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_怎么评价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的区别是什么?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的区别是:
1、定义不一样:教学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 , 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 , 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个是描述,一个是设想 。

教学设计案例_怎么评价教学设计案例

文章插图
2、包含的内容不一样:教学案例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个是针对已经发生过且有解决方案的,一个是设想的方案 。
3、写的时间点不一样:教学案例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写在教之后 。教学设计一般写在教之前,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设计和计划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案例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案例是指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方面含有丰富信息和意义的一个事例 。它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一段具体的教学情节,一件发生过的事实 , 向人们提供人物、场合、过程、结果,引发大家的思索 。它呈现特定的问题情境 , 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一定的分析和反思,希望引发讨论,从中体现一定的思想和理论 。

1、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
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映 。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
2、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问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 。
3、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的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明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的区别是: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 , 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 , 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 。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
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 3)教学目标(三维)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 5)教学流程图
(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8)评价标准
(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br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
(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
( 5)教学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
创设情境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
新课讲解 ——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
实践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分享交流 ——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效果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
归纳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 , 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
拓展提高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
( 6)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
教学过程展现出每个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要与流程一致
教师活动要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讲授、引导、学习过程监控等
学生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关键点,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等
设计意图要对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解释分析,对应教学目标、重难点处理、课程目标的实现等 。
技术应用要体现出这一环节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资源等
时间安排要体现出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流程安排
(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宜过多;
评价内容不要过于繁复,要易于操作;
评价结果的用途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认可程度、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等 。
( 8)评价标准
要设计评价量规,量规内容不宜过多,形式可以是填写分数、给出等级、简单评语等 。
( 9)关于板书
板书的用途 ——提醒学生、突出重点
提醒的内容 ——技术的主要环节、学习任务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点要起到标尺的作用 , 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2. 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4. 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
第二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一、《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9课 《社区活动要文明——图形的改变》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 , 第三单元《绿色家园》的第二课 。介绍“画图”软件基本技能——图形的改变(翻转 /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
结合今年是奥运年,是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最好的时机,故将前一课改为《圣火传递——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熟练掌握了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
在本节课即将上课时,遇到国家突发事件——四川汶川发生 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捐助受灾的同胞 。因此 , 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
(二)学情分析:
1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
2 .已有知识技能:
( 1)会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中图形 。
( 2)会移动选中的图形 。
3 .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 1)学习图形的“翻转 /旋转”命令 。
( 2)学习图形的缩放 。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图形的翻转和旋转的操作 。
熟练掌握图形的缩放操作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在当一名小小志愿者 , 帮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碍的过程,掌握图形修改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快速解决问题,感受时间就是生命,提高学习效率 。
渗透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想 。
教学重点: 图形的翻转和旋转
教学难点: 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竞赛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 .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 .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 .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序号
姓名
实际问题 10
交通问题 20
钟表问题 30
数学问题 40
实际
得分
1
2
3
4
小组总分:
说明:组长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汇总本组得分 。
板书设计: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 , 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技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同时在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还能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体会生命的可贵,亲历活动过程,树立其关爱他人的意识,真正实现让爱心传递,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都精彩 。
案例二、《鸡群觅食——绘图工具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逐步从“支持教师的教”转换为“支持学生的学” 。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设计课件转换成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的行为也从被动的观看与操练,变为主动的应用与体验 。因此开展适应新环境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 。
一、研究专题——从研究者的角度探索学生、教师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 。同时教师不再是以往专家的角色 , 而要在不同情境下扮演指导者、助学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多元角色 。因此,开展面向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
经过一段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内部,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开展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视角入手,研究如何学“会”中指导渗透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研究如何“会”学;
(三)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创设情景,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 让全体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教学设计中要包含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指导学生自评、互评,能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 。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动的,因此在课堂中还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时刻把握教师、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教学、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二、教学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提升
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 。知识与能力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 。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 , 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 , 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 , 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 , 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等 。
学习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应用 。
2 .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 。
3 .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
4 .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
三、教学思考——从助学者的角度进行学习过程设计
1 .学习者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 学习过 Word软件的简单的功能 。本课中所介绍的“绘图”工具栏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一个小综合 。学生应用 Word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个性插图,并且在尝试操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促进学生学会相互合作,面向全体学生 ,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2 .学习目标设计




