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习俗 立冬的气候特点及习俗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 , 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
民间习俗
【立冬的习俗 立冬的气候特点及习俗】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 , 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谚语“立冬补冬 , 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 , 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后世大体相同 。《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 。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 。’天子乃斋 。立冬之日 , 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 。还,乃赏死事 , 恤孤寡 。”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 。”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 。”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 , 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 , 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 。细民男女 , 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 。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 , 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
食俗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 。立冬时,包饺子 , 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 , “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 。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 。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
气候特点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 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 。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
热带气旋 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 。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 。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 , 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 。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 , 不容易有台风 。
华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 , 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 。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 。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 。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
入冬深秋 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 。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 , 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 , 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 , 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 。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 。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
华北初雪 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 。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 。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 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 。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 。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 , 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 。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 。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 。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 。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 , 一雨便冬”的说法 。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 。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 , 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
气温下降 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 , 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 。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 。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 , 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 。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 。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 , 甚至更多 。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 。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 。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 , 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 , 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
南北方温差
作为早已入冬的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此时的大风、降温可以说习以为常 。在华北中南部到黄淮等地,立冬期间的冷空气 , 常常不是大风把这一带山区红叶一扫而光,就是把城里的树也吹成光杆,让人们有一种一下子进入冬天的感觉 。若遇到势力强、速度快的冷空气 , 它一路狂奔 , 使北方山口地区和南方的江湖河面风力加大,大风一直吹到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峡 。特别是北部、东部海域 , 海上的大风易使海上作业受到严重损失 。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 。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 。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 , 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 。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 , 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 。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