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和精神世界

杨绛晚年“走红”,应该是出乎她意料的 。她对名利的态度众所周知,可以说是唯恐避之不及;她一心想消失于众人之中,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走红”之后,杨绛很少露面,接受采访更是异常谨慎,高额稿费也捐出来,设立扶贫奖学金 。这是她一以贯之的人生智慧的体现,而她的这种人生智慧和处世姿态又让其影响力超出文学范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
在研究杨绛文学创作的专著《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世界》中,作者吕约用“喜智”和“悲智”概括杨绛的文学创作风格,也恰好可以对应杨绛的人生智慧和历史智慧 。“喜智”即“表现为喜剧意识的智慧”,“悲智”表现的则是悲剧意识 。1940年代上海处于“沦陷时期”,杨绛凭借喜剧登上文坛 。她在剧中展现的喜剧精神与外部环境的严酷和个人生活的艰苦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在黑暗中发出笑声的能力,明确体现了杨绛积极乐观的精神品格 。即便在记述“文革”时期遭遇的《丙午丁未纪事》中,杨绛也把侧重点落在了那些给予过她帮助的人所体现的温暖人性上 。
当然,杨绛深谙“人生实苦”的道理 。人生一世,难以完满,人性更是有天然局限,禁不住考验 。在对人生之苦的深切体认中,她展现出悲剧的智慧 。“悲”与“喜”在杨绛的作品和人生观中交织融合,辩证统一,成为一体的两面 。正是有能力在悲中看到喜,在喜中不忘悲,她的人生才做到了优雅从容,不争不抢,守住了为人的尊严 。
杨绛的智慧不是艰深难懂的一类,用她自谦的话说,是“家常的道理”,而也正因为是“家常的”,反而更显得亲切和珍贵 。关于人生,几千年文明中积累下的智慧数不胜数,但其中的关键在于,真正悟得这些智慧同样是需要智慧的 。杨绛就有这样的智慧 。我们钦慕她的原因之一,或许正在于此 。
杨绛|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和精神世界
文章图片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10月23日专题《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和精神世界》的B01-B03 。
「主题」B01丨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和精神世界
「主题」B02-B03 | 杨绛:将历史与人性反思含藏在节制的文字背后
「主题」B04丨《喜智与悲智》 杨绛的智性写作,与情感辩证法
「文学」B05 | 《鄙视》 婚姻的另一种真相:爱无能与不可说
「历史」B06-B07丨公元1000年,被人类遭遇的“全球化”
「经济」B08 | 《大分流》 从偶然与必然中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
审美与历史:
杨绛文学创作的价值
新京报:杨绛先生晚年以散文知名,成为当代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 。作为研究对象,杨绛吸引你的地方主要在哪里?
吕约:选择研究对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选择你喜欢的,这样研究动力会很充沛;还有一种是不管喜不喜欢都可以客观研究 。我的选择是第一种,这样更愉快,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能解答我一直在思考的对20世纪以来“新文学”的审美期待问题,所以我的选择标准首先是审美价值 。
杨绛的创作,大众所熟知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干校六记》为代表的作品 。她用独特风格来表达个体生命经验,同时也表达了我们的集体经验、历史经验,把个性和共性结合得很好,所以她才能够达到文学表达的一种理想境界:既有高度的文学性,又始终向普通人敞开大门,实现了雅俗共赏的读者接受效果 。
杨绛|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和精神世界