知识与
技能
认识“绘图”工具栏,掌握其启动方法 , 并会灵活使用 。
巩固设置线条、填充效果的方法 。
掌握同时选择多个图形,并将其进行组合 。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设计个性插图的过程,了解美化文档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方法 。
3 .学习与助学:
导入 环节——让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日记《鸡妈妈和鸡宝宝》体会应用已掌握的写作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 进一步分析对比修改后的图文并茂作文,引出应用“绘图”工具栏设计个性插图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
大组竞赛 环节——研究“绘图”按钮的作用,快速启动“绘图”工具栏,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形式快速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掌握启动“绘图”工具栏的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互相指导等方法达到全体学生均掌握的目的,而且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
体验操作 环节——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尝试操作,边操作边研究解决问题 。问题的设计:选择学生在实际绘制插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设计 4个难度不同的问题 , 让学生人人有问题可答,有研究项目:
1 )如何绘制图形? 2)如何填充颜色 ?3) 如何调整线条的粗细? 4)你能移动全图吗?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分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介绍给同组的同学,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同时教师提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阅读教材、《跟我学》帮助文档 。从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达到面向全体 , 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使之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我 。同时通过逐步地训练,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
答疑解惑 环节——通过展示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获得的方法、发现或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组或几组同学的示范操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 。通过这个环节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同学的示范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 。
设计任务 环节——通过给出四个难度不同的学生作文 , 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其设计个性插图的任务 , 分层次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开展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如何能更有效、更恰当地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 同时通过设计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现设计个性插图的目标,并从中体会通过自己的创造使文章增色,体会创作的快乐!
作品欣赏与评价 环节——通过展示几位同学的设计的带有个性插图的文章,让展示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总结设计过程中地点方法,阐述自己设计中最得意的地方 。同时听取他人的评价意见,以便更完善自己的作品 。倾听展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想要了解的其它问题 。通过展示的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 使整个学习过程进一步向深度、广度发展 。同时还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
课堂小结中,学生和老师共同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发散出去——应用“绘图”工具栏还可以有许多用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环保小卫士、节约小标兵……胸卡、标牌等 。
四、课后反思——从合作者的角度审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
1.大组竞赛中,全体学生参与,成功后在黑板上公布名次;
2.答疑解惑中,及时鼓励展示的学生,并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入、广泛给予激励式评价;
3.在评价与展示中,鼓励学生欣赏他人作品,对展示的学生予以肯定;
4.在自评过程中设计了 5☆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并记录在黑板上 。
教师导学、助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教师的课件到学生的学件都取材于学生的身边、取材于教材 ,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竞赛、带着问题研究、自主选择设计以及作品欣赏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
学生的作业提交率 100% , 全班 42人,自评达到 4☆的学生 39 人,互评达到 4 ☆的学生 40人 。基于以上的数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参与度 100%;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基本落实,同时有超过 13位学生的设计中有本节课知识的延伸;由于在《答疑解惑》环节中简单问题展示用时过多,致使《展示与评价》的环节学生表达不够充分,应在此处多用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与反思,此处感觉有些遗憾 。
总体上 , 本节课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目标,基本实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并通过今后的进一步实践逐步完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
案例三、《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第 13课《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画图与 Word提高”,第三单元《七彩文学社》的最后一课 。应用“ word”中的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 。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 Word文字处理模块的终点,又是应用该模块的起点,鼓励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创作作品,达到能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
树立设计思想,应用“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并体会文本框的妙用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结构图如下: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开始进入少年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
在课前我通过访谈的方式向五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古诗教学及学习的情况:本学期古诗学生已经学习了四首,分列在《马》单元的《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以及《水》单元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浪淘沙》 。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古诗赏析页面,达到《纲要》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学会插入文本框 。
( 2)合理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效果 , 设计古诗赏析 。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设计中,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任务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情古韵中创作,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诗的意境,畅抒心意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
2 .设置文本框格式 。
教学难点—— 合理设置对象的格式 。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准备
1 、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 、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 、作品评价表
4 、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1:诗情画意——激情导入
入情: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
目的: 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
入景: 对比语文书中的古诗排版,让学生观察思考背景图案的作用和其与文字的关系 。
目的: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图文之间的关系 。
学习策略 :对比感知,思考作答 。
教学策略 :激情引入,任务驱动 。
任务驱动: 通过欣赏古诗赏析范例作品,布置本课任务——制作古诗赏析页 。
目的: 明确任务,了解设计顺序 , 做好准备 。
环节 2:诗情古韵—赏诗

