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_来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经典成语故事 四面楚歌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望梅止渴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 , 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 , 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 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 , 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 , 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 , 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 , 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 , 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_来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文章插图
2、三顾茅庐
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 , 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 , 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 , 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
3、四面楚歌
典故: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 , 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 , 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 , 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 , 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 , 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 , 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
4、卧薪尝胆
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 , 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 , 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
后来吴王夫差有?。醇吮砻魉苑虿畹闹倚模?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 , 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 , 吴王羞愧自杀 。
5、背水一战
典故: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 。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 。
为了打败赵军 , 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 。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 。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 。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 , 只能拼死奋战 。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 。
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声名狼藉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_来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释义:
声名:名誉 。狼藉:杂乱不堪 。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该成语出自《史记·蒙恬列传》 。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 。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 。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
有一次 , 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 。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 。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 。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 , 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 , 蒙毅不赞成 。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 。”胡亥听了 , 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 , 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 。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 , 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
说完,蒙毅自杀而亡 。
2、拨云见日
释义: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 。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拨云见日”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该成语出自《晋书·乐广传》 。
典故故事:
晋代的乐广为太尉贾充所赏识,被荐举为河南尹 。乐广不愿意出任外官,请好朋友、大文学家潘岳替自己写一份辞呈 。潘岳说:“你先将辞官的意思告诉我,方好动笔 。”乐广简短地用一两百个词语表达意思,潘岳据之写成洋洋洒洒的一篇名扬当时的《呈太尉辞河南尹表》 。
大家都说:“乐广不依靠潘岳的手笔,潘岳不依靠乐广的设意,那么就不会有这篇惊世之作 。”
名士王衍,自视甚高,只佩服乐广,他说:“我跟别人交谈,总觉得对方话多,最近接触乐广,交谈之后 , 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话也多 。真正言简意赅的,天下只有乐广一人 。”
太子洗马卫玠做了一个怪梦,日思夜想,得了心疾 , 茶饭无心 , 形憔神悴 。乐广去探?。是宓紫?,告诉卫玠说:“眼未见怪,怪从心生,心中无怪,病由何生?”卫玠顿时醒悟,病就好了 。卫玠说:“乐广胸中澄沏如水 , 疾病是上不了他的身的 。”
卫玠的父亲对乐广的评价更高 。他说:“乐广是人中的水镜,见到他,感到一片清明光洁 , 如同拨云见天 。”
后人将“拨云见天”改为“拨云见日” 。
3、厉兵秣马
释义: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 。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典故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 。”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 , 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 。
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 。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 , 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 。秦军只好退了 。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_来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文章插图
4、望洋兴叹
释义:
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自《庄子秋水》
典故故事:
在古代 , 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 。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进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 , 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 。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 。他向东望去 , 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 。
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5、出人头地
释义:
指高人一等 。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出自《宋史•苏轼传》
典故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被人们合称为“三苏”,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 , 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 。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
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 , 识遍天下字 。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 。
苏轼开始满不在乎 , 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 , 他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 。老者也没说什么 , 便含笑而去 。
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 , 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
此后,苏轼发奋读书 。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 。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 。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 。
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 。他想了想 , 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 。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 。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
欧阳修得知《刑赏忠厚论》不是他的弟子曾巩写的,而是初出茅庐的苏轼所写 , 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苏轼,竟让他屈居第二 。再看到苏轼以后送来的文章 , 篇篇才学横溢,更是赞叹不已 。
于是写信给当时声望颇高的梅尧臣说:“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成语“出人头地”就是由此而来的 。当时听说此事的人都不以为然 , 认为欧阳修夸大了苏轼的才学,等以后他们看到了苏轼的文章以后才信服 。
后来,苏轼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文章越来越好 , 后来果然出人头地,和欧阳修等人被后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人头地 (汉语成语)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 匡衡凿壁
发音 kuāng héng záo bì
释义 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2.闻鸡起舞
发音 wén jī qǐ wǔ
释义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
3.黄袍加身
发音 huáng páo jiā shēn
释义 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 。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
出处 《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
4.近水楼台(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 。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 , 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
5.鸡鸣狗盗(鸡鸣狗盗)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 , 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
6.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 , 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 , 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
7.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 , 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 , 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 。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 。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 。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 。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 。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
8.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献雍芸炀脱Щ崃松敝碓籽? ,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
9.祸起萧墙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 。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 。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 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
10.卧薪尝胆
发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 坐卧即仰胆 , 饮食亦尝胆也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 , 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
2、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 。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点打援
例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 
3、毛遂自荐
读音: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释: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例句:学校需要能干的志愿者,小刚毛遂自荐 。
4、负荆请罪
读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近义词:幡然悔悟
反义词:死不悔改
例句:昨天言语多有冒犯,今天特来负荆请罪 , 请您多包涵 。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_来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文章插图
5、讳疾忌医
读音:huì jí jì yī
解释: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近义词:文过饰非
反义司:闻过则喜
例句: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 , 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 , 终致药石罔效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成语名,主人公 , 具体典故)1、鸡口牛后(苏秦)
战国时期,苏秦在马岭关向鬼谷子学艺期满后,居沙河十里亭 。苏秦胸怀大志,愤然离家,以“合纵学说”游说各路诸侯,宣传“合纵抗秦”的主张:六国联合抗秦,自己的国家独立了,自己就作了鸡口;如果附庸于秦国,就是作了牛后 , 就要受秦国摆布,慢慢被秦国吞并 。
苏秦的精辟论述博得六国信任,六国国君资助他兵车、辎重、金钱;使他执掌六国相印 , 担任合纵盟约首领,统率六国军队联合抵御强秦 。使天下和平与稳定 。 
2、围魏救赵(孙膑)
战国时 , 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 , 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 , 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
田忌了孙膑的策略 , 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 , 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 , 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_来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文章插图
3、大儒纵盗(大儒)
有一天,大儒到赵都去 , 在湡水(古城池,今邢台沙河)一带碰见一伙盗贼 。盗贼索要大儒的钱财,他便痛快地全给了他们 。遭贼又要大儒的车马,他也慷慨地给了他们 。盗贼还要大儒的衣服和被褥,他还是痛痛快快地给了他们 。
盗贼们感到惊奇,私下议论道:“这一定是天下杰出的人,今天我们侮辱了他,他一定会报复我们 。还不如现在把他杀死 , 以消除后患 。”于是 , 盗贼们把他杀死了 。对此,秦国的相国吕不韦在《吕氏春秋 必已》中评论说:大儒之所以被杀 , 是因为他纵容盗贼的结果 。
4、尊王攘夷(齐桓公)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 , 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 , 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 , 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5、三令五申(孙武)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 , 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 , 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 , 宫女们一阵哄笑 , 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来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背水一战,卧薪尝胆,三顾茅庐 , 桃园结义,四面楚歌,草木皆兵,负荆请罪,望梅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