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故事_写教师,同学的幸福成长故事的作文

撰写学习故事对教师成长有什么意义撰写“学习故事”并非只为完成一个个“故事”,更不是为了赶风头、追时髦 。中国幼儿教师撰写“学习故事”的过程应该是从观念到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对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都很有意义 。
结合1:改变教育故事的出发点
很多刚开始接触“学习故事”的中国幼儿教师容易发生的困惑是,“学习故事”似乎和教育故事区别不大,不过就是换个名称而已 。
表面上看,两者都记录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及自己的思考;都需要教师用相关理论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解读 , 并提出教育策略;皆以“案例”的方式呈现,有叙有议,常配照片 。但这样理解“学习故事”,未免狭隘 。其实,不同的名称已经体现了出发点的明显差异——“教育故事”更关注教师的“教”,“学习故事”更关注幼儿的“学” 。
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学习故事”关注幼儿自发的学,关注生活和游戏中的学;记录的是幼儿能做什么 , 而非不能做什么;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信与能力,而不仅是他们的学习结果 。
从“学习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教师“尊重幼儿”这一观念的落实,看到了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还看到家长与教师共同完成幼儿评价,这样一种“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
结合2:促进幼儿快乐发展
让幼儿“快乐发展”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追求 。不过,在一些幼儿园里,孩子们却并不快乐:他们常需要参加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玩教师编排好的“游戏” , 甚至还担心由于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受批评……
由于“学习故事”记录的是幼儿自发的积极行为,是他们天性充分绽放的时刻 。此时,幼儿所处的心理环境必然是安全温馨的,他们的情绪必然是轻松愉悦的 。“学习故事”中成人“退居二线”的做法无疑会给幼儿提供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 , 幼儿积极主动、敢于探究、乐于创造等学习品质会得到更多的锤炼,全面、可持续的身心发展会更易实现 。
结合3:支持教师快乐成长
“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然而,教师的成长之路却总是荆棘丛生 。“学习故事”恰恰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可靠平台,不仅使他们的成长不断加速 , 而且使他们的工作充满乐趣 。
1.转变儿童观并落实行动 。“学习故事”的重要特征是从幼儿的“积极行为”切入,这样教师就必然要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幼儿的自然智慧与能力 。此后,教师只为幼儿创造进一步学习的可能,接下来做什么仍由幼儿自主选择 。这些做法不仅可以使教师的儿童观发生根本的转变,而且很容易将这种转变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中 。
2.促进对儿童发展理论及《纲要》、《指南》的学习和理解 。由于“学习故事”需要教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加以分析和解读,还要想出下一步的支持策略 。因此 , 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决策能力,还能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儿童发展理论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
我们开展“学习故事”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理解《纲要》和《指南》 。就幼儿的“学”而言 , 老师们自然会将关注点从教师主导的“学”转向幼儿自发的“学”;从特定活动中的“学”转向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寻常时刻的、富有个性的“学” 。这正是《纲要》与《指南》精神所倡导的 。
3.体验职业的乐趣 。在幼儿园里,不少老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实这种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与幼儿交往时没有遵从师幼之间人际互动的客观规律 。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传统儿童观忽视这一点,在此影响下的师幼互动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当幼儿明明想往“东”时,教师偏要拉着他往“西”,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还不一定成功,于是对幼儿心存“失望”甚至“不满” , 与幼儿乃至家长的关系日趋紧张,集体活动也“漏洞百出” 。在幼儿感到百般无奈的同时,教师也一次次品尝着“失败”的苦果、身心俱疲……
“学习故事”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此类师幼互动的尴尬 。“顺应幼儿天性”的指导思想使师幼关系一下子融洽起来,教师在工作中也会感受到未曾有过的轻松和愉悦 。可以说,“学习故事”在解放儿童的同时也解放了教师自己 。
关于老师对我的帮助《我的成长故事》转眼就是四年级了,三年多学习生活经历了三任班主任的轮换 。在我的成长中,帮助过我的人不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年级的班主任—刘老师 。我性格并不内向,只因为在班上年龄最小,在学校胆小怕事,上课很少举手发言,而且做作业急躁 , 错题很少主动纠错 。由于这些性格特点 , 我在学习 , 生活中遇了不少困难,尤其在二、三年级,我常常被这些困难困扰着 , 担心是不是太小跟班有问题 。读四年级后,班主任刘老师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弱点,她找我谈心 , 鼓励我说“章萌 , 你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胆量,要积极协助老师做好班上的工作 , 带领同学们学习好 , 争当一个优秀的学生” 。为了锻炼我,她安排我做了小组长 。在老师的支持帮助下,我逐渐克服了胆小的毛病,每天主动帮助老师收齐作业,家庭作业回家半小时内做完,自己认真检查,错题主动更正 。通过两个月的锻炼,我变得越来越有学习自信了 。10月份我报名并被选进校舞蹈队
名人成长中老师的引导和帮助的故事有?【教师成长故事_写教师,同学的幸福成长故事的作文】1、徐沛东:难忘启蒙老师
