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读后感我是个眼睛停不下来的人,只要我醒着 。坐高铁的时候会去翻看铁路局出的杂志,坐飞机的时候会去翻看民航局出的杂志,虽然上面尽是奢侈品的广告,和一些旅游地的宣传资料,再不然就是一些吃货日记 。偶然的一次发现了阿勒泰这个地方,被描述为最后一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我就开始心心向往 , 于是连我QQ的资料都改成自己是新疆阿勒泰出生,就此向很多人解释过我不是新疆人 。
李娟 , 一个戴着眼镜的女孩,和外婆,妈妈,三个女人一起在新疆的牧区讨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在乡下 , 戴着眼镜似乎就给人很孱弱的感觉 。她写妈妈的顽强,外婆的刁蛮,自己的笨拙,她写的那么认真,因为那些生活都是她一天一天的过下来的,是用日复一日的艰辛劳作换来的,所以那些文字格外的有生命力 。写散文的女作家越来越多,可这么认真生活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她们的文字就那么轻 , 看了就只是看了而已 。就像豆瓣红人meiya在都市里一个人挣扎讨生活会给都市里的年轻人带来勇气一样,李娟一家人在新疆牧区那么执着的坚持带给人的是对生命原始的热爱 。
“‘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 。”因为她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她们对待生命是虔诚,也是豁然 。外婆逝去,她会把外婆的坚强化在记忆里 , 坚定前行 。她说--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 , 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 。
环境愈是恶劣,心灵愈是敏感,她会仔细探看森林中最普通的白翅蝴蝶,她会认真度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感受河水的每一刻温度,甚至于差点被牧区小伙强奸,她也不忘要下预先付给的搭马(坐人家马去赶集)资 。
“看来当一件事情‘暂无眉目’的时候,根本就与‘永无眉目’是一样的 。”即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总有些道理可以被人们所发现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搬家,旧房子一下变得空落落,在里面说话回声会变得很大,那时候我就很好奇问父母为什么 。爸爸说是因为房子空了,我认为这等于什么也没解释;妈妈说是回声,虽然我当时无法判断正确与否,但我本能地觉得这应该是正确答案 。即便不曾去学校专门地学习,如果你足够认真地生活 , 生活也一定会告诉你它所有的秘密 。
在我的短暂的二十几年中,我妈妈是我认识的活得最认真的一个人 。而其他 , meiya也算一个吧 , 然后就是李娟了 , 她们面对生活的时候都显得用力过度 , 但你知道 , 简单从容地生活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的 。当然 , 最重要的是,与其给未来留下遗憾,不如从现在开始活在真实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或者说说而已的幻想生活中 。
回到这本书,《我的阿勒泰》因为写得是那些最原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劳动 , 跳舞,音乐,食物,所以才有如此的鲜活的感染力 , 把我们这些理所当然享用食物,空气,大自然的人拉回起点,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所追求的一切 。
我的阿勒泰的介绍
我的阿勒泰 什么叫零下42度 读后感《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有着长期在新疆生活的经历,现在仍然还住在阿尔泰地区一个名叫阿克哈拉的哈萨克小村子里,也似乎并没有刻意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的打算 。在现在这个如此骚动喧嚣的时代里,这样的生活态度,真有些异乎寻常 。我想她一定是发现了某种真正美好的东西 , 所以才会那么心安理得地甘愿被吸引 。
这本散文集,写的是那样一些遥远地方的事情,戈壁、草原、雪山、帐篷、骏马、牧人,这些事情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来说,天然就有一种吸引力 。然而,此书真正吸引人之处,却不仅仅由于题材的力量——李娟不是以一个旅客猎奇的眼光,去写边疆的异域风光,她对这里的生活充满了熟悉与爱意,笔下的一草一木,一条河流,通向家乡的一条道路 , 乃至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子,匪夷所思的边地医生 , 酒鬼、醉汉,家里老外婆可笑的习惯 , 河边巨石上的一次午睡,在她笔下都别有一种光彩,更不用说弹冬不拉的哈萨克青年、淳朴自然的少女、地区赛马会、乡村舞会这些本来就美好快乐的事情了 。所以,《我的阿勒泰》的特别之处,并不仅仅是作者笔下那些事物,更在于作者心灵里的某种质素——正因为作者的心灵有些美好而自然的东西,她才能发现并引导我们看到她笔下那些美好而自然的事情 。
