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赏析_文学欣赏的角度

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平凡的世界》赏析
生活的真谛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去对待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从来没有一本书可以如此震撼我的心灵,读完之后让我久久感动受益!作品中的情节牵动着我的心,即使临近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我仍然在夜深人静时 , 捧着书在灯下品读 。
作品截取的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落——双水村,在这个闭塞的小村庄生活着各色各样的人们,他们大多是质朴老实的农民 。为了生活他们长年累月地劳作,仿佛他们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劳动,但在作者的笔下你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满足!作者以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展开了描述,向我们重现了新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切变化,这里面充满着一个爱的世界——亲情、友情和爱情!双水村的少平、晓霞、少安、润叶、金波 ,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不已 , 让我们跟着或喜或悲,或笑或泪!
孙少平——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乡下人 , 凭着自己的才气 , 挣扎于在命运的边缘 。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县城中学,踏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学校中,他尽已所能找到各种书籍学习,饱食精神大餐 。但是,贫困出身的他每次都在别人打完饭才偷偷走进饭堂,买那最便宜的饭菜,如此艰难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 。也就在这个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他结识了一位地主出身的女孩赫红梅,朦朦胧胧地开始了他的初恋 。在那个刚刚从文革动乱中走出来的年代,阶级斗争的阴影还没有从人们的心头散去 。为了有一个比较好的名声和未来,赫红梅选择了抛弃孙少平而跟从另一个成分较好的男孩 。就这样,这段恋情还没有等到开花就凋谢了 。
然而,命运并没有亏待这个年轻人,他在他哥哥孙少安的恋人田润叶家里结识他这一生中的爱人——田晓霞,润叶的堂妹,黄原地委书记的女儿 。田晓霞也是孙少平的同学 , 有了孙少安和田润叶的关系,他们两个理所当然地走得更近了,渐渐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 。她和她的堂姐一样,不嫌弃他的家境,她更看重的是他的人格和才华 。他们共同参加了许多活动,让两个人的感情不断加深,而堂姐田润叶的支持 , 让他俩的感情更加牢固 。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家是心灵永远的港湾!家的大门永远为我们开着,不管我们离家有多远 , 那个地方永远牵动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失落无奈时心不会跟着飘荡,因为有一个地方永远在那里 , 我们的家人永远在牵挂着我们,祝福着我们!孙少平和他哥一样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 他们都可以为了家庭而放弃对于自己很重要的东西:孙少安为了弟弟妹妹可以继续读书,本来成绩很优秀的他,愿意辍学回家帮父亲到地里干活,没日没夜无怨无悔地忙碌着,以支持贫困的家庭;孙少平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本来可以继续升学的他选择回家当一名民办教师 。“亲情是一条永远剪不断的线”,孙玉厚的家是贫穷的,但也是富有的,家人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少平和少安在亲情方面有着共同的一面,但他俩在爱情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别 。爱情在现实的面前往往都会扭曲,少安和润叶的爱情让人为着惋惜又为着无奈 , 现实是跨不过的鸿沟!少安知道他与田润叶的感情阻力很大——自己是一穷二白的农民 , 而润叶是县城中学的公办教师,他俩的距离让他选择了向命运屈服 。他故意与田润叶疏远,最后一声不坑地去山西娶回了一个农家女 , 想让润叶彻底对他死心!虽然孙少安在感情上很脆弱,但在事业上他却无比坚强!他抓住改革开放这个机遇,利用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放开手脚地发展事业!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欠下了一身债,但并没有放弃,而是不屈不挠地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创立了一间大型的砖瓦厂 。
