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_《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最苦与最乐全文
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的中心思想【最苦与最乐_《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
近代·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
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 , 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人若能知足 , 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 , 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 , 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 , 乃至对于自己 , 都是如此 。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 , 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
翻过来看,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 , 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 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 , 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 , 正是这种作用 。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 , 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 , 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 , 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

最苦与最乐_《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内容简介: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们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感悟和思考 。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 , 掩卷沁人心脾 。
它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最苦与最乐》表现出了深远的价值取向 。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 , 这一立意不同凡响 。把“升官发财”看成幸福和快乐,未免低俗;说“别人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 , 看似高尚,却将陷入循环论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面对死亡这一特殊境界的高尚和豪壮,却没有时间和情境的普适性 。
而“尽责任”这一立意,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 。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 , 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之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 , 正是许多人的想法 。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 。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对于责任“未解除”的具体情况 , 这里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 。这几种情况 , 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
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 。然后将这种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 。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 。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著有《中外纪闻》,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最苦与最乐 选自
《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 ,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
代表作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最苦与最乐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 , 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
最苦与最乐_《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原文介绍: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 , 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
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典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不但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 ,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最苦与最乐文章中作者观点的语句这个语句是:尽得大的责任 , 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最苦与最乐》为梁启超写作的一篇短文 , 出自《梁启超全集》 ,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
《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
《最苦与最乐》为梁启超写作的一篇议论文,出自《梁启超全集》,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5课。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典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不但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
最苦与最乐_《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1、文章解读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 , 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之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 。
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 。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 , 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
对于责任“未解除”的具体情况 , 这里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 。这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 , 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 。然后将这种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 。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 , 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苦与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