一件布衣,数日下饮不食也属寻常事 。这套功夫的根本就在于一个气'字 。这个气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神秘奇特的”炁“,更 不是所谓内功中的真气,而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普通呼吸之气,其关键就在于如何操作这口气、锤炼这口气而已!所以,修炼这套功夫不需要任何武功根基,从12岁少年到80岁老人无分男女,只要精神与身体都正常,都可以按功法修炼成功 。
功法歌赞如下:

寒暑铁布衣,奇功世间稀 。三丰祖师传,后学应谨记 。阴阳合于心,寒暑两无碍 。
男女有别法,修炼要注意 。一气先和合,九九须抟聚 。再以息贯之,鼓荡不可泄 。
息行百十二,哼受丹元力 。更将金刚杵.毛穴可封闭, 自可辟五谷,又可却宿疾 。
手足力无穷,身披铁布衣 。言行依道理,动静可如意 。四海任我行,吟啸杳云际 。


太乙混元桩法
太乙混元桩法全称为“武当太乙隐仙派混元阴阳五行桩“ 。该桩为武当太乙五行拳法、道法的根本,凡修炼武当道家嫡传内家拳功者 , 无不以此桩为基础,其中的”七返九还大法“为隐仙派采气得气之源,而”混元一气旋转乾坤“之法更为求得拳术中”旋转力、混元力“之基?。?因此凡入我门中学习武当派拳功者必以此桩为重中之重 , 每天操练一至十遍,一年后即可身具奇功,下面具体详细解说练法 。
该功共分三步,第一步为”太乙七返桩“ , 内容如下:
1预备势:练此桩前最好空腹,除净大小便,裤带不可太紧,以自然不松垂为度 。自然松净站立,双手分置大腿外侧,且平视前方,如图1所示 。意念:我站在武当山之巅,天风温和的吹拂我周身,我要与山川大地融合为一 。
2太乙七返桩:
(1)由“预备势“双脚以脚跟为轴,双脚尖极力向外分开 , 成一条直线为度,如图2
(2)上身保持不动,接图2双脚 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两侧)横撇,变成两脚脚尖朝前直放,如图3
(3)凝神定气,两手同时由下向前向上缓缓抬起,掌心向下,高与肩平,如图4
(4)座腕亮掌,变成两掌心向前 手腕下折,掌心向前有凸意,但不可用力 , 全身仍保持放松状态 , 尤其肩 部松垂,如图5
(5)身缓缓下坐,同时双掌缓缓 随身体下按至小腹前,双掌仍掌心向下,虎口相对 , 五指自然分开 。如图6 。此势即为大乙七返桩定势 , 注意下蹲不可太低,不可太高,膝盖弯处约成120度角即可,身体保持中正,脊柱竖直不可尾闾骨前顶 。两胯根处微有向两侧的横撑之意 , 使阴部两睾丸及阴茎都保持自然松垂 。女性也需要横撑胯根,并意念阴部阴道口子宫口微微开张 。两手不可有丝毫用力,意念双脚与大地粘在一起,并越粘越紧,牢不可拔 。
(6)现在开始调呼吸 。其实所有的内功都是由呼吸炼成的 , 此处也不例外 。注意,缓缓地吸气,意念大地阴冷冰凉,而地心处却涌动着炽热的地火,我的吸气便是把地心处的地火热气吸上来,沿着我的两足心涌泉穴 吸入骨髓中,再沿着骨髓向上升,在会阴穴(在前后阴之间,阴囊与肛门之间)处融而为一,再沿身体之中线向上升,直升到脑部中的泥九宫 。泥丸宫在眉心与后脑之间 , 意为一空窍为神灵所在之地 。