田润叶,面对孙少安对她的伤害 , 她只有沉默,她的眼泪只能往心里流!对她来说,此生没有第二个人能代替孙少安在她心里的分量 。然而,由于祖父的误导,她阴差阳错地和一个局长的儿子李向前结婚 。对于这桩错误的婚姻,她提出离婚,但是痴情的李向前并不同意,所以她只能用分居来继续与命运的抗争!无论丈夫怎样做,她给他的永远只有一张冰冷的面孔!几年后,饱受妻子冷漠的丈夫,即使出车在外也只能借酒消愁,但过量的酒终于酿成了悲剧——李向前驾驶的车翻进了山沟 , 他的脚被压断而不得不截肢!田润叶既有敢于自由追求爱情的性格,也有中国传统女性对于婚姻责任观的一面 。虽然此时已经残废了的李向前主动提出离婚,但她不同意了 。她认为此时应该挑起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 , 更何况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 。她让李向前搬进了单位分给她的房子,开始与丈夫同居,对他悉心照顾,并生下了一个儿子 。
作为整部作品的主线 ,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感情可真是催人泪下!在学校读书时,他俩的感情就已经让人们的体会到了其中的辛酸:一个是农家的孩子,一个是地位显赫的地区最高领导人的女儿;一个三餐不饱,一个生活优裕…,但是,现实中差距并没有消磨他们相爱的勇气!即使在那段孙少平在工地里做苦力的苦涩日子里,已经是一名大学生的田晓霞依然不离不弃地跟随着他 。在工地的每一个夜里 , 他打着煤油灯翻阅着田晓霞从学校图书馆借给他的书——让他夜不能寐的不仅仅是书中的知识,还有恋人的那一颗永远不变的心!一次偶遇,他成为了矿工 , 这在当时算是拿上铁饭碗,是一个拿公粮的人了,而此时田晓霞已经大学毕业成为省报的采访人员 。虽然矿工与采访人员的爱情并不被人看好,但他们用事实诠释了他们感情的高尚——没有家庭背景 , 社会地位的差别!田晓霞的从天而降 , 让在煤矿上的孙少平更加坚信他们的感情!或许是由于之前太顺利了,当爱情即将开花的时候,命运和他俩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田晓霞在执行采访任务时,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小孩,本来不会游泳的她不加犹豫地跳进水里,小孩救起来了 , 可她却被洪水无情地地吞噬了!当孙少平听到这个消息时,时间凝住了脚步,眼前黑暗一片!我想当时的心情也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 。读着晓霞生前的日记,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可爱美丽的晓霞在朝他微笑……无声的泪水静静地从他的脸庞滑落,在那一片她走过的土地上溅起一朵朵浪花,而她正在浪尖上翩翩起舞!
在大草原上,金波的笛声与蒙古族如娘的歌声 , 跨越语言的障碍而达到了心灵上的交汇,他们的感情是那样的纯真!回乡后,金波才发现虽然身回陕北,但心还留在大草原上 。于是,他又回到了那片他感情的栖息地,去寻找那位赶马姑娘 。但是,八年的脚步并没有实现这个小伙子的梦 。你能不为这样的痴情而感动落泪吗?人生有种种冲动 , 但又有几多像金波这么纯净的爱!当心中的爱情不期而遇的时候,是应该用世俗的眼光打量,用市侩的天平衡量,还是跟着爱情的脚步 , 信马由缰?少平和金波的感情故事已经给你最好的诠释!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 , 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 。”一份爱情,一份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情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题,而爱后面又是什么在支撑呢?是久久的“感恩” , 感恩使情更长更深,也正因为感恩 , 才让心与心零距离!
《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平凡的人们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平凡的人们造就了这个不平凡的世界!生活不在于追求伟大,平凡中自然能窥见伟大,从平凡中来到平凡中去,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但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际遇!
