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列举几个
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联系实际 。
2、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3、围魏救赵——孙膑
4、负荆请罪——廉颇(战国赵):比喻诚心诚意地承认错误
5、完壁归赵——蔺相如
6、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 , 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 , 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
7、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 。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 , 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 , 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
8、三令五申——孙 武
9、退避三舍:春秋时期 , 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 , 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 , 诱敌深入而大胜 。
10、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 , 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
11、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 , 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 , 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
12、暗箭伤人(春秋郑):比喻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用不正当的手段害人 。
13、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 。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 , 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 , 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1、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
典故:
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 , 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
2、围魏救赵-出自《三国演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_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
典故: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 赵向盟国齐求救 。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 。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 , 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
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 , 赵国之围遂解 。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 。后以“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
3、卧薪尝胆-出自《拟孙权答曹操书》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
典故:
越国被吴国打败 , 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 , 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是重要的一个年代,那一时代奠定了我国整个封建时期的基础 。东周时期的后半部战国时代个强国以战争的模式霸占了那时的舞台,东周的前半段叫春秋 。
用“春秋”来表达这个时代,最早起源于“春秋”这个词代表的一个意义 。“写史”是东周时期各国特别注重的,但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又各有小差别 。鲁国在命名上就和其它诸侯国略有不同 , 是按春、夏、秋、冬来记事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及相关人物1、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 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
2、老马识途:战国时期 , 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孤竹 。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 。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 。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 , 走出了险谷 。将士们纷纷夸赞还是老马识途?。?nbsp;
3、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 , 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
4、窃符救赵: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 , 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 。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 。
文章插图
5、白虹贯日:战国时期,韩国大臣严遂与相国韩傀结下怨仇,他到齐国去找屠狗为业的聂政去刺杀韩傀 。聂政待母亲去世后,为报答严遂的知遇之恩,就独身仗剑闯入戒备森严的韩傀府并刺杀了他 , 然后自我毁容自杀,传说当时有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 , 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 。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重耳:春秋时期 , 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
一鸣惊人——楚庄王: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 , 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
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 , 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 , 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
围魏救赵——孙膑:战国时 , 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 , 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 , 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 , 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 , 几乎全军覆没 。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需要大家了解掌握,如烽火戏诸侯、尊王攘夷、问鼎中原、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三令五申、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窃符救赵(信陵君)、朝秦暮楚、图穷匕见、卧薪尝胆、爱媵贱女、白虹贯日(聂政)、毕万昌大、抱冰握火(勾践)、常存抱柱信、表里山河、甘拜下风(晋惠公)、背城借一(伍举)、班荆道故、苌弘化碧(苌弘)、悬梁刺股(苏秦)、操刀伤锦、楚幕有乌、丁公凿井、大义灭亲、东施效颦、呆若木鸡、盗憎主人、得鱼忘筌、断织(孟母继织)、高山流水、天下无双、高枕无忧、利令智昏、兵不厌诈、马首是瞻等等 。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成语?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 , 局势跌宕变幻 。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 , 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的历史舞台:不管是出身尊贵还是落魄士者 , 不管是出身名门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白发苍苍还是稚龄童子,只要有才干,有想法,都能封候拜相得到重用一展才华 。苏秦、张仪、管仲、范雎都是平民出身 , 老的更有我们的百里奚,少有天才甘罗十二岁拜相 。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 。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 , 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 , 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 , 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 , 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
6、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 , 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 , 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 , 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 , 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 , 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 , 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 , 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 , 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 , 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
12、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 。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 , 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 , 从而夺取了兵权 , 率领几万精兵 , 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 , 解了邯郸之围 。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 。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 , 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 , 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 , 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