被公认为音乐界大腕的徐沛东,至今仍然认为,如果没有那位免费授课的启蒙老师,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徐沛东说:“小时候,我对音乐从爱好到痴迷,整天研究音乐 。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可能花钱给我请老师,也不可能买把琴让我学习,我就只好想别的办法 。终于找到了一位在歌舞团拉大提琴的老师,愿意教我 , 而且免费 。我就每天骑着自行车,背着大提琴,横跨北京两个区去学习,冬天一身雪 , 夏天一身汗 , 就那么坚持下来了 。我至今仍十分感激那位启蒙老师对我的教导与关爱 。”
2、周涛:伯乐们引领我走上艺坛
名主持人周涛在光耀荧屏之前,也曾走过一段崎岖的学艺之路 。那时候她正在上高中,本来她的目标是念新闻系或外国文学系,但班主任老师坚持认为她有艺术细胞,力劝周涛父母支持她学艺 。当时 , 有人介绍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高院长,高院长告诉周涛的父母:“说什么都没用,我得先看看孩子,相中了我就教,相不中我不会教 。”过了几天,周涛的父母带着她,坐火车赶到了合肥,高院长一看就非常喜欢:“这孩子我收下了!”就这样,周涛踏上了拜师的征程,她的时间安排一般是:周一到周六在学校上课,周六夜里把作业做完 , 周日一大早赶火车到合肥,到了老师家就是中午了,在那里吃了饭,然后赶紧学艺,学完还要连夜赶火车回去 。周涛不止一次对人说:“我特别特别感谢高院长,他全心全意地教我,没收过我一分钱,而且还要管我的饭!”

名人的成长故事
1、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 。1930年又明显地倾向于超现实主义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
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 , 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 , 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 。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 , 称毕加索为天才 。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 。而且他似乎永远都学不会枯燥无味的算术 。他无奈地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 , 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 。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 。"而且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 。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 , 根本没法教,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 , 毕加索的母亲听了又羞又恼,觉得无脸见人 。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 。
毕加索《格尔尼卡》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 。他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 。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 。"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 。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 。但是,嘲讽却并没有就此停息,反而愈加猛烈 。小毕加索脆弱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 他变得不爱说话了,更不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这个时候,父亲每天坚持送儿子去上学 , 一到教室 , 父亲便把画笔和用作模特的死鸽放在课桌上 。父亲成了儿子强有力的心理依靠,似乎离开了父亲,毕加索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 。以至每天上学,必须得到父亲会来接他回家的承诺后,毕加索才会松开父亲那温暖的手 。
作为"坏学生",在学校关禁闭已成了毕加索的家常便饭,禁闭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墙壁,可是毕加索却很高兴 。因为他可以带上一叠纸,在那里自由地绘画 。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像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 , 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 。
2、伊莎多拉·邓肯(1877-1927),美国女舞蹈家、编导、教师,现代舞的先驱 。她是一位富有浪漫传奇色彩的新女性,毕生从事舞蹈改革与创新,她的实践和理论对当时和后来的舞蹈艺术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邓肯的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从小就给予她良好的音乐教育 , 培养了她的舞蹈志趣 。更值得称道的是,她的母亲一直关爱和支持着她 , 给了她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 , 让邓肯学会真正地生活,勇敢地追求艺术 。邓肯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无疑受到了母亲巨大的影响 。
名人成长中老师的引导和帮助的故事有什么?1、徐沛东:难忘启蒙老师
被公认为音乐界大腕的徐沛东,至今仍然认为 , 如果没有那位免费授课的启蒙老师,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徐沛东说:“小时候 , 我对音乐从爱好到痴迷,整天研究音乐 。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可能花钱给我请老师 , 也不可能买把琴让我学习,我就只好想别的办法 。终于找到了一位在歌舞团拉大提琴的老师,愿意教我,而且免费 。我就每天骑着自行车,背着大提琴,横跨北京两个区去学习,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就那么坚持下来了 。我至今仍十分感激那位启蒙老师对我的教导与关爱 。”
2、周涛:伯乐们引领我走上艺坛
名主持人周涛在光耀荧屏之前 , 也曾走过一段崎岖的学艺之路 。那时候她正在上高中 , 本来她的目标是念新闻系或外国文学系 , 但班主任老师坚持认为她有艺术细胞,力劝周涛父母支持她学艺 。当时 , 有人介绍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高院长,高院长告诉周涛的父母:“说什么都没用 , 我得先看看孩子,相中了我就教 , 相不中我不会教 。”过了几天 , 周涛的父母带着她 , 坐火车赶到了合肥,高院长一看就非常喜欢:“这孩子我收下了!”就这样,周涛踏上了拜师的征程,她的时间安排一般是:周一到周六在学校上课,周六夜里把作业做完,周日一大早赶火车到合肥 , 到了老师家就是中午了,在那里吃了饭,然后赶紧学艺,学完还要连夜赶火车回去 。周涛不止一次对人说:“我特别特别感谢高院长,他全心全意地教我,没收过我一分钱,而且还要管我的饭!”