读这本书的时候 , 我一直在想,这种真正美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安静 。看李娟的《自序》,她说她是“在大雪围拥的安静中”,“一遍一遍翻看这些年的文字,感到非常温暖” 。实际上,全书的文字,本身内里就有一种安静的品质 。书里写的生活,充满了自然的活力 , 然而作者的态度,却有一种深刻的安静 。这种安静在现在 , 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素质 。
其次,我想说,李娟的写作,难能可贵地保持了一种亲切的素质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大家拼命地想办法吸引人的眼球,以至于夸张喧闹,成了我们时代的风格 。连我们的文学也不例外,即使是一些好作家,也经常擅长写强烈,而不擅长写平淡 。我们的感官阈值被刺激得越来越高,我们越来越对强烈的戏剧化感到疲惫,我们期待那些亲切、平淡而美好的事情 。这时候我们发现,还有像李娟这样的作者,如此不受潮流吸引,那样全神贯注地写着身边的人、事和风景,她笔下的那些树木、河流、山川、马群、骑手、老人、顽童,便抵达了我们内心深处某个很少开放的角落 。就像此书第一篇文章《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写的,我们的家、我们的亲人 , 给了我们多少可贵的东西,却悄然无声,从不声张,我们从我们喧嚣的生活中 , 带回给他们的 , 外表光鲜 , 名目夸张 , 却常常仅仅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事物 。
《我的阿勒泰》通往一家人去的路的读后感【我的阿勒泰_我的阿勒泰人物评价】《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读这本书 , 总觉得作为一个“新疆女孩”她真的好博学,好好学 。她的话语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相反,有时候的华丽反倒显得真实 。
我很喜爱她写自己的外婆 , 她能刻画出那种有些刻?。踔良Φ袄锾艨嗤返母芯?,这是作为真正一家人能够体会出来的,也能够大大方方说出来的 。但是,这并不是她不爱外婆的表现,就在她对去世后的外婆的那段话里,我深深体会到这慈爱的外婆对李娟的爱,同样,也能够体会出这个深爱外婆的孩子:“外婆你不好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校的六楼 。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异曲同工的一句话“我们爱一个人,想一个人的是时候,总期望对方也一样爱我们,想我们 。岂知爱的最高境界居然是忘了我,免得像我想你一样痛苦 。”这种爱是无私的!
而麦西拉,他就应算是作者的第一份初恋了!虽然是以作者单恋的形式,但是却是一份最淳朴最简单的爱 。正如每一个恋爱中得女孩,她想要将自己的全部的优点,她的美展示给他看,她期望这些能够获取这个男子的爱 。而她不一样,她没有带有一种务必得到的欲望,这就是她性格的体现,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她只是怀有期望,对于这份感情,她从不好求他能够像她一样为对方付出,她就是一个质朴的女孩,怀揣一份质朴的爱 。
在作者的笔触中,少女的那种朦胧的爱的情愫写的如此逼真 , 见不到男子的相思,看到麦西拉的外套就想守护的淡淡欣喜,与他说话的那份悸动,那份迫切,让我仿佛也是目睹这爱恋的证明人 。
而对古丽贝里的描述中,则向我们展示了新疆女孩儿的真性情,不存在心机的简单,想笑便开怀大笑的豪爽,毫不掩饰的自然 。仿佛这是那里的一种人情特产,就像作者在淋雨的时候说“反正身上已经湿透了,索性破罐破摔,不管那么多了 。”
那只两度被变卖却自己回来的大黄猫,也被赋予了太多的人的情感 。本以为它的变卖是来衬托外婆外公的配角,却不曾料到它也是自己的主角 。是它给“回家”这简简单单两个字灌输了情感,这两个字就是它表达“爱”与“家”的方式 。在路上 , 它碰到了太多困难,甚至是下雨,饥饿,来来回回的人都让它担惊受怕 。然而,当它回到那个家的时候,却是物是人非了,只剩下千辛万苦最终回到家来的那份余留的安逸与温馨 。不知道它会不会触景生情,想起那些年外婆对它的好,昔日在路途的艰难心酸,更不知它是否会淌下苦涩的泪水 。它只是回来了,回到最初的起点 , 去守候最初的幸福 。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的是另一面的新疆,绝非成天动乱的荒芜地带 。那里充满人情味,充满世间所有的感情,或苦涩或甜蜜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梦: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望无际的草原,手拿课本,坐在羊背的小男孩 。或许我能够像作者一样,很洒脱的躺在一片绿荫下,睡梦中享受自然的气息 。或许晚上 , 某处的毡房内,总是灯火通明,有一两个新疆的女孩拉起我,带我去感受她们特有的“拖依”舞会的快乐 。
我爱这本故事,爱这个梦,正因简单,正因真实!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去年陪儿子上课,老师推荐孩子们看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 。这位老师说,你们会喜爱她的说话方式 。她用了“说话”两字,而不是文章 , 也不是写作 。我便明白这是个温暖系的散文写手 。