文学作品怎么分析?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
1、从原著创作时代背景来分析时代意义 。
正确评价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价值,重要的一点是离不开时代背景的探究 。
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 。
王国维是用心理学来研究《红楼梦》又有重大建树的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有共同特质、个性特质、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内外倾特质、精神质、神经质等类型 。此外人格还分为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等 。
3、从哲学和科学的发展看文学创作思潮的变迁 。
在西方文学史上,文学创作思想深受哲学思潮和科学发展的影响 。无论是古罗马希腊时期、欧洲的文化启蒙运动,还是“二战”以来的文学,哲学对文学的渗透影响是巨大的 。 
4、从同类作品或相似作品比较加深理解 。
从同类题材作品或某些相似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
5、从体制看文学创作题材的重心有别 。
欧洲最早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其作品的内容重在批判资本主义的金钱带来的罪恶、人欲横流的社会、社会的不公及人情的冷漠 。

文学作品赏析_文学欣赏的角度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文学作品的形象思维创作过程决定了文学作品与科学家们的运用逻辑思维创作的学科著作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区别可从以下五方面认识:
1.从内容来说
它们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学科著作采取了“对世界的科学的掌握方式” , 材料翔实、准确无误,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必须真实,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质、特征、用途、必须准确,所举的数字、图表、例子必须可靠,一切都有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
而文学作品则采取了“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它依据生活而又经过虚构,从不拘泥于真人真事 , 人物不专用一个模特儿而是杂取多人、合而为一,事件不全用事实而是采取一端、加以生发,环境不只是依托一地一处而是根据需要加以组合、创造 , 一切都具有主观情理性 。
2.从形式来说
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 , 但学科著作的语言贵在条理清晰;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质彬彬 。
3.从作者来说
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 , 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而文学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 。
4.从读者来说
它们都有认知价值,但学科著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 , 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 。
5.从功能来说
它们都有社会价值 , 但学科著作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重在实用;而文学作品则重于社会教化 , 重于审美 。
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传递特定的具体知识为目的,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可能获得科学技术专门知识或具体的科学实验、生产与工作方法; 如果某种著作的主旨为传达特定的具体知识,那么尽管它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如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属于文学范畴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学经典名作,该如何鉴赏?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周作人《乌蓬船》一、作家简介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他比鲁迅年少四岁,早年也和鲁迅一样东渡日本留学 。他禀赋聪颖,精通日语 , 又通英语和希腊语,中国的古书也看了很多 , 以至被人誉为“博识” 。一九一一年回国以后,他也和许多人一样深恶黑暗的社会现实,“五四”文学革命时 , 他就曾举起人道主义文学的旗帜 , 为新文化运动推波助澜;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更在挽联上奋笔直书:“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但是,就在这积极入世的姿态背后,却还隐伏着另一种情感,那就是对于社会进步的悲观看法 。他曾说:“昔者巴枯宁有言,‘历史唯一的用处是警戒人不要再那么样’ , 我则反其曰,‘历史的唯一的用处是告诉人又要这么样了!’”在写于一九三三年的《知堂文集序》里,他更说自己“常有故鬼重来之惧” 。这使人想起鲁迅,他也同样痛感到封建历史的沉重因袭,也曾多次以宋末、明初的黑暗世道来例比现实 。但在鲁迅,失望越深,反越煽旺了“绝望的抗争”的冲动;而在周作人,博识和敏感加在一起,却蒸发出一股销蚀斗志的冷气 。倘说鲁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周作人却可以说是知其不可为就不为 。在愚民专制的国度里,清醒当然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但如果被这清醒浇灭了热情 , 那就反而成了坏事 。周作人似乎正是这样 , 年岁越长,阅历越深,他就越少有激动的时刻 。既然不相信有身外的目标可以追寻,他就只能以调整主观态度来稳定自己;既然无需急急地赶向前方 , 那就干脆放慢脚步,随意游逛消闲吧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他在《雨天的书》的序言中写道:“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虽然“生在中国这个时代 , 实在难望能够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 , 他却仍然祈望自己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很怀念那种“田园诗的境界” 。