路线由会阴穴 向上经“丹田“(肚脐后,命门前空穴)再经过膻中窍(两乳头连线中间点向后,体腔中间之空窍)向上经脖颈中管过鹊桥(舌头轻抵上腭即上牙膛,称为搭鹊桥)再向上可入泥丸宫 。此时眼可微闭,中间留一微缝恰巧照住双掌中的空间 , 耳不外听,上下牙齿轻合 , 小腹内收,此为一吸气 。吸气过程中,随小腹内收可用意念向阴部向上向体内抽吸 。但不可太勉 强用力 。只要有微动感觉即可;女性则意念向阴道内缩紧子宫口封闭 。一 吸气完成后,即转为呼气,呼时全身放松,气由泥丸宫经膻中窍、丹田向下到会阴穴仍分为两股入两腿骨内,再向下经脚心涌泉穴深入地底回归地火之中 , 此为一呼气 。注意:呼吸用鼻,口唇闭紧 。呼时全身自然松垂,小腹复原,阴部松沉胯根仍撑开 。一吸一呼为一息,心中默数,共七吸七呼为第一遍 。呼吸之间用意不用力,力求自然 , 一定要缓慢悠长 。心中慢慢的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吸时数,呼时松气即可 , 再数二、二、三、四、五、六、七,一至数到七、二、三、四、五、六、七为第一轮 。
如果为业余练功者,练完第一轮即可停止,然去接练大乙九还桩 , 如此日日习练日久自成 。如果有时间的专业习武者,欲求长功快可再加练第二轮、第三轮,但最多不可超过第七轮 。而且练几轮七返桩,就必须接练几轮九还桩 。所以必须自己掌握好时间,以循序渐进为好 。
3.太乙九还桩:
接七返桩之架,身体不动,只是缓缓地将两手由内向外翻转成手心向上,仍置于小腹前,五指分开 略撑 , 双掌如抱一大气球,如图7 。略定神 , 停止逆呼吸,恢复自然 呼吸,意念头部之上顶中开一洞,洞 口约拇指粗细,此洞深入向下经脑中、鹊桥、口腔、喉咙、膻中窍、丹田 到会阴,为一直线 。天空中阳光灿 烂光明温暖,但天空极深极高远处 则有阴凉之精气,此精气随我吸气 时由我头顶洞口进入我身体内 , 由泥丸宫直下会阴内并充溢于阴部之 中,我呼气时此清凉精气则归入我 的腹腔命门等处 。(命门在脊椎正 对肚脐之骨节处); 吸气时小腹略鼓,意念清凉精气由天至顶至会阴穴,为一吸气,呼气时意念精气归入腹腔命门 。此为一呼气 。一吸一呼为一息,共九息 。呼吸时身体各部要求与七返桩相同 , 闭口,微合目留一缝照于双掌中间空处,耳不外听,舌抵上腭,鼻吸鼻呼,双手虚托不可着力 , 肩松垂,忘掉两腿 。就这样教吸不数呼 , 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到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直到九、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为第一轮 。
一般练几轮七返就练几遍九还,其实也不拘于此.但七返通常最多不过七轮,九还最多不过九轮,七返为通地火,以地火之阳练我身中之阴,“九还“为通天水,以天水之阴济我身中之阳 。那么为什么又称之为七返九还而不叫五返六还呢?这是依据最古老的河图洛书而来 。在远古时代人们开始认识宇宙天地万物时,是由最简单的”一“开始的,道家之祖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即是此意 。河图的理论即为地四生水,天九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因此,七为火数,九为金数,通过水火锻炼以成金丹 。道家的“金液还丹”理论,便是由这些理论而产生的 。这里以“七返、九还”为名,主要是锻炼体内的真气凝聚与通畅 。“七返”由下通上,“九还”由上至下,使身内排浊留清,进而周流全身 。
