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当山简介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 。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 , 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 , 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 。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 , 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 , 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 。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 , 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 。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 。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 , 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据统计 , 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 。明永乐年间 , 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 , 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 , 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 。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 , 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 。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 。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 炼气凝神 , 刚柔相济,内外兼修 , 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 。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 , 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 。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 。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武当山简介的内容是什么?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 。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
概况: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 。相传为道教玄武大帝(北方神)修仙得道飞升之胜地,历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炼 。据记载 , 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 。宋、元以来 , 代有开拓扩建 。明成祖于永乐十年(1412)曾动用军夫30多万人在此大兴土木 。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 。宫观内保存的各类神像、法器、经籍等都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 。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 。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从而形成了9宫、9观、72岩庙、36庵堂的大型建筑群,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的规模 。武当山的道教音乐也是中华音乐的活化石 。
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 。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 。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 。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 。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 。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 , 位于天柱峰顶端 ,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独阳岩下 , 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 。现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龙虎殿等建筑共21栋 。
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 。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殿内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筑式样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
“治世玄岳”牌坊又名“玄岳门”,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 。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坊身全部以榫铆拼合,造型肃穆大方,装饰华丽,雕刻有多种人物、花卉的图案,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的佳作 。
此外,武当山各宫观中还保存有各类造像1486尊,碑刻、摩岩题刻409通,法器、供器682件,还有大量图书经籍等,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 。
武当山古建筑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 。在这里还衍生出武当道教、武当道乐和武当武术等文化范畴的精髓,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
文化遗产价值: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 。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 。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 。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 , 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 。武当山古建筑群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规划严密 , 建筑杰出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 , 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 。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 。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
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 , 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 , 以及铜铸、木雕、石雕、泥塑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
道教建筑之瑰宝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始终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 。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 , 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 。
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武当山金殿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5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 。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武当山建筑群的兴建,是明代皇帝朱橡在扩展外交的同时,对内大力推崇道教,灌输“皇权神授”思想,以巩固其内部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 。
主要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主要遗产有太和宫、南岩宫、紫云宫、复真观和“治世玄岳”石坊等 。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 现有古建筑20余栋 , 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
金殿: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 , 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 。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 。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 , 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 。正脊两端铸龙对峙 。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 。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 。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 。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 。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 , 塑真武大帝坐像 , 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 , 执旗捧剑拱卫两厢 。坛下玄武一尊 , 为金婉合体 。坛前设香案 , 置供器 。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 , 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 。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 。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 , 合缝精密 , 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我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
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 。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 , 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 , 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
紫禁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 , 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 , 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 。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
紫霄宫: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 , 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 。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 。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 。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 , 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 。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 , 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 。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 , 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 。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 。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 。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 , 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 。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 。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 , 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
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采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见 。
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 。位于独阳岩下 , 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 。现存建筑21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 。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 。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 。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 , 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 。龙头香,长3米 , 宽仅0.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 , 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