内容:
教学插入文本框 , 先介绍学习资源位置——资料丰富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同时设计了相同页面规格 , 不同文字排版的各类古诗文档,以便学生应用时产生认知冲突,建构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 。在随后的思考辨析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网对比学生中的不同设计,让学生体会文本框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应用文本框可以方便地排版 。最后梳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应用软件的技能技巧,渗透合理应用的理念 。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
教学策略: 放手尝试,先用后讲 。
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思考辨析
环节 3:入情入境—观景
内容:教学设置文本框格式,本环节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设置自选图形、背景等设置对文本框的线条、填充等项目进行综合设置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同时在学生设置之前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设置文本框才能实现整体和谐?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审美意识和创作美的能力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解决本课重点 。
教学策略: 对比效果、讲解审美,突破难点 。
学习策略: 知识迁移、尝试探究 。
环节 4:畅抒心意—评析
内容: 美化文本框 ,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审美指导,让学生领会什么是和谐统一,从模仿做起 , 逐步实现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产生美,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同时还有学生归纳梳理方法的环节,落实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 。
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让学生理解整体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 。
教学策略: 分析审美,梳理方法 。
学习策略: 理解审美 , 模仿创新 。
环节 5:展示与评价
内容: 应用评价量规,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落实评价的公平性、广泛性、多元性目标 。学生应用量规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避免了人情分等不公平的现象 。
五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应用评价量规评价法,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能分析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对创作有激励作用,又能随时纠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
作品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体系
自评
互评
5 ☆
3 ☆
1 ☆
1 、诗与图片
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合的背景图片
会选择背景图片
会插入图片,但未设置为背景
2 、字体设计
字体、字号、颜色的设计与整个画面协调
有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设计
部分完成字体、字号等方面的设计
3 、诗的位置
文字摆放位置不遮挡画面
文字摆放位置不遮挡主要画面
文字摆放位置遮挡画面
4 、文本框格式及效果
文本框的填充、线条以及效果设计与整个画面协调
有对文本框格式、效果的美化设置
没有对文本框的美化设置
5 、创新设计
古诗评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古诗评析合理
作品中未有古诗评析的内容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及举例分析教学案例的撰写方法如下:
1、选择事件
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比较具有选择性,那么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
2、事件描述
在写案例时,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 。
3、确定演员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 。
4、检查结果
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 。
5、假设
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如果重新考虑的话选择也会不同的 。
说到举例分析,这主要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 。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为了妥善解决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 , 这样一来也就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 。
教学设计案例_怎么评价教学设计案例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教学案例的相关结构
1、标题
教学案例总是有标题的,要借助标题反映事件的主题或形貌 。一般地说 , 教学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 。作为教学案例的标题,两种标题的方式都各有千秋,前者展示事件,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后者反映主题,能使读者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 。
【教学设计案例_怎么评价教学设计案例】2、引言
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 , 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 。主要描写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 , 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 。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教学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 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
3、背景
教学案例中的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依托一定的背景在教学案例的叙述中 。而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教学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分析、评判离不开背景 。
4、问题
教学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 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在描述中要讲明问题的发生、发展、结局 。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地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教学案例的主体 。
5、反思与讨论
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相关经验和教训的过程 。因而系统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提升智慧并形成自己解决教育的正确方式有很大的帮助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的区别是什么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 , 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总结 。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 , 一个是结果 。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
案例和教案的区别?案例:主要是提供实际的教学例子,而不是所有教学的细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 。以其范例 与教学的配合为主进行设计 。
教学案例是主要用来交流,或者自我教学实例积累的 。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 。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 。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
教案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 。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 。
怎么评价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教学案例指包含着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景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典型性
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 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 , 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
2.研究性
指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 , 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
3.启发性
指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 , 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
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 , 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他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他对教育的理解,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 。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
二、如何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感受和分析,学习、领会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 提高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对教师而言 , 教学案例分析要重在“分析”,力争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虚实并重,小中见大” 。
1.分析教学案例中的理论要素
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中分析出理论观点 , 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哪些教学行为注重了从认知的角度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去展开教学 。要把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从中学习和体验从教学实践经验“如何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促进教师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从自发的行为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
2.分析教学案例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分析要着重于其对教学的启示,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使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逐步培养起来的思维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关注案例中教师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脉络,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 。
3.提出对案例中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
分析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因此,教师要对案例中的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 提出教师独到的改进意见,这应该成为教学案例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为,教师一旦将这种认识表达出来,可以增进教师的自我理解 , 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 , 并以此达到理解这些教学案例背后更为深远的教育教学意义的目的 。
坚持撰写教学案例分析 , 坚持长期的学习、积累,不仅能厚实教师的专业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记载,对今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也是造就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