4、太乙混元抟气桩:
(1) 由“九还桩”势 , 身体不动,自然呼吸 。两手由手心向上虚托,缓缓向上抬起,同时双掌略向内翻,成双掌合抱式,高与胸齐,十指自然分开相对 , 相距约五寸,如图8 。
(2) 全身松沉,胯根横撑 , 阴部松垂,意念两睾丸松松下垂而对称,如天平之两端的称盘平正一线,女性意念两乳房自然松沉,也如天平之两端称盘平衡一线 。
(3) 此时不计呼吸 , 身体向左缓 缓旋转90度两脚不动,同时身体前送,右脚蹬直,左腿成弓步,如图9 。
(4)接上式 , 身体不动,左脚蹬 直,身体后坐,重心落于右腿上,上身保持原态,如图10 。
(5)接上式,身体右转180度.如起势时面向北,则图9为面朝西,此时转为面朝东方,身体缓缓随转动之势向前移动,左脚蹬直,右脚成弓步;如图11
(6)接上式,身体缓缓后坐,右 脚蹬直,身体重心坐于左腿上,如图12 。
(7)接上式再身体左转 180度成图9式, , 以后左旋右转,边转边数 。
(8) 此时不计呼吸 , 由图9时数一(默数) , 图10数二,再数三、四、五、六、七、八为第一轮 。再数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为第二轮,数到八、 二、三、四、五、六、七、八为第八轮,此时为第一遍,可根据练功时问练一至 八遍不等 。
(9) 此式名为混元一气旋转乾坤 , 关键在于旋转抟气,通过七返九还的采收天地二气,此式便将身中之阴阳二气抟和为一,使之成为真正的精气内力,旋转时,意想带脉 , 带脉如腰带围腰一圈,前后与肚脐命门相齐 。意念真气在带脉中流动,(带脉粗如拇指)在身内画一8字圈,同时可观注六球一柱 , 何为六球一柱呢? 六球即为上中下三盘各二球 。上盘为两眼球,中盘为两肾球(命门 两侧各有一腰子如球),下盘为两睾丸球 。女性中盘为两乳房球,下盘为两 肾球、一柱则为脊柱 。三盘两球连线则为三字,内隐仙理,故称为隐仙派 。旋转时以脊柱为立轴 , 三盘六球随之左旋右转,内中真气自然也随之 左旋右转 , 久则抟聚为一团精气 , 即成内力 。再通过长期的左右旋转,身体如沉入大地,双脚如入地三丈,两腿如桩如山,身体双臂松沉旋转而具有一种螺旋力,此为可化解任何外力,而由于内气渐旺,双掌合抱中又产生一种如气团的膨胀力,也可称为弹力,所以此桩为武当拳功道法之本,精气内力之源 。丹道家称此阶段为筑基 。旋转时,眼微开目光注于身体面对的前方,虽开而似闭,耳则似听非听 不着意于任何事物 。身体切忌上下浮沉,始终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
5.收势:
接混元桩势,练完一整遍后 , 即可停止旋转之势,身体转向正北方 , 身体缓缓直立,双手放下恢复预备势之位置,再以双脚尖为轴 , 双 脚跟内合;再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内合并齐,两脚跟再内合并齐即可 。
以上即为太乙混元桩的全套修炼方法,这是基础中的基由,每日至少练一遍沏切!切切!
