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现状

一、民族地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党和政府作出的伟大的战略决策 , 西部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西部的发展 。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因此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
2.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民族地区要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当务之急是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民族地区教育要持续、稳定、长久地发展,也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 。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因此,民族地区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素质,就必须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提高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
3.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具有政治性的,民族地区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政治性,民族教育的成败得失影响着民族关系,因此,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
4.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青少年发展的需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根据我们研究的结论,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内地汉族地区 。因此,有必要针对民族地区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
二、影响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1.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从许多民族地区家庭的教育来看,望子成龙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某些家长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课程教育的延续,从而挤掉了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时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活能力的训练,使孩子对课本以外知之甚少,在步入社会之前没有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第二,某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娇惯溺爱 , 有求必应,舍不得批评,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任性性格,心理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 。第三,家庭不和甚至离异、亲子之间关系紧张等因素也会造成一些孩子自卑、逆反、嫉妒等心理问题 。
2.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民族地区大部分学校只重知识灌输,衡量教学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分 。一方面,教师、家长都无暇顾及心理素质教育 , 缺乏对青少年进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自制能力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升学考试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加重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
目前,有不少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还存在观念上的偏差:他们把有孤独感的青少年说成是不热爱集体,认为内向性格的青少年是“思想复杂怪癖”;把人际交往困难的青少年看作是不团结同学;把学习成绩不好,简单看作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不踏实、不刻苦;对自控能力差、违犯纪律的青少年,看作是故意捣乱等 。认识上的偏差,使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未能把寻求答案的目光投向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
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方法上,学校方面也有许多不足 。相当一部分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一味用教条、主观、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伤害了他们的心灵 , 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
3.来自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影响 。作为民族地区最敏锐、最活跃的一部分人,青少年往往率先感觉到民族地区的变化和冲击 。他们一方面为民族地区社会的改革、进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又对某些具体变化迷惑不解 。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给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影视以及外来文化等严重污染了青少年的听觉、视觉,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极为不利 。再就是一些宣传媒介的舆论导向发生了倾斜,如报道港台明星多而报道模范英雄人物少;报道大款、大腕多而报道艰苦创业少;报道个人奋斗多而报道互助合作少 。以上原因造成青少年中追赶时髦、模仿名人明星者有之;盲目攀比、追求物质享受者有之;孤僻自私、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者有之;玩世不恭、自暴自弃、道德淡化者有之等 。
三、民族地区青少年和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我们对四川、重庆民族地区1012名青少年(有效问卷968份)和内地青少年222名(有效问卷218份)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认为,大多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素质水平符合其年龄特征,是良好的,但是仍有少数(约20%~25%)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素质水平不是良好的和健康的 。和内地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内地青少年 , 主要表现在:
1.在认知心理素质方面,民族地区青少年总体智力认知水平低于内地,幼稚与早熟两极分化现象比内地明显,观察力和想象力和内地差距比较显着 。
2.在学习心理方面,我们认为,由于统一划一的教育模式使民族地区和内地学习要求、教材内容等相同(甚至比内地更多更难,因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母语大多不是汉语,双语教学困难重重) , 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学校教学、家庭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内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学习渠道单一,感到学习困难,少有学习兴趣 , 对于难学的理科多数不喜欢,考试紧张 , 成绩不理想 , 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很难达到 。
3.在社会适应方面,和内地相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稍低,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性比内地青少年弱 。
4.在情感心理素质方面,与内地青少年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比较害怕上学,自身满意度差,稳定性差,少有机变 。
5.在性别角色心理方面,民族地区青少年性别角色观念传统、保守、被动,而内地青少年则开放、积极、主动 。
6.在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方面,与内地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同伴关系稍逊,选择朋友幼稚、盲目 , 而内地青少年则更理智、成熟 。
7.在人格心理素质方面,与内地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比内地青少年单纯,少有幽默机变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
【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现状】
四、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从理念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更应该从理念出发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 这是做好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可作以下归纳:
1.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缓慢,而且不平衡 。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了呼吁——起步——发展——提高四个阶段 , 广大中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飞跃,各地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却相对发展缓慢,部分学校受全国中小学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也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多数学校 , 特别是所处地区偏僻、经济贫困、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的学校 , 并没有开展这项教育活动 。
2.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不大 。多数民族地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党和政府多次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没有引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系统、持久、有序地开展起来,实效不显着,远远满足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 。
3.理论研究薄弱,缺乏对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 。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历史发展、研究对象、目标、功能、任务、内容、原则、教育环境、管理、师资与培训、教育的模式、途径、活动课程的确立、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暗示等基本概念还有不同认识 , 其理论框架还不是很清晰 ,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于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这种理论研究的滞后 , 已经阻碍了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我们呼吁: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科研部门和学校投放力量,加大力气 , 对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深入研究 , 力争有所突破,形成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 。
4.形式简单,缺乏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只有个别民族地区学校开展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但主要是内地学校师生为他们的实习、见习、研究等目的而实施的心理测量,具有偶然性、即时性、片段性 。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民族地区学校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将青少年的情绪、性格问题归为思想品德问题 。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 , 没有相应的仪器设施 。
5.专业人员匮乏 。目前,民族地区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中小学几乎没有,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服务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