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985毕业生当“真实现状”:放弃就业假装考公,出租屋内打8个月游戏( 二 )


时间范围是参照了一些学者做日本蛰居族的研究 , 把6个月以上主动放弃就业 , 或在就业过程当中逃避的青年群体 , 作为“蹲族” 。
很多人说他们是一手好牌 , 打得稀烂 , 不努力不上进 , 吃饱了没事干 , “如果说饿他几天肚子的话 , 他肯定不会这样子了” , 这是一种外界有些标签化、污名化的视角 。 我后来了解到 , 对“蹲族”来说 , 提到这个词的时候 , 也是有一点耻辱在里边的 。 我是985大学的 , 可以很轻易开玩笑说我是“985废物” , 是一种自嘲或者叫自我排解 。 但如果我是“蹲族” , 就不会很轻易说出口 。

资料图
所以我就想了解一下他们的真实生活和经历 , 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成为了这样 。 并且仅从他们个体身上找原因的话 , 其实就很容易忽略掉一些结构性的东西 。
比如前面提到的回归熟人社会 。 因为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成功 , “蹲族”很难回到熟人社会中 , 既不想受人指点 , 也是“给家人留面子” 。 很多人会出来租房 , 或者就不在家乡 , 蹲在大城市的出租屋里 。 有人提到 , “我在外面无论过得怎样 , 家乡的人即便指指点点我也看不到 , 听不着 , 不会难受 。 ”
另一个普遍特点是 , 因为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而离职 。 他们有时候并非在逃离工作 , 只是拒绝上班 , 拒绝无休止的重复劳动、畸形的职场文化和被规训 。
那个访谈对象B去年28岁 , 毕业于一所211院校 , 蹲了半年多 , 其实在这之前他断断续续换过好几份工作 , 但时间都不长 。 他总是觉得做重复劳动 , 并且很害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 最后一份工作 , 因为组长总看不上他做的东西 , 经常劈头盖脸一顿批评 , 他说自己最讨厌有气势、张嘴闭嘴把权利挂在嘴上的领导 , 就又辞职了 。
他后来又有拿过一个offer , 工资几千 , 双休 , 也给交社保 , 好像也比较清闲 。 但是他拒绝了 , 觉得心态还没调整好 。 有时候他很嫌弃自己 , 觉得不能这么颓废 。 但另一个自己又会说 , 反正这些工作也没兴趣 , 也没前途 , 人际关系也处理不好 , 最后也会离职 。 这么蹲着也挺好 , 起码不用考虑那些头疼的事情 。
有时候他想努努力学点技能 , 比如去网站看一些教学视频 , 但一不留神就开始刷社交平台 , 哈哈一笑什么都没留下 , 又很自责 。 但他也会告诉自己 , 弦不要崩得太紧 , 不然就断了 , “社会已经这么内卷了 , 应该允许有人停一停 , 歇一歇” 。
另一个访谈对象 , 她当时26岁 , 从一所211大学毕业 , 已经在家一年零三个月没有工作 。 她之前只做过一份工作 , 大概有半年的时间 , 她觉得做的事情都很琐碎 , 就是跑来跑去的 , 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 明明不用加班 , 但是到了下班的点大家都不走 。
每天都要像打鸡血一样 , 明明任务完成了 , 还是会被领导挑刺 , 让她更努力拼搏 。 但工资也不多 , 自己不愿意这么焦虑和辛苦 。 她以前在学校、在家里都没被这么骂过 , 搞不懂为什么职场是这样的 。
她就辞了职 。 一开始觉得很舒服 , 但也知道无法长久 , “要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 但她也不想再接受琐碎和规矩多的工作 。
“不是一个人在和这个世界抵抗”我和研究伙伴加入了豆瓣的三个小组 , 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 , 每天花超过两个小时进行参与式观察 , 在评论区提出一些问题 , 也是在甄别和搜集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 这种“网络民族志”的方式 , 是互联网社区出现后 , 线上虚拟田野观察的一种 。 另外 , “蹲族”本身就自嘲自己是“现实低欲望 , 网上多冲浪” , 他们在网络空间的聚集发言其实是很有代表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