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由来_清明节的来历简短

清明节的来历(简述)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的由来及其发展历史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 。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
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 。据《汉书》记载 , 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 , 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
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流亡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 。
重耳做了国君,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
晋文公羞愧莫及 , 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他的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秦汉时代 , 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 。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
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 , 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 , 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 , 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

清明节由来_清明节的来历简短

文章插图
约从唐代开始 , 清明节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 。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 , 以祈福消灾) , 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
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 。”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
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 。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简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一首《清明》,余韵悠远,流传至今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故称之为“清明” 。但是 ,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如何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采访人员:王朝编辑:王梁 黄未(实习)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与时间清明节的时间是公历4月4日,5日,6日
由来:介子推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流亡到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 , 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 , 重耳做了国君,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及,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有人献计 , 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 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 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清明节由来_清明节的来历简短

文章插图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清明节由来_清明节的来历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