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第一炉香》上映三天票房2000万,“土味营销”刷新“许鞍华最低分”?( 二 )


如果说选角已经导致了观感一半的坍塌 , 土味营销则进一步放大了内容层面的问题 。 《第一炉香》本就不是一个纯爱故事 , 而是讲述一个为虚荣和情欲欺骗的少女 , 如何包养一个最渣男性 , 一步步沉沦 , 腐化堕落 。 张爱玲将其设置在战争期间的半殖民地时代背景下 , 以冷峻笔调让读者自行思考女性命运 。
但包括短视频营销、海报物料发布等系列宣发动作上 , 《第一炉香》上却选择了与张爱玲背道而驰的“土味情话”“疼痛文学” , 言必提“爱情” , 使其观感近似于“青春伤痛文学” 。
马思纯|《第一炉香》上映三天票房2000万,“土味营销”刷新“许鞍华最低分”?
文章图片

在抖音上 , 其官抖发布了132条短视频 , 所配文案包括“有一些很单纯的感情 , 始终纯粹”“尽一切 , 爱一人”“爱有所求 , 却不问答案”等等 , 在乔琪乔勾搭丫鬟睨儿时 , 配文是“他在跟别人约会 , 他看起来很幸福 , 可是给他幸福的却不是我 。 ”另外 , 还联动了营销大号发“在《第一炉香》里看到自己”等话题 , 试图再次重演由《前任3:再见前任》而始 , 众多哭片曾上演过的泪点宣发 。
在张迷看来 , 上述违和动作无疑拉低了张爱玲的格调 。 一番疯狂土味营销操作下来 , 《第一炉香》当前以971.8W热度值 , 居于抖音电影榜第二 , 仅次于《长津湖》高于《沙丘》 。 尴尬的是 , 效果两边不讨好 , 既遭到张迷吐槽 , 热度值也没有直接转换成想看人数 , 影片并未能做到真正的市场下沉 。
猫眼专业版显示 , 其想看人群中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占比94.4% , 这意味着原著粉、文艺青年仍是影片的主流受众 , 而非典型的“小镇青年” 。 其预期票房不及同期上映的喜剧片《不速来看》 , 同时也不及许鞍华执导、相对更为冷门的 , 讲述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的5127.5万 。
如果说营销动作是后面的“0” , 那内容本身便是“1” , 只有影片本身具有“哭片”属性 , 搭配相应的宣发动作 , 方能将其“情绪放大器”作用最大化 。 主打非核心内容点 , 哪个市场都不想放弃 , 最终将导致期待值和受众群体的错位 , 乃至“欺诈式”宣发的质疑 。
需要认知到的是 , 《地球最后的夜晚》通过短视频错位营销 , 达到文艺片2亿+票房的奇迹不可复制 。 该片除了“一吻跨年”这个核心创意点之外 , 还选择了跨年夜上映 , 为观影赋予了充分仪式感 。 次日其猫淘口碑极速崩塌 , 此后这一玩法也已经绝版 。
难拍的张爱玲IP “张爱玲的小说是不能拍的 。 那是一个陷阱 。 徐枫曾经找我拍《第一炉香》 , 我说可惜我拍不到 。 因为那个绕来绕去、那个幽微的感觉对我来说太难了……我说你找王家卫吧 , 王家卫有可能 。 ……有些导演他们大胆 , 敢拍 , 我真是佩服 , 光找演员就要找死了 。 ”
在整个华语地区 , 七岁开始写作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 , 影响力源远流长 , 而她本人也有着影视创作者的身份 , 在1947年 , 应邀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 , 为电懋影业公司创作一系列剧本 , 颇受欢迎 。
1944年张爱玲亲自将《倾城之恋》改编为4幕8场的现代话剧 。 总的来看 , 曲高则和寡 , 由于通俗性所限 , 其改编频次、改编成功概率远远不能与金庸IP相提并论 , 近几年的改编热度甚至不及专注通俗爱情小说的香港女作家亦舒 。 侯孝贤采访谈及张爱玲 , 揭示出了张爱玲IP难拍的原因:文学性太强 , 心理活动较多 , 选角困难 。 另外 , 张迷多为“骨灰级文学爱好者” ,相比其他文学作品粉丝更为严苛 , 对改编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