在写这段话的时候,他似乎还在田园诗和道德文章之间犹豫不定,一面追求平和的情趣,一面也禁不住要发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那样的怒叫 。但到写于一九三五年春天的《关于写文章》里,他却明确宣布了自己的选择:“我想写好文章第一须得不积极 。不管他们卫道卫文的事,只看看天,想想人的命运,再来乱谈,或者可以好一点,写得出一两篇比较可以给人看的文章 。”倘按照这个标准 , 《乌篷船》大概就是属于这样的文章 。二、作品分析有许多散文一下子就能够吸引住我们 。因为它们那饱含深情的辞句和激动人心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就像把你拉到一道壮阔的大瀑前面,不由得你不动心 。但也还有另一种散文,它本身并没有涂着鲜艳的色彩来惊撼我们,但在它那些貌似平常的辞句后面,却往往流动着一种特别的情趣,宛若浓荫下的一条暗溪,悄悄地滋润我们的心田 。周作人的《乌篷船》似乎就属于这一类,倘在嘈杂的车厢里一目十行,你很可能觉得它淡而无味;但如果在静夜的台灯下从容品味,你或许却会在掩卷之后浮出会心的一笑 。(一)情绪内涵1、写出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从容心境,用轻描淡写掩盖思乡感情 。《乌篷船》是周作人早期散文中很为人所称赞的一篇 。初读有琐细和平淡之感 。说它琐细,《乌篷船》里记叙乌篷船的用途、种类、结构、外形,几乎是絮絮地谈 , 状物唯恐其不细 , 绘貌唯恐其不周 。那些工匠式的介绍特别是那几句对船头的描述:“船头著眉目,状如老虎 , 但仍在微笑 , 颇滑稽而不可怕 。”分明流露出了对家乡风物的亲近感情 。尽管作者的语气很平静,我们却不难揣想他那副津津乐道的表情 。那些似乎漠然而处的形容句更都一个个活动了起来:跨上脚划的小船 , “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 。这感受多么真切 , 我们仿佛也坐在左右摇晃的小划子里,迎着岸边的泥土和小草靠过去了 。《乌篷船》用的是简体文字,是为外乡朋友子荣君介绍家乡风物而写的,记叙中的琐细,微微沁出一种人情味的温暖 。2、表现作家内心情绪的闲适、自如,完全放松的态度 。作家正是用一种洒脱的笔调、平淡的语言,渲染出一种物我两相会的情境 。说它平淡 , 《乌篷船》在细细介绍船本身后,转而向收信人建议一种乘乌篷船的态度 。作家的意见是:以为船速度是缓慢的,乘客坐在船上,“应该是有山的态度”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期待作家把船行水上的见闻尽情地写上几段美文,但读下去,却很平淡:四周的景物,无非是“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 。”仅此而已 。没有辞藻装饰,而行船夜景 , 也只有这么的一句:“夜间睡在舱中,听水橹声 , 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 , 也都很有意思 。”而泊船看庙戏 , 则只说“在船上行动有如 , 要看就看 , 要睡就睡,要喝酒就酒 , 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 。”然后引申到对“布业会馆”里上海的猫儿戏的讥评 。真是平淡得可以!但,假若你再细细玩味,就又会发现这种平淡是作家有意识的一种平淡 。3、明显地表现出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 。看上去他是在历数沿河的景致,从岸旁的乌桕、红蓼和白苹,到稍远处时时可见的山,各式各样迎面而来的桥,都记得那样清楚;看上去他是在讲述夜航的趣味,从舷下的水声橹声,到岸上的犬吠鸡鸣,描绘得那样生动;看上去他是在怅叹旧俗的衰亡,从庙戏如何有趣直说到那些新建的“海式”剧场多么粗俗,好恶又是那样分明!可实际上,这一切都不是他要说的主要的话 。他并不仅仅要告诉我们他家乡有哪些风物,他更要让我们知道应该怎样去领略这些风物 。他一开头就告诫说:“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的 , 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 , 来回总要预备一天 。”这岂不太慢了吗?可作者说 , 正是要这样慢:“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 。”写到雇船看庙戏时,他更明白说:“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 , 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 。”原来,作者笔下的那些山、水、树、桥,都是要用这样慢悠悠的态度才能欣赏的 , 重要的不是田园景致,而是抱着闲适的心情去亲近它们 。不是匆匆忙忙,更不是步履沉重;不是愁容满面,更不是怒气冲冲;心平气和,悠闲自在,不惊不乍,随遇而安——这似乎就是《乌篷船》作者偏嗜的处世态度 。(二)美感特征对于浮躁时代里的芸芸众生来说,领略周文 , 能唤起一种乡土情结,升腾起一种淡淡的心境 。周作人的选材极平凡琐碎,一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透露出某种人生滋味,有特别的情趣 。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废 , 适合所谓“中年心态” 。周作人的小品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 。他的闲话体散文有些类似明人小品,又有外国随笔那种坦诚自然的笔调有时还有日本俳句的笔墨情味,周作人显然都有所借鉴,又融入自己的性情加以创造 , 形成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人们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期间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容,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一方面又别有一种淡淡的喜悦 , 可以说是“苦中作乐” , 忧患中有洒脱 , 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
文学作品语言赏析的方法,基本步骤和技巧有哪些语言赏析的方法
一、
明确语言赏析的方向 。
要赏析的语言一般都有一定的特色 , 我们在赏析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这就是语言赏析的方向 。通常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词语的使用是否准确、生动;
2.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如衬托、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
3.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4.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记叙中的议论、抒情、描写等 。
二、语言的主要特点或作用