15、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 , 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 。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 , 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
16、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 , 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 。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 , 而轻贱秦国的国主 。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 。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 。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
17、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 , 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 。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 。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 。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 , 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 , 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 。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 。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
18、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 。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 。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 。”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 。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 。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 , 繁盛昌大 。
19、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 。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 ,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 。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
20、常存抱柱信
出自《庄子 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 , 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 。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 。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
21、表里山河
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 , 晋楚决战之前,晋文公的谋臣,他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他认为即使仗打败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 。原话为:“战也 。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 , 表里山河(指晋国外黄河而内太行山,地理形势使国防极为稳固),必无害也 。”后世常用“表里山河”说明地理国防之固 。而元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者,意踟蹰 。中的“山河表里”即用此事,一方面说明潼关形势的险要;另一方面反衬诗人一路所见秦汉宫阙的破败,百姓处于战乱之际的无边苦难 。
22、甘拜下风
出自《左传 僖公十五年》: 在秦晋韩原之战中,晋军大败,晋惠公被秦兵所俘获,晋大夫头发蓬乱下垂的拔帐随行 。秦穆公劝说道 , :“二三子何其担忧也!寡人准备请晋君去我秦国,岂敢太过分呢(这是表面上安慰晋国大夫等人的放话)?”晋大夫于是三拜稽首道:“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实际上晋大夫这番话,是与秦穆公约誓,希望他说了话要算数 。“下风”的意思就是你的诺言不仅天地共鉴 , 我们在下这些做臣子的也都听见了,希望你不要食言 。“拜下风”原是谦恭卑怯的举止,后逐渐又演化成“甘拜下风”的成语 , 用为甘居下列的自谦词 。
23、背城借一
出自《左传 成公二年》:公元前五八九年,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 , 齐顷公派大臣宾媚人(即国佐 , 曾主持齐国之政)带上贿赂去见晋军主帅却克 , 当晋方提出屈辱齐国的苛刻条件(必以萧同叔子就是齐侯之母为人质 , 并且将齐国境内田间的垄亩变成东西走向,这样道路、水渠都将成为东西方向,以便晋军的行动)时,宾媚人本着维护齐国尊严,坚决地加以拒绝 , 并准备决一死战(原话中为背城借一) 。鲁、卫两军主将,都劝告却克与齐停战求和,晋终于放弃了继续进攻的主张,签订了盟约,齐国得以转危为安 。后来以“背城借一”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
24、班荆道故
出自《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时,楚国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与蔡水师子朝(文公之子 , 公子朝)的儿子公孙归生是好朋友 。伍举娶与王子牟(即申公) , 王子牟因犯罪逃亡后,楚人皆言:“王子牟逃亡实为伍举护送之 。”于是伍举也因受牵连而逃奔到郑国,然后准备到晋国去 。恰在这时,公孙归生也将要去晋国,二人在郑国郊国相遇 。他们“班荆(扯草铺地)相与食(坐在上面,一面吃东西),而言复故(一面攀谈返回楚国的事情) 。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
25、苌弘化碧
出自《庄子外物》 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 。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在晋卿内讧中(所指为公元前490年即周敬王三十年 , 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苌弘曾帮助过范氏 , 晋卿赵鞅为此声讨他,晋君怪怨周敬王,周敬王便把苌弘杀死 。苌弘死于蜀(今四川),蜀人感之,以柜盛放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及精诚之至也 。当然化碧之说为后人的演义 。后来常以“苌弘化碧”来比喻忠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为国献身,忠烈精神长存 。像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就有死后,鲜血化碧一说 。
26、悬梁刺股
出自《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游说秦王,上书上次,秦王没有他的主张,他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好 。他伤感之余,刻苦自励 , 夜以继日的努力攻读 。夜里读书至困欲睡时,就用锥子刺扎大腿 , 以便清醒起来,继续学习 。这种勤苦自强的精神,历来被人称颂 , 成为旧时劝学的典型事例 。后世常以“刺股”用为勤苦读书、奋发自强的典故 。
27、操刀伤锦
出自《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时,郑国大夫子皮想让自己的一个小臣尹何,担任私有领地的邑大夫的官职 。因为郑子产是他晚年举荐而执政的,可能认为提拔尹何,子产不会反对 。郑子产主张“学而后入政”,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坏,才是用人稳妥的办法;如果“以政学者”,那就是拿“政”去开玩笑,这是对“政”的不负责任,这将给“政”造成危害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子产以“未能操刀而使割“,”美锦不使人学制“作比,阐明不可本末倒置 。以今天的眼光看,学而后作虽无可厚非,但干中求学,干也是学,也是不能偏的 。后人“操刀”“伤锦”合二为一,用来比喻才薄力单,难以预胜任 。
28、楚幕有乌
出自〈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楚伐郑,郑国得到其他诸侯国家的援救,迫使楚军连夜撤退 。楚军为了防止郑军及诸侯国援军的援救,军队于夜间悄悄撤走,却留下了空空的营幕作为掩护 。军幕空虚,所以乌鸦才栖止在上面,郑国人由此判断出楚军营内的虚实,才停止了向桐丘奔逃 。后来用这个典故 , 常指败退或军事力量的空虚 。
29、丁公凿井
出自《吕氏春秋 察传》:春秋战国时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觉得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需要专用一个人了,说是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 。有人听到这话后就把它传讹了,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后来就以此比喻以讹传讹,或主观主义凭空解释 , 把事情搞得颠倒悖谬 。
30、大义灭亲
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 , 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 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 , 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 。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石蜡因之而设计 , 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 。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 , 纯臣也 。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 , 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
31、东施效颦
出自《庄子 天运》:说越国有一个绝色美女名叫西施 。她长得非常漂亮,无论怎样打扮,一举一动都是美丽动人的 。西施有个心口疼的毛病 , 犯病的时候,总是用手按着胸口,皱紧眉头 。有一天,她在村中的道路上行走,突然,胸口疼痛起来,疼得紧皱眉头,便不知不觉地用手按着胸口处,咧着嘴似笑非笑的 。正巧,迎面走来一位叫东施的丑姑娘 。东施看见西施皱着眉头,用手接着胸口在笑,觉得样子十分好看 。于是,就照样模仿起来 。东施本来没有胸口疼的毛病,却也用手按住胸口咧嘴笑,把眉头也照样紧皱起来,自以为这样就美丽了 。村民们看到她一反常态的样子,莫名其妙的多看了她两眼 , 丑姑娘东施却以为人家喜欢上她了,于是她更加紧皱眉头咧开大嘴强笑,这一下,把别人都给吓跑了 。后以“东施效颦”来比喻“丑拙”盲目机械地效仿“美巧”,结果适得其反,闹出笑柄 。李白就有: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
32、呆若木鸡