关于太乙混元桩的练气还丹共分为三层功夫 , 这里只介绍了筑基 的基本要求 , 其目标基本为聚敛真气,持聚成气团,然后能用此气团开通八 脉,通过打八脉锤使身体的真气更加鼓荡 , 同身产生抗击打能力;然后运用 真气可负重致远强健体力;用此真气可御寒辟暑,可辟谷不食,可颐养回春还颜不老,可精力健旺身轻力大,神彩照人 。第二层功夫为运化 。即在旋转的过程中注意将意念之于六球一柱“ 的旋转摆动上,双脚交替为根与脊柱相连,再深入地底与地心相连.六球如飞砣因离心力而张开,身中精力充沛弥漫,身如擎天之柱 , 周围气流气均为我的旋转所带动 , 围绕我的身体成一气旋,又如龙卷风之势 。此时真气已充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脏器 , 武功正与真气相合 , 形成真正的内功 , 此阶段为真正的伐毛洗髓超凡脱俗的阶段,丹道家称之为武火炼丹 。第三层为入神 。如果如前两层还有内气与内功的运化,那么这一层已不再关注真气的变化,而全部转为神意的运行 。即周身真气盈满后,意念身体膨胀放大 , 而周身外围有一层气流如绳索缠绕着我 , 我不断的旋转用意念将周围的气圈撑大,渐渐我周身放出明净之光包围身边,此光气之圈再将缠绕我之气绳胀大并使之逐渐融化与我的气充分融合,气光愈散愈大愈广愈远,渐于虚空相合 。此时我顶天立地旋转于虚空之中,周围除了虚空已一无所有,我的身体已渐渐融化于虚空中成为一个透明的气旋,此时身心俱入虚静之中,我只是一团神意不断地不由自主地自动地左转右旋,愈转愈慢.渐渐不动 , 而连神意也不存在了,只留一片虚空 。此时的功夫 , 道家称为化光坐忘,佛家称为深入大定,丹道炼气士又称为沐浴养胎 。化光生忘是隐仙派武功的最高层次 , 此时神意与身体高度统一,周身松净之极已达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不以意觉纯以神行的境界 , 应事体物待敌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南派道家祖师张紫阳称之为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 。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 。功到神行,已可由武入道,终身受益 。


太乙八脉锤导引四式
在打锤之前,应先进行脊椎导引 。这是因为太乙混元桩只是进行了意与气的导引及锻炼,而没有对脊椎进行导引锻炼 。这四种姿势是打锤前 的准备 。
一、扭项望月式
(1) 由预备势图1起 , 双脚以脚跟为轴向两分开半步,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外移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不 动 , 眼看前方 , 如图2所示 。然后两 手向身体前方抬起平伸与肩平齐,手心向下 。如图13
(2) 由此姿势身体以右脚为轴,向后转180度,双手随转动之势向后转,右手外旋变成手心向上,向后伸直,左手曲肘护于脖子前面,左脚尖点地 , 如图14
(3) 接上势,身左转恢复图13姿 势然后继续左转 180度,左手外旋变掌心向上,右手屈肘护于脖前,左 脚直立,右脚尖点地 。如图15 。
(4) 接上势右转恢复图13姿势, 再向右转到图14姿势,如此共左右各转四次 , 即回到预备势即可 。
此势目的主要是活动脊椎,脊 椎是人周身神经的总枢,必须天 活动以保证所有神经丛的正常运转机能 。转身时,一定要配合扭项观 望伸直的掌心,速度不要太快太猛,适中即可 。转动时可以听见脊椎骨 发出的咯吧的响声 。这表明脊椎 骨节位置不正的地方已恢复正常 。
二、侧身探月势
(1) 由图1预备势起,仍双脚分 与肩同宽如图2所示,双手侧平举掌心向前,高与肩平 。
(2) 由上势 , 两脚不动身向右尽 量侧弯,左手置于头上,手心向头,右手置于背腰间手背腰 , 手心向后;如图16