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 。位于狮子峰前 , 现存建筑20栋 , 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 。观门侧开9Jr匝山势建夹墙复道,状如游龙 。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 。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 。前有五云楼,五层楼翼角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交叉叠阁,为大木建筑中少见的结构 , 有一柱十二梁之称 。
“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 。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 。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 , 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1.9米,阔14.5米 。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 。坊柱高6.4米 , 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 。柱顶架龙门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访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三个门道 。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 。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楼,中嵌横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 。此坊结构简练,构件富于变化,全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坊身装饰华丽,雕刻精工 , 运用线刻、圆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动物和花齐图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楼之佳作 , 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 。
此外 , 在全山各宫观中还保存着铜、铁、木、石各类造像1486件,其中明代以前制品近干件,宋、元、明、清碑刻、摩岩409通,法器、供器682件以及图书经籍等,均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武当山人文历史的介绍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又名太和山 , 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 , 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当县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 。敕建“五龙祠” 。唐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 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 。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 , 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1961年,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2月22日,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11月8日,武当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8年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2月15日,南岩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17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7月,玉虚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5月 , 启动武当山玉虚宫修缮工程 。2012年,武当山启动武当大兴600年20余项大型系列活动 。2012年7月25日 , 五龙宫景区正式投入开发建设 。2012年8月1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遇真宫顶升工程正式启动 。2012年9月27日,武当山玉虚宫修缮落成 。
![武当山简介_武当山太子坡介绍](http://img.ningxialong.com/231025/022S1MV-0.jpg)
文章插图
介绍武当山100字左右武当山 , 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境内 。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 内家拳发祥地,她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举世罕见的古代建筑、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绝伦的武当武术融为一体 , 构成了一幅道教理想的、天人合一的人间仙境 。分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武术之乡、国家4A级旅游区、世界文化遗产”殊荣 。
武当山,绵延800里,其自然风光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色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环绕其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 , 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 。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
武当是道教信众心目中的神山,在建筑规模上,甚至超过了五岳 。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就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 。武当山的道教 。敬奉“玄天真武上帝” 。据说,武当山是因“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名 。元朝末年 , 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兵乱 , 目前山上的宫观多为明代所建 。据史料记载 , 明成祖朱棣夺取政权后,为巩固政权 , 安抚民心,自称是武当真武神,保佑他和他的父亲朱元璋取得天下 。在明永乐十年下令重修武当宫观 。12年时间里 , 明朝的皇帝在这里建造了净乐宫、紫霄宫、元和观等33处庞大的建筑群,一共有殿堂房宇2万余间,建筑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使武当山称为著名的皇家宫观 。
关于武当山的资料武当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在丹江口市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 , 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高峰林立,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方圆400公里 。是道教名山,又是武当派拳术发源地 。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之一, 方圆30多平方公里之内有72峰, 峰奇谷险, 风景秀丽 。主峰天柱峰, 海拔1612米, 全山游程约60公里 。
武当山成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国其他名山一样,有赖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优势 。武当山的地理方位,东经110°56′15〃—111°15′23〃,北纬32°22′30〃—32°35′06〃 。处于中国腹地 。这里方圆八百里,高险幽深,飞云荡雾,磅礴处势若飞龙走天际;灵秀处美似玉女下凡来,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 。《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 。因此 , 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 。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 , 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 , 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 。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 。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颌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 , 严然“万山来朝” 。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 。”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 , 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
武当道乐“戛玉撞金 , 鸣丝吹竹 , 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 。
武当山武术以“内家功夫”而著称,是中国武术中与少林齐名的重要流派,誉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 。”传说有的道士曾练成在万丈悬崖上步履如飞的功夫 , 其卓绝处令人景仰 。
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凄婉,人生意态的高远与宽阔,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令游子心荡神迷,令神仙留连忘返……
武当山主要风景名胜有: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 。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 。正中坊额上刻着嘉靖皇帝亲书“治世玄岳”4个大字 , 笔势隽永刚健 。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 。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 , 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 , 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 。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 , 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 。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 , 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 , 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 。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 。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 。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 , 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 。今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 。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 , 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 。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 。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 , 庙房数百间 。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 。现已修复部分庙房 。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 。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 。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 。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 , 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 。进深为三间 , 高5.54米,长4.4米,宽3.15米,全为铜铸鎏金 。是世界罕见的铜建筑精品 。
编辑词条
武当山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哪些?1、太和宫
大岳太和宫建在众峰拱托、直插云霄的武当最高峰——天柱峰的绝顶上 。在1612米的巅峰绝顶上建造规模宏大的道宫,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气魄和征服者胜利的昭示,武当山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众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观也神奇地渲染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
大岳太和宫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人信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 ,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
![武当山简介_武当山太子坡介绍](http://www.zaoxu.com/uploadfile/imgall/5366d0160924ab1855e2c49e38fae6cd7a890ba6.jpg)
文章插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当山武当山太子坡介绍【武当山简介_武当山太子坡介绍】复真观又名太子坡,据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门、廊庑等29间 。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 。清代康熙年间 , 曾先后三次修葺 。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门等殿宇 。后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 。公元1982年经国家投资,对复真观开展全面修缮 , 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太子坡景区包括回龙观、磨针井(纯阳宫)、老君堂、八仙观等景点 。
- 武当山导游词_介绍武当山的导游词
- 歌德谈话录_《歌德谈话录》的作者有哪些简介?
- 歌剧魅影简介_歌剧魅影的作者简介
- js是什么意思 js的简介
- ps2标准键盘是什么意思 ps2标准键盘的简介
- 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 三姓家奴的简介
- 梵净山简介_梵净山英语作文
- 格列佛游记简介_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简介
- 柴可夫斯基简介_柴可夫斯基的简介
- amoled怎么读 amoled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