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为什么有人说“隶不练曹,楷不练欧”?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欧楷和汉隶曹全碑,历来为各代所重。是书法中流传下来经过历史检验精品法书。在欧颜柳赵中,习书人喜好不同,有人喜欢险峻、有人喜欢雄强、有人喜欢秀美。隶书同样如此,风格繁多。你喜欢就学。不过,有一点,你喜欢哪一种风格,在各体的临习中最好都是相同或相近的风格。若反差太大,不利习书。若你喜欢并临写曹全碑,换贴最好礼器碑,若换成张迁碑,这风格两回事,这弯路就走大了。
书法&为什么有人说“隶不练曹,楷不练欧”?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文章插图

若再临魏碑,建议临元倪墓志等,反正接舒展秀美的风格一路临下去,若干年后庶可有成。学习书法是要知难而进,精益求精,还是要知难而退,不思进取。学习当然要以最好的为终极目标吧!现代书法学楷书对不成熟时期的魏碑很是推崇,对成熟期的唐楷,欧楷一味贬低排斥,就如一个作家在40岁作品大成,自己达不到他那样的水平,就不读水平大成后的作品对其小学初中时的作文日记顶礼膜拜奉为经典。诚然不成熟时期有一定优点可以学习,不过真的就比大成后的强吗?不过为自己水平不到而找的借口罢了!
书法&为什么有人说“隶不练曹,楷不练欧”?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文章插图

字的书写技巧发展历史是由易到难,所以初期的篆书技巧最简单,经隶书、到楷书时,已经集书法技巧的大成,小孩一旦掌握不好,就会“学死板”,很难纠正。所以小孩学书法应当顺着书法由简到繁的规律去学。篆书难认,但书写技巧最简单,小孩感到新奇好玩,也容易掌握出彩,就有兴趣坚持学。后边再学隶书,最后再去学楷书。楷不练欧,不是不练,而是缓后再练。欧楷很严谨,是“楷书之极。学习书法先从颜楷入手,颜楷先练《多宝塔》,原因有这九方面,多宝塔帖易学,练一阵后,再练颜“勤礼碑。练过这二个帖您对汉字结构,规律有一定了解,用笔也熟悉了,在此基础上再练欧体就容易多了。
书法&为什么有人说“隶不练曹,楷不练欧”?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文章插图

本人认为,“楷不练欧,隶不练曹”这句话是前人的经验之谈,寓意深远,大家都知道,练字练人,你读什么书,写什么字对你胸襟,气度影响极大。欧体字在颜,柳,欧,赵四大楷体中排列第三不是没有原因的,是因为欧体字严谨有余,险峻过度,人若练之,不足于拓展人的胸襟和气度,久之使人不仅仅是对初学者不易,而且对成年人也是如此,“九成宫,九成功,十个就有九个不成功”,是说书写的难度和字体对人的影响这两者都不适合练欧。“隶不练曹”是说“曹全碑”伸展有余,内敛不足,人若练之则会使人心浮气躁,形骸放荡。反过来性格放浪之人练练欧体,性格拘谨之人练练曹全碑也是可以的,书法也是一样!
书法&为什么有人说“隶不练曹,楷不练欧”?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文章插图

曹全法度规范,易于掌握隶书要领,然后再去简练其他,入门容易。欧体法度森严,也有习气,二田太规整,不好放开。况且欧体变化多端,险绝跌宕,难以初学。好多人取法二田代之,反倒失去古法,所以,不建议初学欧体。过去梨园行里就有一句话,说是能不能唱出名堂得看老天爷赏你这碗饭不。啥是老天爷赏饭,指的就是天赋。常言说的好,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后半句太扎心了,就是没有这百分之一,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也是不成。为啥?就是差那一点儿呀。这句话原本就是给有天赋的人说的,所以不传后半句就是怕有这百分之一的人不努力,所以才强调努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