(3) 接上势,身再向左侧弯,右手置于头上手心向头,左手置于身后腰间手背贴腰 , 手心向外,如图17 。
(4) 如此左右各弯曲四次,即回到预备势即可 。
三、海底观月势
(1) 预备势起分脚至图2姿势 。
(2) 由图2,双手在背后腰间,十指交叉 , 手背贴于后腰间,如图18 。
(3) 上身向前弯 , 躬身尽量将头向双腿中间伸,目光由双腿间向后看,如图19 。
(4) 起身恢复到图18,如此向前 弯腰四次,再回到预备势即可 。
四、仰天叹月势
(1) 由预备势分脚至图2所示 。
(2) 双手扶于腰间日视前方如图 20 。
(3) 接着将上身尽量向后弯 ,  头尽量向后仰眼看后方,如图21 。
(4) 如此回到图 20,然后再后共仰身四次 。注意,做此势时不可屈膝,要使腰部后弯,以锻炼腰部力量和柔韧性 。
以上四个姿势都是锻炼脊柱的动能,通过立旋、侧弯、前躬、后 仰使脊柱得到全面立体的锻炼,这样在打八脉锤时既可使真气畅 通,又增强脊柱强度和抗击打能 力,避免受伤 。


太乙八脉锤法须知
大乙八脉锤法,就是用特制的木棒、铁棒捶打全身的奇经八脉,使入脉全部贯通,真气畅通无阻,以达到抵御寒暑和周身抗外力击打的能力 操作太乙八脉锤法,有几个注意事项,习者一能要遵守 。
第一. 练习之前一定要将前面的导引四势做一遍,以热身和防止受伤 。
第二. 打锤前一定要先贯气,贯气内容见后面 。
第三,打锤前禁止喝酒,任何酒都不能喝,这是因为酒伤卫气 , 使周身汗毛孔张开,容易受伤 。
第四,打锤时必须是饭后两小时以后,一般每天只打一遍锤即可 。建议早晨大小便后进行,炼功结束半小时以后才可进早餐 。
第五,开始习炼大乙八脉锤法后的一个月内禁止任何性生活 , 否则极易受伤,切记,切记!一个月后可以有性生活,但必须节制 , 而且在当天早上不可打锤,只做导引四式 , 第二天再打锤 。建议凡修炼此功法的已婚者,继续学习我所传的太乙阴阳术,即隐仙派的双修功法 。一方面有此基 础后再学阴阳术要容易的多,另一方面修成阴阳术后,除具有绵掌、 雷掌的功夫外 , 还可以成就内功丹法,在性生活中可以阴阳互补,尽情娱 乐又不伤身体,不妨碍打锤炼功,又可增长功力 。
太乙阴阳术我也将举办函授班,学者可注意《武魂》的招生广告 。
第六,太乙八脉锤的棒锤有两种,初学第一年只可打木棒,第二年后可打铁棒、铁棒为特制的空心铁棒、每年春秋冬三季打锤时可将铁棒用开 水预热,然后在周身滚动热烙,以温烙奇经八脉,对增长功力极有益处 。铁 棒我将在集中面授时带给大家,有需要者须提前预订 。每对仅收一百元工本费 , 我同时传授太乙降魔棒法八式的武功套路 。这样这对铁棒既可健 身长功又可防身自卫 。此项只为自愿,学者也可以一直打木锤,日久功深,仍能收奇效 。四贯气式:
贯气式是寒暑铁布衣的关键,从八脉锤到御寒暑都需要操作好贯气式 , 只有气贯得好打锤才不会受伤,御寒才会有效 。
(1) 由图1预备势不动,深呼吸三次,即吸气时尽力鼓小腹,呼气时小腹凹进去 , 尽量把腹中气呼出 。
(2) 三次深呼吸后,第四次不吸不呼时,将小腹先尽力鼓起 , 然后闭住气,再深吸一口气,入腹,然后喉中吞咽一次 。注意,吸气不可太急 , 要慢慢 吸入充入小腹中,另外吞咽时只是干咽,口中没有口水也没有气,只是好象 咽食物一样的于咽 。
(3) 吞咽后向下压住腹中气,小腹一直鼓着不放 , 口鼻恢复自然呼吸 。然后双脚分开如图2所示,身地微微下坐 , 膝微屈,似自然站立 。
(4) 尽量鼓腹 , 待实在忍不住时,可放开小腹,长呼气,张嘴念哈字,将小腹中气用口呼出,连呼三次,念哈字三次,呼吸恢复自然 。
从(1)至(4)算一次,每天早晨空腹练六次,连练三天,再接练下一步 。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后再吸气入腹,然后咽气阔气再自然呼吸,腹中一直充盈气团,次序决不可错,否则无益而有损 。