1.词语——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幽默风趣、朴素、含蓄、准确严密(尤其是说明文)等 。
2.写作手法: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 , 突出主要的人
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中心突出 。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3.修辞手法:比喻——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
深刻的印象 , 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
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
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增强语势 , 长于抒情,对偶——形式
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 , 互为补充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 , 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 。强烈抒情 。
4.表达方式:记叙文中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各种描写——塑造人物性格,呈现具体场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关于文学作品的鉴赏 , 三言两语实难说清 。
这要区别是抱何种态度鉴赏 。
我个人的理解,如果只是简单评判一篇作品的优劣,方法也很简单,你就看它的文采、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布局谋篇、形象塑造和表现技巧 。如果是小说,一要看它整个故事布局,情节是否引人入胜,人物是否形象鲜明,这两点是最主要的 , 如果情节曲折人物鲜活,即便文采差一些也不失为好小说 。如果是散文,记叙、抒情、议论的鉴赏又各不相同 。记叙文重在记叙清楚事体明白,抒情文重在感情浓郁文采斐然,议论文重在无事也能说出三分理 。都做到这些就是好文章,反之就失之平淡 。诗歌因其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鉴赏起来复杂些,要看平仄运用是否合理、遣词用字是否精当、表现技巧是否高超等等 。不管古体诗现代诗 , 不讲究平仄就缺乏抑扬顿挫的韵致 。好的诗歌必定朗朗上口,有一定情绪上的感染力 。
如果从文学赏析的角度去鉴赏作品,那就比较复杂,而且不同类型的作品鉴赏之法各不相同 。文学性的作品鉴赏不只是个人赏析,通常是要写出来给别人看的,读一篇文章,读完后做到心中有谱容易,要做到笔下有言比较难 。简单说来,大致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取你平时喜欢并且反复阅读研磨过的作品作为鉴赏对象 。
第二 , 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 。须弄清作品出自何人何时,从背景上去理解作品内容,了解背景才能知人论文,否则就是无端猜测,难免牵强附会 。
第三,整体分析 , 局部欣赏 。先对作品作出整体分析和评价,布局谋篇有何特点,核心意思是什么,在故事构想、人物塑造、写作技巧、语言特色上有何特性,让人有一个通观的了解,然后一章一章(或一段一段、一句一句)来作局部分析赏析,尽量突出分析作品的技巧运用、语言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
第四,在赏析过程中尽量捕捉和突出作品的特性,尽量去分析其有何与众不同 。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本侠有一些文学作品赏析文章在网上传播,百度一下,结合我今天的回答看我对作品的鉴赏,或许能让阁下的求问有所收获 。
如何赏析文学作品(基本方法)【文学作品赏析_文学欣赏的角度】一、宏观把握:包括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要义、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探究贯穿文章的线索(明线、暗线)
二、微观入手:包括重点段落、词句的赏析,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切入 。
一般表达方式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顶真、引用等
表现手法包括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
文学欣赏的角度文学欣赏的角度:作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总是会用到多种修饰方式,包括语言修辞的运用、语言句式的变化等 。正是由于文学作品中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才赋予了文学作品不同的情感表达 。
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时,也要尝试从语言角度进行分析,只有透过字里行间的"表象",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和更深层次的意境 , 进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感受文学作品所带来的熏陶和感染 。
文学欣赏对作品语言符号的解读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分为感知、体味、领悟三个阶段,具有差异性和一致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
文学作品赏析_文学欣赏的角度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文学欣赏的过程中,作为文学欣赏主体的欣赏者,自始至终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思想、文化方面的修养以及生活经验等各个方面的储备,并借助于联想、想象等形象形象思维方法,由此展开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
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并非被动依赖于文学作品的既有现实,毫无作为地兼收并蓄,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己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 , 对文学作品中的人、事进行艺术再创造 。
但欣赏者的审美绝不能离开作品为其提供的客观基?。荒芡崆难ё髌返幕拘灾省⒆髌沸蜗蟮男愿裉卣鞯?。文学欣赏是这种强烈的主观性与欣赏客体对主观性的制约相统一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