一向没去翻看这本书,直到最近看了好几本外国小说散文,觉得那个译本,哪怕是最权威最受欢迎的译本,读起来依然让我觉得不够优美动人 。总觉得我和文字隔着一层薄薄的纱,或者说译本的文字让我觉得是眼前弥漫着淡淡的雾 , 虽能看清你的脸 , 却无法看懂你的表情和神韵 。亦或许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语序语感的不一样,让我觉得译本的语言不够行云流水,不够明亮透彻,不能touch到你的心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最近迫切需要看点纯本土人士写的文章 。于是想到了李娟,想到了她的阿勒泰 。
书里你看不到太多华丽的词句 , 你能够感觉到这个人肯定不是所谓的什么名校中文系毕业,没有太多的卖弄文学,更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思想 。你看不到孔乙己问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酸腐之气 , 也看不到冯友兰式的用词造句,当然也没梁文道的评论多方位,更没有张爱玲式的文学功底 。你仿佛就是看到一个很普通的人,娓娓道来她的生活环境,她的生活记录,她的情绪变幻 。但是如果说你纯粹是在看一个人的博客日记,那么又觉得不仅仅仅是如此这般,你会被带进她描述的世界里,你会想象着那片戈壁的狂沙风暴,你会跟着她的思绪想象着她的生活,你会很想去看看那片离我好遥远的城市到底是怎样风情 。
她写得真好 , 我不由自主被带进她的生活 。我会深深记得那个叫做阿勒泰的城市 。并且我有着很想去阿勒泰的想法 。
至此,我想她是一个成功的散文作家 。
她所写的大多都是她对生活小事的感悟,那匹人家抵债还给她家的马儿 , 那辆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车,那年她养鸡,她去森林采木耳等等,以及她描述的在她家商店打电话回家的搞笑的哈萨克的小人物,这些都十分的吸引人并且朴实 。她的故事十分朴实,很一般的小故事 , 但是你读起来却感到那么的有意思和温暖 。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车没油了,但是却有过路人慷慨的倒油给他们,倒油的皮卡车主不见得有多富裕,那辆车极其年代久远且破烂,但是他们善心好心 。我反复看到,在那遥远的地方,那个肯定我不如上海这般礼貌的城市,那里形形色色的人是善心的 , 温暖的 。在那个天那么蓝 , 风那么急的地方但却有着最朴实最可爱的人民 。用句很俗的形容词,正能量 。是,让我的内心深深被温暖被感动 。
从作者的笔下,我惊喜的看到一片还没有被外界礼貌所侵扰的极荒僻壤 。那里的人有本能的笑泪爱痛 , 完全展现出生命最原始的状态 。正如她所说 , 在那样的地方 , 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 。这应当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宇宙间平衡有序的生命形态 。那里的自然狂野直率,没有被城市礼貌所加工,生长在这样的天地间,或许她理所当然就被浸润出一副与天地浑然一体的性灵和情怀吧 。他们不必须懂得文化是什么,但是他们对美和对美的表达却有着先天的自觉 , 而且这种自然而发的美比之经过礼貌浸染和艺术加工的美更具震撼力 。即使你没有与他们共通的语言 , 也能产生文化的共鸣,而心生感动 。如果不是透过作者的文字 , 我无法想象在茫茫天地之间还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 一群寂寞而卑微的人,艰苦却欣欣向荣的生活着 。我不能不赞美他们的隐忍、坚毅、乐观 。但他们自己不这样认为,他们把上天降临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应当,看作一切生命出现、存在、消忘过程中的常态,平静而无怨的理解 。
那些居住在她的四周 , 常常与她打交道的贫穷的原住民、孤独的游牧者也都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生活方式,有时他们甚至会正因十分荒诞的思维、怪异的僻好而做出令她无法忍受的举动 。假设我们有一个或数个这样的邻居,肯定会天下大乱 。而作者的眼晴却能透过她宽容的人格,去看待这些人,而且走进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体谅他们 。正因她自己也是这样寂寞无望 。她把他们描述的滑稽搞笑又可爱可亲,使你笑中带泪,为他们如此真实的活着 , 又活得那样寂寞、那样苦辛而感叹 。
李娟让我感受到有种作家是浑然天成的,他们的写作潜质是上帝赐予与生俱来的潜质 。正如我之后无意之间看到王安忆对她的评价——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 , 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 , 时刻很长,人变得很?。?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 。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
作者用乐观向上的姿态诠释了世界,实在值得我们去感受她那独特的见解 。干净纯粹质朴的文字,越发显得世界是那般完美 。
- 我的青春宣言_为了弘扬五四精神,写一段以“我的青春宣言”为题的...
- 夸夸她的闪光点 我的闪光点作文_我的好朋友作文
- 夸夸她的闪光点 我的闪光点_我的好朋友作文
- 我的长生果课文_我的长生果概括各部分大意
- 我的长生果原文_我的长生果课文生字?
- 我的长生果主要内容_我的长生果主要内容可以分几段
- 我的钢琴老师_我想辞去稳定工作学钢琴,完成梦想当钢琴老师!怎...
- 我的课余生活日记_课余生活的日记怎么写?
- 我的课余生活 作文_我的课余生活作文600字
- 我的读书生活_我的读书生活250字左右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