(5) 上接(3) , 鼓腹站桩,将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托,托至胸前,掌心向上曲肘相对,如图22 。
随双手上托同时,将小腹中之气团上升至胸膈处,使胸腔隆起 , 口鼻仍自然呼吸,凝住不动 , 尽力忍耐憋气不泄' 。
(6) 至忍无可忍时再呼出胸中气 , 同时张嘴念哈,连续三次,呼尽胸中余气 。呼气时不可太快速 , 也要缓缓呼出 。以上再连续练三天,便可打锤了;
注意:贯气法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要操作熟练才可打锤,而且在以后应敌之时,需要随时贯气,既可抗击又可充盈拳脚之内力,练其他拳掌功夫 及腿脚功夫时自可事半功倍 。
辟谷法:辟谷不食法虽然古已有之,但不可轻试,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尤其练武之人,每日消耗体力过大,必须保持正常的营养和补给 如果遇特 殊情况,需断食时,则每日只练太乙混元桩和此贯气势,一般一感到饥饿,即贯气三口 。然后休息片刻喝几口水即可 。通常断食时 , 第一天只吃一顿饭(早饭),晚上喝点水 , 加练桩功和贯气 。第二天只吃一点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饮水练功 。第三天则只饮水练功 。如果想恢复吃饭,则第一天只喝一顿稀粥 , 第二天可以吃较稠的粥或面条,水果蔬菜,第三天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 。


太乙八脉锤
一、 任督锤
1、 预备式:姿势同于图1之预备势,不过手持太乙盘龙双棒,如图23所示 。
2、 击腹势:由图23起先鼓腹贯气,将气充于腹中 ,  然后先左后右以双棒击打小腹,所击处在脐下一寸处,口中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直数到四、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 , 共四九三十六棒 。其间口鼻自然呼吸,但腹中一直充气不泄,如图 24所示 。
3、 击尾势(1): 接上势击腹完成后,右脚右摆身右转90 度弓身,把左手反转 以棒头击打尾闾骨处八次,右手持棒横 置于头前,口中默数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即可结束, 如图25所示 。
4、 击尾势(2):身再左转90度,右脚里扣,左脚外摆,左手持棒横置于头前,右手持棒以棒头击打尾闾骨处 , 口中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然后将身转正站直,如图 26所示 。
5、身向前微躬,双手反转以 棒头轮流击打脊椎骨,由尾闾骨 向上,先左后右口中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 数到八时,正好右手击到脖子后大椎骨处 ,  如图27、28及总示意图脊椎骨击 打处所示 。
6、 击颈势:由上势 , 左手把棒 头朝上贴于脊椎上 , 棒头贴在大椎骨上 , 右手持棒以棒头击打大椎骨 ,  口中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即可,如图表29所示 。
7、 击颈上头:接上势,将左手 棒放下,用右手棒由大椎处起向上轻击,边击边上移,经风府, 玉枕至百会而止 , 同时口中 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共击八次,如图30、31所示 。
8、 躬身击顶(1):接上势,上身向前弯,低头由腿中间向后看,以双棒轮流击打百会穴八次 , 先右后 左,如图32、33 所示 。
9、 躬身击顶(2):定击百会穴 后 , 再由该穴向前到发际(头发边际,前额上)双棒轮击八次边打边 走,同时缓缓起身站直,如图34,35所示 。
