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历史

月饼的由来是什么?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传统食品,深受我国人民喜爱 。月饼呈圆形 , 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 。
在中秋节这一天,月饼是必食之品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
传说,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 。
当时 , 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当时朝廷官兵搜查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
于是,军师刘伯温便命人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 , 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
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历史

文章插图
月饼的由来(传说)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 , 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 , 不过由于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 , 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

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历史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月饼寓意团圆 , 也应该是明朝开始有文字记载的 。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 , 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 。
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广东部分地方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 , 必吃舞火龙金陵名菜桂花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饼

吃月饼的由来中秋吃月饼的由来:
1、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 , 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
2、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
3、元末,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4、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 , 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
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历史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吃月饼的讲究:
1、先吃咸后吃甜;如有甜、咸两种月饼,应按先咸后甜的顺序来品尝 , 否则就吃不出味道来 。
2、品尝月饼伴茶水;月饼吃多了易腻,若配饮一杯淡茶(以花茶为宜) , 边吃 边饮,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
3、月饼要适量;月饼中含糖量和油脂较高,吃多了则会引起肠胃不适,尤其是老人、儿童或肠胃功能较弱者 , 吃时更要注意,一定要适量 。
4、要吃新鲜月饼;过节时人们往往一次买许多月饼 , 而月饼放置时间久易引起馅心变质,吃后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因此,月饼最好随买随吃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月饼月饼的来历据史料记载 , 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 , 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 。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月夜,唐太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赏月吃胡饼 。唐太宗嫌弃胡饼名字不好听 , 一旁的杨贵妃为了讨皇上欢心,于是取了月饼的名字 。从此,“月饼”的名称就一代代的传了下来 。
月饼的由来50字中秋节吃月饼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源于民族拜月的仪式 。相传中国古代,每逢八月中秋 , 人们以月饼、各色水果等奉献给月神,月神“享用”祭品之后 , 人们再分切月饼,按照长幼顺序分食 。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 , 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
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 。宋代时,有关“月饼”的记载开始多起来 。到了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 , 并在民间逐渐流传 。清代时,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 。
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历史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月饼的分类:

1、法式月饼:是将中国月饼文化和法国糕点工艺结合制成的一种非传统月饼,有乳酪、巧克力榛子、草莓、蓝莓、蔓越莓、樱桃等多种口味,口感香醇美味、松软细腻,味道与小蛋糕等法式西点类似 。
2、冰皮月饼:特点是饼皮无须烤,冷冻后进食 。以透明的乳白色表皮为主,也有紫、绿、红、黄等颜色 。口味出各不相同,外表十分谐美趣致 。
3、冰淇淋月饼:完全由冰淇淋做成,只是用的月饼的模子,八月十五,已是中秋但炎热未完全去除,美味加清凉 , 也是很多消费者热衷的选择 。
4、果蔬月饼:特点是馅料主要是果蔬,馅心滑软,风味各异,馅料有哈密瓜、凤梨、荔枝、草莓、冬瓜、芋头、乌梅、橙等,又配以果汁或果酱 , 因此更具清新爽甜的风味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俗专家细说"月饼"由来
月饼的名字来历是什么?月饼的来历呢?【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历史】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秋节吃月饼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源于民族拜月的仪式 。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
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 。宋代时,有关“月饼”的记载开始多起来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此外,“月饼”名称的首次记载也是在宋代,但这时月饼仍未普及 。
到了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并在民间逐渐流传 。在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开始出现大量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 。清代时,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不仅制作精美 , 品种也不断增加 , 供月月饼随处都可见到 。
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历史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传统月饼的分类:
传统月饼就是中国本土传统意义下的月饼,按产地、销量和特色来分主要有四大派别:广式月饼、京式月饼、苏式月饼和潮式月饼 。
另曾有采访人员将潮式月饼和港式月饼归并入广式月饼,进而得出月饼四派的另一种说法:即广式、苏式、京式和滇式 。
这种简单的以地域来归并,进而分出东西南北的分类法是不科学的 , 港式月饼和广式月饼相近尚可说得过去,但潮式月饼无论材料、做法、样式和口感都是与广式月饼有着极大的不同的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俗专家细说"月饼"由来月饼的由来.历史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 , 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
北宋之时 , 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
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 。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 。
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历史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月饼食用的主要注意事项:
1、月饼油多、糖多、以鸭蛋黄为馅的月饼胆固醇高,总体讲是高热量食品,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不宜多吃 。
2、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不宜多吃月饼,重则可以引起疾病发作 。饱食过多的月饼可能产生急性胰腺炎,这种病发病急 , 少数急病患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
3、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千万不要多吃月饼 。因为月饼中的糖、油脂等可增加血液稠度 , 加重心脏缺血程度,甚至可诱发心肌梗塞 。
4、肾炎病人忌咸食,而有的月饼含盐量较多,食后常会感到口干舌燥,易喝水过多 , 加重肾脏负担,使肾性高血压加重,并易出现水肿 。
5、婴幼儿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健全 , 难以承受大量高糖、高脂肪的食品 。要注意控制,不能吃太多 。
6、因消化吸收能力较差 , 多食可能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