名人的成长故事
1、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 。1930年又明显地倾向于超现实主义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 , 亦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
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 。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毕加索为天才 。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折磨 , 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 。而且他似乎永远都学不会枯燥无味的算术 。他无奈地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 。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 。"而且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 。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 , 根本没法教,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 , 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又羞又恼,觉得无脸见人 。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 。
毕加索《格尔尼卡》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 。他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 。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 。"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 。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 。但是,嘲讽却并没有就此停息,反而愈加猛烈 。小毕加索脆弱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变得不爱说话了,更不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这个时候,父亲每天坚持送儿子去上学 , 一到教室 , 父亲便把画笔和用作模特的死鸽放在课桌上 。父亲成了儿子强有力的心理依靠 , 似乎离开了父亲,毕加索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 。以至每天上学,必须得到父亲会来接他回家的承诺后,毕加索才会松开父亲那温暖的手 。
作为"坏学生" , 在学校关禁闭已成了毕加索的家常便饭,禁闭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墙壁,可是毕加索却很高兴 。因为他可以带上一叠纸,在那里自由地绘画 。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像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 。
2、伊莎多拉·邓肯(1877-1927) , 美国女舞蹈家、编导、教师,现代舞的先驱 。她是一位富有浪漫传奇色彩的新女性,毕生从事舞蹈改革与创新,她的实践和理论对当时和后来的舞蹈艺术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邓肯的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从小就给予她良好的音乐教育,培养了她的舞蹈志趣 。更值得称道的是,她的母亲一直关爱和支持着她 , 给了她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让邓肯学会真正地生活,勇敢地追求艺术 。邓肯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无疑受到了母亲巨大的影响 。
我的成长故事 作文关于老师,有许多伴我成长的好老师,我们的班主任粟老师便是其中的一员 。
她不光是我们的班主任 , 还是全年级的年级主任 。她的职务很高,自然也很忙 。即便如此,她还是会抽出更多的时间耐心地陪我们学习 。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对粟老师还不是很了解,当我得知她是年级主任的时候更是吓的不轻,心里时不时冒出奇怪的想法:粟老师会不会因为太忙而经常不给我们上课?。炕蛘呋岵换嵋蛭岫V簧弦话氲目尉妥吡税 。课沂植话玻退闶巧峡挝乙彩中⌒?,生怕她会中途走人 。抱着这样的心情 , 度过了整整半个学期 。到了后来,我的心态慢慢改变,我发现,粟老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一次中途离开或没给我们上课 。不仅如此,她在自习课和课间休息时 , 除非有事,她都尽量抽出时间在教室中陪我们学习 。时间过得飞快,七年级已经结束,但是,再仔细回想,在这漫长的一年里,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她缺席,这需要多少的耐心与坚持?。∷诶鲜Γ?您是我身边的好老师!
她的教学方式独特,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同学们勇于举手、积极发言 , 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的开心、活跃 。
刚开始上课时,粟老师都会有些与同学们的互动,让大家可以参与其中,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中,我们都以小组加分的形式答题,对一道加一分 , 反之,则扣一分,每个小组互相竞争,角逐前三名,这样便增大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活跃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条规定,只要会 , 就必须举手,即使答错了也没关系 , 老师会讲解 , 但如果不会,又不认真听老师讲解 , 便会在小组上扣一分,连累其他成员 。这条规定的颁布,使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认真听讲,不为组上扣分 。当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粟老师便会请同学归纳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没讲到的就由其他同学补充,这是一个只要听了讲就会答的简单问题 , 也是一个加分的好机会 。同学们为了加分就会认真听讲、认真记忆 , 这样就达到了一个边学边记的效果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是因为这样高效又有趣的上课方式,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人才 。粟老师,您真是我身边的好老师!
粟老师就是这么个有耐心、教学方式独特的好老师!她就是我身边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