此时放松小腹出气念哈字,呵气三口,然后在贯气入小腹 。
10、 抹鼻下喉:把右手棒由发际向下过额头沿鼻根眼内角再顺鼻右侧拖下,再向下过喉结右侧到“天突穴”处停止,两棒汇齐,如图36、37、38所示 。
11、 定击天突:将左棒开向左 平伸,高与肩齐,同时仰头望天,以右手棒头击打天突穴三次,如图39所示 。
12、 顺下到中:由天突穴向 下双棒轮击,边击边走到膻中穴 中止 , 其间共击四次 , 如图40所示 。
13、 将小腹中气团提到胸膈处,双棒轮流击打膻中八次 。
14、 顺下到腹:由膻中穴向下,便打边走 , 双棒轮击八次到小腹处为止,同时将胸膈处气团下降到小腹中,如图41、42所示 。
注意:此时胸腹中气团虽然下 移在移动过程中还要承受棒击,必 然鼓而不泄 。出气松开小腹,口中念哈三次 。此为任督锤,专为震开督任二脉,初学者学完以上锤法后,可暂停,打此任督锤七天,七天后再接打后面的全锤 。
二、 带脉锤
1、 由图23所示 预备势起,鼓腹贯气,然后右脚向右横开一步 , 前脚掌点地,上身向左转,左手棒向上扬起,横棒于头前上方,右手棒横置于左肋 部的带脉上,如图43所示 。然后开始击打八次,八次完毕再上移一寸,再击 打八次 , 再上移一寸,击打八次,再上移一寸,击打八次停上 。共打四处三十二次,如图44所示 。
2、 将双棒放下 , 右脚放平,身向右转左前脚掌着地,身体重心落到右脚上,右棒上扬以左棒击打右肋四处共计四八三十二次 , 如图45、46所示 。
3、 将身转正放松,放下双棒, 松腹出气念哈三次停止,如图47所示 。
三、 头臂锤
1. 上接图47,此后不再贯气,只须精神集中于棒所击打处即可 , 凝神于头部右侧之太阳穴,用右 手棒轻击八次,左棒不动 , 如图48所示 。
2. 由太阳穴向后经耳朵上 方,后上方,后方,用棒轻击共八次,边击边走,如图49所示 。
3. 放下右棒,以左棒轻击左 太阳穴八次,如图50所示 。
4. 再以左棒边打边走经左耳 上方,后上方,后方,共击八次停止如图51所示 。
以上击打太阳穴时,击打 一定要轻 , 稍有重量即可,即使熟练以后也要轻打,因为此处为头 部血管所汇集处,轻打可以通血 脉,以预防中风脑血栓等?。卮?则有血管破裂之患,非常危险,慎 之!慎之!
5. 将右手伸直向右 , 以左手 棒击打右肩部八次,击打时可用意将右肩部肌肉隆起,初时要轻,以 后逐渐加重,如图52所示 。
6、左手棒顺右臂向下便打边走到右肘外侧停止,共打八次,如图53所示 。然后击打右小臂外侧八次 , 击打部位在距右肘尖两寸以下处 。
7、 右肘部向下到右腕外侧 处,左棒边打边走共计八次,到神门穴处停止,如图54所示 。此时 右臂已经内旋,右手棒头朝下,神 门穴朝上,此处位于腕根与小臂 头阳谷穴之间凹陷处 。
8.击打该处八次停止 。
9.将右臂外翻 , 右棒头朝右,以左棒击打右腕内侧神门穴八次,如图55所示 。
10.由神门穴顺臂内侧 向上边打边走至距肘际纹(屈臂时中问凹陷纹)二寸处停 止 。其间共击打八次 。然后再 击打该处八次停止,如图56所示 。
以上为右臂锤 , 左臂锤与右臂锤击打方式相同,不过只是改为以右棒击左肩左臂而已,如图57……61所示 。四、臀锤
1. 由图47之姿势开始,左脚 收回半步以前脚掌点地,身向左侧弯 , 突出右臀部,右腿伸直不可弯,左棒横置于右腹前 , 以右棒击打右 臀部环跳穴处八次,目视右棒,如图62所示 。
2. 左腿蹬直 , 右脚前掌点 地,身向右侧弯,突出左臀 , 右 棒横于左腹前 , 以左棒击打左臀部环跳穴八次停止 , 如图63所示,回到预备势 。
怎么快速练气功【怎样练气功_怎么快速练气功】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气功,都是骗人的江湖把戏,上个世纪就已经被广为揭破了 。居然还有人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