《庄子 达生》: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 。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 , 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 。”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 , 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 , 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 。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 。庄子用这个故事 , 愿意是指为了说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经过人为的训练,也能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的 。但是传到了后世,却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
33、盗憎主人
出自《左传·成公十五年》:春秋时 , 晋伯宗(晋大夫孙伯纠之子)为人正直,在朝常直言不讳,妻子常劝他说:“盗憎主人 , 民恶其上,好直言,必及于难 。”后来伯宗果然因为结怨过多而被杀 。“盗憎主人”是说盗贼憎恨被他盗窃、抢劫的主人,后来就比喻坏人怨恨正直的人,无道恨有道 , 恶恨善,丑恨美,坏人恨好人 。
34、得鱼忘筌
出自〈庄子 外物〉:庄子说:“筌(就是一种捕鱼的竹器)所以能捕到鱼 , 是因为得鱼而忘筌;蹄(捕兔的哭具)都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指语言,言词)所以在意(要表达的意思、事理),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人言哉(就是说深悟其道、专心致意却并不侈于言辞的人,其实难得,故庄子希望能找到这样的人和他交谈)!’”庄子在这里以“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为比喻 , 并不从消极的意义上使用,承上启下 , 目的在于比照说明“得意忘言”的道理 。后世用“得鱼忘筌”却改变了原本的本意,一般都是有在消极的意义上,比喻办事情一旦达到了目的 , 便把赖以达到目的的手段忘掉或抛弃 。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 , 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 , 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 , 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 , 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 , 表明夺权之心 。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 , 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 , 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 , 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 , 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
6、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 , 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
8、纸上谈兵
战国时 , 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 , 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 , 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 , 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 , 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 , 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 , 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 , 边跑边射箭 , 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
12、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 。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 , 解了邯郸之围 。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 。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
15、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 吴王夫差大败越国 , 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 , 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 。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 , 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
16、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 , 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 。新嫁到晋国时 , 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 , 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 。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 。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 , 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 。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
17、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 , 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 。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 。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 。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 。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 。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
18、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 , 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 。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 。万 , 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 , 故云) , 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 。”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 。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 。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
19、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 。他寒冬抱冰 , 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 , 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 。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 , 也用指生活艰辛 。
20、常存抱柱信
出自《庄子 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 。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 。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
......
文章插图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 , 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 , 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 , 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 , 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 , 魏军大败 , 赵国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 , 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 , 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 , 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 , 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 , 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 , 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 , 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 , 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
天亮了 , 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 , 立刻派出人马追赶 。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
卧薪尝胆
元前496年 , 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 。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 , 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 , 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 , 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 。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 。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 , 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
- 春秋打一成语_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 春秋五霸 百家讲坛_百家讲坛李山讲的《春秋五霸》,背景音乐是什么?
- 春满人间的意思_春满人间、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六畜兴旺、五谷丰...
- 春游策划书_班级春游的策划书怎么写啊?
- 春游的建议_关于学校春游的建议的作文
- 春游作文开头_有没有关于春游的开头和结尾的作文好段要新颖
- 与婆婆化敌为友的妙计
- 女人即将高潮时的身体反应
- 剩女们需要掌握的恋爱宝典
- 哪种女人婚后可能成为怨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